查看原文
其他

【读史明智】毛主席《论持久战》的持久意义

思想火炬 2021-10-1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党史博采 Author 曹应旺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一、《论持久战》对确立毛泽东领袖地位的影响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袖地位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经过了1935年1月的遵义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38年9月至11月的六届六中全会、1943年3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三个阶段。
 遵义会议推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开始进入党中央的最高决策层,并成为党和红军的灵魂人物。但这时毛泽东名义上还不是一把手,而且遵义会议形成的中央领导集体,在一、四方面军会合后还受到了张国焘的挑战。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会师至1937年3月延安会议,才化解了张国焘对中央的威胁。1937年8月,由毛泽东唱主角的部署红军出师抗日的洛川会议,确立了持久战、游击战、独立自主三大战略方针。但王明回国后召开的十二月会议对三大方针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冲击波。此后,一度出现了延安毛泽东与武汉王明对峙的局面。六届六中全会才进一步明确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明确了持久战、游击战、独立自主的战略方针;否定了王明依附蒋介石的抗战路线,宣告了王明争夺领导权的失败。毛泽东明确指出:“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此后,经过整风学习运动,至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主席,并决定他为书记处主席。至此,毛泽东不仅在实际上而且在名义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内的领袖地位。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与几个月前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在党内产生的极大影响,有一定的关系。
 朱德自井冈山斗争以来就是和毛泽东领导红军作战的搭档。他去山西作战之前,毛泽东就同他谈了持久战的构想。朱德说:“我从延安出来时,毛主席和我谈论过,我们要把军队插到敌后去,创造根据地。现在我们跟日本打的是持久战,和下围棋一样,先要在敌后沦陷区做出几个活眼,以便在敌后同敌人长期周旋。”朱德在抗战前线读了《论持久战》,领会得快,领悟得深。当即于7月12日在沁水县端氏镇给八路军115师344旅连以上干部讲话,着重结合晋东南粉碎日军九路围攻后的形势和该旅情况,讲解了《论持久战》的基本精神。他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看成“是代表了共产党的正确军事路线。”
 陈云对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写出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战争和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等,由衷地敬佩。认为“我们党里头没有第二个人写出这样好的著作。这是了不起的功绩”。陈云特别重视《论持久战》。他回忆《论持久战》的讲演和发表时的情况,曾说:“毛主席《论持久战》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台儿庄一战,一部分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毛主席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各种情况,就亡国论、速胜论还是持久战这个问题,先在小范围讲了一次。讲后我对他说,是不是可以在大一点范围给干部讲讲,他同意了。后来毛主席自己动手把讲稿整理出来,印发给大家。《论持久战》一文的公开发表,震动了解放区,也震动了国民党统治区。”陈云是学习了《论持久战》才进一步产生了对毛泽东做领袖的心悦诚服。他说:“过去我认为毛泽东在军事上很行,因为长征遵义会议后的行动方针是毛泽东出的主意。毛泽东写出《论持久战》后,我了解到毛泽东在政治上也是很行的。”

◆毛泽东与朱德在陕北。

 “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就《论持久战》对毛泽东在党内领袖地位的确立产生的影响,作了这样的描述:“《论持久战》的发表,使毛泽东赢得了全党同志发自内心的五体投地的赞许、佩服甚至崇拜,从而最终确立了在党内无可替代的领袖地位和崇高威望。”“《论持久战》的发表,毛泽东以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娴熟应用和对抗日战争的透彻分析,征服了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的心。全党感到十多年曲折的历史,终于锻炼并筛选出自己的领袖。”
 朱德、陈云、吴玉章所谈的《论持久战》的影响,正是六届六中全会上全党认同和拥戴毛泽东做领袖的原因之一。这种影响、认同和拥戴,不仅体现在党的上层,而且深深扎根于党的基层。据徐向前回忆,1938年9月间,“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两篇文章,已发营以上干部学习,起到了统一部队思想,增强胜利信心的作用。我读得很仔细,随身携带,反复阅读,对毛泽东同志的伟大战略思想和预见事变进程的能力,由衷敬佩。”王震说:“我们这些在抗日战场上直接参加战斗的人,在战斗的间隙,土炕油灯,如饥似渴,欣然阅读,倍受鼓舞。完全可以说,一部光辉的《论持久战》,鼓舞和指引我们夺取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二、《论持久战》对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影响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影响了很多的人,也从思想上武装了很多的人。林默涵回忆在《解放》周刊读到《论持久战》的情景时说:“我看到的时间也就是1938年7、8月的样子。我是在武汉郊区的山上一口气读完的。越看心里越亮堂,越看越高兴。中国不会亡,但也不会速胜。我从心底里呼出了这句话。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分析了日本,分析了中国,分析了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中日战争的性质、世界各国的动态,回答了为什么不会亡国、又不能速胜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中国的抗日战争分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各应采取的办法等等,毛泽东都作了非常详尽的论述。我过去怎么也想不清的问题,现在觉得一下了解清楚了,心里有底了。当时奇怪得很,仿佛自己换了个人一样,由茫然变得有信心了。”于是,林默涵1938年秋去了延安。他回忆说:“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那一年发表的,它在最关键的时刻发挥了最关键的作用,指出了抗战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也使我的思想产生了一次最大的变化。我就是因为看了《论持久战》,才萌发了去延安的愿望。”

 在国民党军队里,《论持久战》也对不少人产生了重大震撼。傅作义、卫立煌等将领,不仅自己读,还让部下学习。冯玉祥将军得到这本书,立即自费印了三千册,分送国民党要人。据程思远回忆:“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后来,周恩来、叶剑英亲自送《论持久战》给白崇禧,白将此书印发给桂系师长级军官阅读。国共合作在湖南南岳衡山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叶剑英讲授“游击战争概论”,深受学员欢迎。叶剑英等向学员们宣传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思想和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宣传共产党的抗日路线、方针、政策,使学员们认识到游击战的重大意义,增加了持久抗战的必胜信心。许多学员自发到南岳书店购买、阅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可惜的是,由于历史和阶级局限,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不会公开宣传《论持久战》,他们也打不好游击战。
 《论持久战》还产生了了不起的国际影响。
 任弼时去共产国际之前,对毛泽东以游击战、持久战对付日军的战略思想耳熟能详。他一到莫斯科就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国九个月的抗战情况,介绍毛泽东的抗战战略,“持久抗战以求得最后胜利,是中国抗战的总方针。”介绍八路军在山西的游击战让日军感到头痛:“我们缴获敌人的文件中,有一敌军官的日记这样写道:见到八路军就头痛,他来了你不知道,你去打他,又打不到。”毛泽东《论持久战》发表后,1938年9月,任弼时在《真理报》发表了《中国关于持久战的口号意味着什么》。任弼时的介绍在共产国际产生了重大影响。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高度赞扬《论持久战》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1939年,任弼时在莫斯科留影。

 为了将《论持久战》翻译成英文向海外发行,周恩来从武汉将中文本寄到香港,委托宋庆龄找人翻译。爱泼斯坦等参加了翻译工作。毛泽东为英文本写了序言,其中写道:“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孤立战争的观点,历史已指明其不正确了。”“希望此书能在英语各国间唤起若干的同情,为了中国的利益,也为了世界的利益。”在海外,这本小册子同样得到高度评价。

三、《论持久战》的理论指导意义

 邓小平回顾党的历史时指出: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核心是毛主席”。如前所述,毛泽东不受挑战地成为党的领袖,是发表《论持久战》之后的六届六中全会确立下来的。
 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先是成为主要的军事领导人,解决最急迫的军事问题。
 到陕北后,毛泽东第一篇使人眼睛一亮的著作是《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解决党在政治上的策略路线问题。接下来,他的使人眼睛一亮的著作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解决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的以弱战强的军事路线问题。接下来,他的两篇使人眼睛一亮的哲学著作《实践论》《矛盾论》,解决从实际出发、从特殊性出发的思想路线问题。再接下来,他的使人眼睛一亮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解决怎样抗日的问题。特别是《论持久战》综合了前五篇著作的思想内容,阐明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全民族的力量;阐明以弱战强的持久战路线;阐明反对主观主义和片面性,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特殊性出发,强调自信和奋斗的思想方法;阐明坚持敌后抗战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这六篇著作,特别是《论持久战》解决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理论准备不足的问题,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民族传统相融合的问题,其所达到的理论深度和高度,使毛泽东无可替代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指导者。在此基础上的六届六中全会,使毛泽东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上的核心领导者。这样地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就是一个基础牢固、品德和能力全面、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抗日战争中流砥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摧枯拉朽地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

 毛泽东回顾他的著作对党的理论指导所起的作用时,也多次谈到《论持久战》。
 1958年6月21日,在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有人说要学我的军事学,我是没有什么军事学的,不过写了几篇文章:主要是两篇文章:一篇就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答复那个中央苏区的军事教条主义。一篇是一九三八年写的《论持久战》。一九三七年王明回国以后,大吹大擂,搞他那一套,把我们这一套推翻,还有那时党内在他回国以前就有的这个速胜论盛行一时,这篇文章批判了这些东西。毛泽东是把《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作为他的军事代表作的。自然,这两篇文章也是中国共产党军事理论最重要的经典。同时,它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哲学、政治学、管理学的重要经典。
 1961年1月23日,应毛泽东之邀,何其芳到中南海毛泽东住处讨论写《不怕鬼的故事》,其间毛泽东谈起国家大事时说:“第一次大革命为什么没有成功,是因为缺少舆论准备。抗日战争时期,有《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就有了准备。”毛泽东突出了《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对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舆论准备和理论指导的意义。这段话的另一层意思是,党的领导是通过组织领导和理论指导实现的,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轻视宣传工作和理论指导的作用。

◆1958年6月,毛泽东出席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和萧劲光、许光达、刘亚楼一起交谈。

 1962年1月30日,在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说:“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队伍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能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毛泽东把《论持久战》等代表作,看成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中产生的,是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这段话的另一层意思是,实践有限、经验不足,不能把握规律时,就容易失败、容易犯错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有限的实践阶段上还缺少经验,还不能把握规律,需要积累经验,努力学习,弄清规律。这段话揭示出怎样才能形成正确的理论指导,揭示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以形成符合实际、把握规律性的理论指导。

四、《论持久战》的持久意义

 《论持久战》一方面阐明最后胜利是中国的,需要全民族树立起必胜的信心,另一方面阐明抗日战争是持久战,需要从各方面进行持久的、扎实的奋斗。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的一部重要的马列主义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

 信心和奋斗贯穿于《论持久战》之中,也贯穿于毛泽东许多著作之中。《论持久战》写作一年后,毛泽东在延安对模范青年们讲话,号召他们要代表全国大多数的老百姓,代表一切爱国的人,抗日的人。“将来你们老了,教育你们的儿子也要代表他们,儿子再告诉儿子,孙子再告诉孙子,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并且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传遍全中国,不达目的不止。我们一定要这样去做,长期去做,一定要把革命干成功,干到底。”这里高扬的是持久战的精神,也就是毛泽东一次又一次倡导和歌颂的愚公移山的精神。党的七大会议上,毛泽东指出:“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毛泽东号召要像愚公那样,“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挖山不止,是一定能把大山挖平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前夜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的报告表达了建设国家的信心:“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同时,他也向全党表达了巩固政权、建设国家要发扬持久战精神。他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为什么建设国家要发扬持久战精神呢?这不仅从一般的意义上说,建设是比革命更复杂的课题;而且从特殊的中国国情来说,中国共产党将要进行的中国建设面临着比别的国家艰难得多的任务。这个特殊国情最突出的是,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却有百分之九十的人从事着小生产;大工业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不到百分之十;科学技术的基础更是极为薄弱。在这样的条件下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实现现代化,极为不易;改变几千年累积下来的小生产观念更是极为不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坚定信心、持久奋斗的《论持久战》的精神一直持久影响和鼓舞着中国人民。

 毛泽东那一代共产党人和人民一起勒紧裤带搞建设,终于为国家打下了工业化的基础,取得了“两弹一星”的重大科学技术突破。
 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时,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那一代共产党人和人民一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承着坚定信心、持久奋斗的《论持久战》精神。邓小平说:“中国人有自信心,自卑没有出路。”针对西方一些国家打压中国的做法,邓小平说:“庞然大物吓唬人,中国人不怕。抗日战争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们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传统。”中国怎样以弱胜强?就是靠持久奋斗。邓小平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正是这种坚定信心、持久奋斗,使贫穷的中国逐渐富起来。
 习近平这一代共产党人和人民一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坚定信心、持久奋斗的《论持久战》精神是其特点之一。习近平从历史悠久、土地辽阔、人口众多、中国共产党领导等因素阐明中国“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同时,他一再强调“久久为功”的重要性,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正是这种坚定信心、持久奋斗,使贫弱的中国逐渐强起来。

(作者:曹应旺)



相关链接:

【读史明智】毛主席对革命烈士的尊崇褒扬及其意义

【读史明智】新中国成立后斯诺与毛主席的交往再探析

【读史明智】毛主席去世前几小时竟反复11次做这件事

【读史明智】《学习白求恩》一文为何要编入《毛泽东选集》的?

【读史明智】做共产党人“精神高地”的捍卫者——重温毛主席经典著作《纪念白求恩》

【读史明智】毛主席写《纪念白求恩》的点点滴滴



感谢支持国家主流价值观

公益宣传平台建设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长按左侧二维码,即可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提示,点击可直接关注公众号。


共享“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共享“思想火炬”官方头条号:@思想火炬






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推荐:







思想火炬

点击图片关注



请关注: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