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开学健康防病提醒
近期,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及托幼机构将迎来春季开学,又适逢气温骤降,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性传染病及手足口病、水痘等传染病传播风险升高,特别是学校托幼机构人员密集,易引起传染病暴发流行。为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株洲市疾控中心温馨提醒广大师生:养成健康好习惯,迎接快乐新学期。
一
开学前
返校/返园前1周,学生或幼儿要每日开展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排查新冠病毒感染、流感、手足口等冬春季常见传染,避免带病入校或入园;学校要做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杀,重点做好教室、宿舍、餐厅、卫生间等公共区域通风消毒,特别是餐具、玩具、饮水设施设备等,有二次供水的还要对储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幼托儿童还要了解是否按时完成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建议家长科学合理及时选择接种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等非免疫规划疫苗,提高儿童常见传染病免疫力。
二
开学时
学校做好师生入校体温、症状等健康查验及新冠疫苗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查验,对体温异常或有可疑症状的师生要督促及时就诊,推迟入学或入园;符合接种条件但未完成新冠疫苗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要督促尽快按要求完成接种。所有师生入校、入园时应科学佩戴口罩。幼儿园/小学还应提前告知家长尽量减少陪送人数,缩短逗留时间,做到有序入园,避免人群聚集。
三
开学后
1、做好每日健康监测。中小学校、幼儿园严格落实疫情报告、晨午检、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等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发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皮疹等症状者,要及时督促就医,对有新冠病毒感染可疑症状的还要及时开展核酸或抗原检测。患新冠病毒感染、流感、手足口、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师生,要落实居家治疗,复课时学校要严格查验复课证明,杜绝带病上课,防范聚集性疫情发生。师生返校后第1周应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避免无关人员入校/入园。
2、做好应急处置。出现新冠病毒感染者,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向属地教育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进行报告,配合做好疫情调查处置工作。出现传染病聚集性疫情时,由教育部门会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控疾控等根据疫情形势采取分级分类、科学有序的防控措施,必要时可采取停课、线上教学等措施。疫情解除后,学校应及时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幼儿园应及时恢复开园。
3、加强卫生管理。做好教学区域、公共生活区域等场所日常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学校在校舍、楼梯、电梯入口等位置摆放共用消毒用品,师生员工进出时可自行做好卫生消毒,改善学校食堂、图书馆、体育馆、公共浴室、卫生间等公共场所通风条件,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通过适当减小班额,加大桌椅间距,在食堂、图书馆等人员聚集场所设立单向流动通道,保持合理距离。
4、做好物资储备。学校应储备充足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和口罩、消毒用品、安全测温设备等常用防疫物资,有条件的应按照师生总数的15%-20%动态储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
5、加强心理疏导。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变化,针对不同表现形式的突出心理问题,要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强、常态化、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援助,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强化心理重症和危机识别与干预,及时化解学生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6、强化健康宣教。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学校APP等线上资源,以及公告栏、校园广播等线下资源,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宣讲培训,引导师生树牢并自觉践行“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要把新冠病毒感染等传染病防控知识纳入“开学第一课”,引导学生日常生活中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良好卫生习惯,加强身体锻炼,保持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提升防病意识、自我防护能力和健康素养。
© 株洲市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