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史明智】“上海余则成”39岁牺牲:热播谍战剧里的男1号,原型竟然是同一人!

思想火炬 2021-10-12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编者按:今天,当我们再一次站在上海黄渡路107弄15号,李白烈士曾无数次眺望过的那个窗口,从窗外看出去的岁月静好、繁荣安定,正是无数隐蔽战线的英烈为之付出生命的期盼。电波不逝,精神永存。


一次次被搬上银幕的谍战英雄

原型竟然都是同一个人!

去年,北洋君写的《余则成已经牺牲》

一文曾在全国刷屏,

吴石将军的故事感动中国。

吴石将军(左)、《潜伏》中的余则成(右)

其实,余则成的原型人物还有一位,

虽然他的名字我们不太熟悉,

但他与妻子从假扮夫妻结缘的爱情故事,

他行走于刀锋之上

用嘀嘀嗒嗒的电波编织成的战火传奇,

一次次被搬上银幕和荧屏。

第一次以他为原型的

就是《永不消逝的电波》,

在这部新中国第一部谍战影片里,

他叫李侠,她叫何兰芬。

电影的最后,李侠吞下了电文,

在敌人的枪口下

向千里之外的战友敲下:

“同志们,永别了!

我想念你们!”

这一幕,不仅感动了几代中国人,

更成为中国影史上

最经典的画面之一。

之后的几十年里,

他们的故事一次次被演绎:

电视剧《潜伏》中的

余则成和翠平

电影《密战》中的

林翔和兰芳

不管是李侠,

还是林翔、余则成,

这些经典谍战故事的背后,

都指向了同一个人。

他,就是我党

在上海的地下情报人员

李白烈士

1948年12月29日,

李白接到了一份

极为重要的紧急情报,

需要他尽快发送给党中央。

12月30日凌晨,

上海一处民居的阁楼里,

在一阵不易察觉的“嘀嘀嘀 嗒嗒 ”声中,

一道道红色电波穿越夜空,

飞向几千里之外的

党中央驻地西柏坡。

李白发出这封绝密情报后,

敌人破门而入。

5个多月后,1949年5月7日,

他被秘密杀害。

这一年,他才刚39岁!

20天后,上海迎来解放!

李白却永远倒在了黎明之前……

一、现实版的《潜伏》从假夫妻到真相爱

1910年李白出生在湖南浏阳

一户贫苦农家。

1930年,20岁的他参加红军,

一年后,在瑞金,

他成为第二期无线电训练班学员。

在这期培训班上,

毛泽东亲自给学员们上政治课。

李白犹记得,

主席用他熟悉的乡音说:

“无线电通信是千里眼,顺风耳。

打仗时,我们可以互通情报,

调动部队消灭敌人。”

这番话,李白一直牢记在心。

并从那时起,

他就把“电台重于生命”

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

设在上海的地下电台被日军破坏。

1937年10月,

正值淞沪会战激烈之时,

已经是红五军团

电台台长兼政治委员的李白,

接到了一个极为特殊的任务:

秘密前往上海,

重新建立地下电台。

然而,在风诡云谲的上海滩,

搞秘密电台就犹如在刀刃上起舞,

他知道,稍有不慎,

断送的可不仅是自己的性命。

行事缜密的李白

在上海黄陂南路148号

租下一处带阁楼的房子后

他马上发现了一个难题:

在日军严密监管下,

不仅完整的电台运不进去,

连从电信材料商店购买器材、零部件

也容易引起怀疑。

保险起见,组装电台的零部件

只能零敲碎打、一点点地积累。

几个月之后,

1938年春天的一个晚上,

李白向着千里之外的延安发出了呼号,

当他接收到延安传回的信号,

秘密电台终于建成,

上海和延安之间

再次架设了一座“空中桥梁”。

可很快,李白又遇到了新的麻烦,

由于总是独来独往,

他经常遭到房东的盘问。

为了保护李白不暴露身份,

就像《潜伏》里演的一样,

党组织决定派

21岁的纺织女工裘慧英

与他假扮夫妻,协助他工作。

两个从未谋面的陌生男女,

刚见面不久,

就拍了一张“假”结婚照。

照片上的李白和裘慧英,

身体拘谨、表情也有些僵硬,

怎么看都不太像热恋中的新婚夫妇。

1939年,裘慧英与李白的假夫妻照

“结婚”后,他们一起生活在

这幢西式小楼里,

裘慧英睡床,

李白打地铺,

夜里,李白在阁楼里收发电报,

白天,裘慧英除了上街买菜,

还要负责传送情报和电文!

在长达一年的接触中,

李白斯文的外表,坚毅的内心,

深深地吸引了裘慧英;

裘慧英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

也同样吸引着李白……

于是在1940年的冬天,

他们再次走进照相馆,

拍下了一张真正的结婚照。

这一次,相互依偎的二人,

眉宇间都流淌着浓浓的甜蜜。

李白与裘慧英的结婚照

在《潜伏》里,

余则成曾对翠平说:

“我们的敌人是空气,

每一个窗户后面都有一双眼睛,

每一片树叶后面都有一只耳朵。”

对于几乎每天都在传递情报的

李白和裘慧英而言,

这样的危险无处不在!

1942年,日军进占租界,

大肆镇压抗日运动,

很多秘密电台被端,

情报人员被处决。

为了应对风险,

李白把电台功率从75瓦降到15瓦,

但他还是被侦测出来了。

中秋节前的一天,

李白正在阁楼里发电报,

裘慧英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她透过窗帘的缝隙,

看到日本宪兵和便衣特务正在翻越围墙。

她快步跑上阁楼,

提醒李白。

千钧一发的时刻,

李白没有丝毫犹豫,

他加快了发报速度,

坚持把电报发完,

接着,迅速拆散发报机,

拉开卧室一块活动地板,

将它藏在下面。

当李白刚把收报所用的收音机

放回原处。

日本特务和汉奸就已经破门而入,

他们搜出了还正发热的电台。

随即,夫妻二人被关押到

四川路桥北的日本宪兵司令部,

分别接受刑讯逼供。

他们当着裘慧英的面

给李白上酷刑,

看着丈夫一次次昏死过去,

裘慧英跳起来声嘶力竭地哭喊:

“你们要他死,

就一枪打死他好了,

为什么要让他这样活受罪啊!”

在狱中,裘慧英也是受尽酷刑,

一次次被打得失去知觉,

但她跟丈夫一样咬紧牙关,

夫妻二人除了一口咬定这是

帮朋友传递商业信息的商用电台,

再不肯吐露半个字。

被折磨一个月后,

敌人释放了裘慧英。

八个月后,

敌人实在抓不到证据,

把被打得没有人样、

连路都不能走的李白释放出狱。

二、永别了,同志们!我想念你们!

出狱后,李白仍被日本特务盯梢。

为了更好地掩护身份,

夫妻两人在党组织托人出面开设的

糖果店当店员。

李白夫妇在糖果店当店员时用的白色搪瓷托盘

日子清苦没有什么,

没有机会恢复电台,

无法为党工作,

才是李白最焦虑的事情。

1944年秋天,潘汉年领导的

中央华中局情报部与李白取得联系,

李白心里顿时踏实多了。

当时,他们见面的地点是上海的静安寺,

之后,李白把自己的名字

改为李静安。

这是李白夫妇

仅存三张合影里的最后一张。

这也是李白一家三口

留下来的唯一一张合影。

那是1946年,抗战已经胜利,

裘慧英怀抱着她与李白

刚出生35天的儿子。

然而,谁又能想得到,

这对看起来再平凡不过的寻常夫妻,

每到夜幕降临,

他们就变成行走在生死边缘,

命悬一线的谍战人员:

皖南事变的真相、

上海的吴淞口设防等重要情报

都是由李白通过秘密电台发送出去。

1948年年底,

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正在激烈进行。

此刻的上海,

正经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

对人民的镇压和管制更加残酷。

为了破获电台,

他们不惜重金从美国进口了

最先进的无线电监测仪器,

昼夜不停地监听侦测。

当时正值两大战役最关键时刻,

随着情报的增多,

设立在上海的李白电台发报越来越频繁,

他几乎每天通宵工作,

小阁楼里发出的电波

在上海天空的频率愈来愈高,

持续时间愈来愈长。

1948年12月29日,

李白接到了一份重要情报,

需要他在30日凌晨发给党中央。

这是一份很长的电报,

这意味着,随时可能暴露!

李白没有丝毫犹豫,

在和党中央约定的发报时刻,

冒着生命危险打开了发报机。

这一次,

李白的电台被特务监听到了!

很快,特务开始实施分区停电,

侦听车开往区域内侦察,

可是此时,李白已经顾不上这些,

没有什么比把这封关乎

解放战争胜败的

绝密军事情报发出去更重要!

此时,李白住所周围的

所有出口都已封锁,

他也觉察到外面的异常情况,

料知事情不妙,

他马上要求妻子带着儿子下楼,

他自己则用最快的发报速度,

坚持着把最后一条电文发完,

在快速发完警示信号后,

迅速地隐藏好电台。

很快,一帮军警

撞开了李白的屋门……

敌人对李白进行了

长达30多个小时的连续审问,

使用了各种刑具严刑拷打,

但李白始终坚贞不屈,

因为任务已经完成,

他可以随时慷慨赴死。

1949年4月23日,

李白终于从狱中递出一封家书:

“我由警备部解来南市蓬莱路

警察局看守所寄押,

你站在对面老百姓家二楼阳台上,

对着监狱的窗子,

就可以看到我。”

在李白留下的最后的家书中,

他体贴地对妻子说:

你若来看我,

要和舅母一同来,

坐车时好照顾小孩。

我在这里一切自知保重,尽可放心。

家庭困苦,望你善自料理,

并好好抚养小孩。

就是在这个阳台上,

裘慧英抱着孩子见到了李白。

看着平日里高大健硕的丈夫

被折磨得遍体鳞伤,

裘慧英心疼到了骨子里。

1949年5月7日这一天,

裘慧英再次来到监狱对面的阳台。

儿子看着憔悴的爸爸,

隔空张开双臂说:

爸爸,你来抱我!

他对儿子说:

过两天,爸爸来抱你。

转而他又有些绝情地对妻子说:

今后你不要再来看我了!

裘慧英哭着大喊:

为什么?是不是要判决了?

李白回答:不是的,

因为天,快要亮了,

我所希望的也等于看见了,

如果我能够回来那是最好,

万一回不来,

你和孩子和全国人民一起,

过自由幸福的生活……

裘慧英并不知道,

这是她和儿子与丈夫的诀别,

就在5月7日,

他们见面的这天晚上,

李白等12位同志被秘密枪杀……

李白牺牲20天后,

上海宣告解放!

人们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庆祝胜利,

这是李白和裘慧英

幻想过无数遍的情景,

在熙攘的庆祝人群中

裘慧英抱着尚年幼的儿子

满怀期待地寻找着

那个曾允诺与她一起终老的男人!

在上海解放第三天,

时任中共中央情报部部长李克农

专电时任上海市长陈毅:

请不惜代价

查明李静安同志的下落。

然而,在6月20日,

上海杨思戚家庙挖出了

12具烈士遗体。

这其中,就有李白……

千辛万苦得到爱人的消息,

却让裘慧英顿时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当时,12具五花大绑、

浑身都是弹孔的烈士遗体

已经面目全非,

裘慧英一眼就辨认出了李白……

三、电波不逝 精神永存

李白,誓死守护党的秘密电台的英雄,

从1937年派往上海到他壮烈牺牲,

默默奉献12年,

他的事迹一直不为人知。

1957年,八一电影制片厂

找到了裘慧英,

要以她的丈夫李白为原型,

拍摄一部电影。

1958年,在李白烈士牺牲9年之后,

《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映,

引发全国轰动……

因为这部电影,

人们终于记住了李白的化身:

——李侠,

也记住了裘慧英的化身,

何兰芬……

1985年,已经65岁的裘慧英与子女们

(李恒胜,李白烈士唯一的孩子),

在自己幸福温馨的家里

拍了这张全家福!

从李白牺牲到她离休后共40多年中,

她义务作报告千余场次。

1992年,

这位曾在上海滩出生入死十余年的

女谍战英雄,

抱病作完了人生中最后一次报告。

9天后,裘慧英与世长辞。

在与李白分离了40多年后,

与丈夫团聚……

随着时间的流逝,

一些曾为机密的历史开始解密,

1948年12月30日那个凌晨

发生的细节逐渐被还原:

那天,李白发报的速度非常快,

西柏坡的报务员聚精会神地将

这份非常长的电报抄录下来。

当报务员从耳机里听到了

标志结束的电码时,

下一刻,

电波里突然响起了警示信号……

这是双方事先约定的警示信号,

表明对方正处于危急情境!

然而,短暂的警示信号之后,

报务员再没能等来

李白那熟悉的发报声……

“同志们,永别了!

我想念你们!”

相信李侠这句打动几代国人的话语,

一定也是李白当时的内心独白!

那一刻,他是自豪的,

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那一刻,他是不舍的,

他再不能跟妻子、跟同志们并肩战斗;

那一刻,他更是满怀希望的,

因为,他已经看到了黎明……

黎明,一个希望和绝望,

黑暗与光明交织的时间点,

李白,以及万万千千隐秘战线的英烈,

却倒在了黎明之前。

他们的一生就像一根火柴,

一直潜伏在黑夜里,

在黎明拂晓即将到来时,

他们选择将自己燃烧,

将更多的人推向光明!

而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

正是因为他们的无所畏惧,

正是因为他们的视死如归,

正是因为他们的旌霜履血,

我们才拥有现在的一切。

今天,当我们再一次站在

上海黄渡路107弄15号,

李白烈士曾无数次眺望过的那个窗口,

从窗外看出去的岁月静好、繁荣安定,

正是无数隐蔽战线的英烈

为之付出生命的期盼。

电波不逝,

精神永存。

(来源:北洋之家)




相关链接:

【读史明智】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读史明智】美国会发动一场战争吗?

【读史明智】多国禁止粮食出口,某些经济学家们哪去了?

【读史明智】关于朝鲜战争中美军实施细菌战的再考察

【读史明智】 反细菌战不是一场虚惊——质疑《1952年的细菌战是一场虚惊》



感谢支持国家主流价值观

公益宣传平台建设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长按左侧二维码,即可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提示,点击可直接关注公众号。


共享“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共享“思想火炬”官方头条号:@思想火炬








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推荐:







思想火炬

点击图片关注



请关注: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