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一将至 这款承载三代人回忆的战机又成焦点

2017-07-28 看航空


8月1日,人民军队就将迎来他的90岁生日。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航空工业也伴随着人民军队一道成长,为维护中国的天空设计、生产了一代又一代的战机。人民空军驾驶着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战机,保卫着祖国的领空,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而这一切的开始,恰好是在1956年建军节前夕,中国第一架国产喷气式战机歼5成功首飞。


随着建军节临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重新开放,这款承载着中国三代人回忆的经典歼击机在建军九十周年之际再度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歼5飞机是新中国生产的第一种喷气式歼击机,是在仿制苏联米格飞机的基础上生产的。1953年11月8日,二机部部长赵尔陆向中央军委、计委及国务院提出关于试制飞机的报告。



我国选择这个机种作为自己制造的第一种歼击机,起点很高,对于刚刚诞生、尚未形成研制和生产规模的我国航空工业来说,将全机零件一万多种、25万多件,在短时间内试制出来,确实是个严峻的考验。1954年底,二机部正式向航空工业112厂(今航空工业沈飞)下达了试制歼5的命令,并要求于1956年10月1日前试制出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


对于新战机的试制,于航空工业而言,首要就是要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将112厂扩建为喷气式歼击机制造厂。1951年开始中央从军队和地方抽调了千余人的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奔赴东北,分配了3000多名大中专与技校毕业生,各种急需的材料、设备也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运来。


▲修复扩建的基建现场


▲1955年建设完成的近5万平方米的飞机部装总装厂房


历经三年零九个月的艰苦创业,全部基本建设任务比计划规定提前一年零三个月完成。我国第一个歼击机制造厂终于在一片荒原上矗立起来了!从而将新机试制迅速推上了一个新的起点。


▲忙碌的生产车间


1956年7月13日,经过全场广大干部职工的日夜奋战,仅用了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第一架全部采用自制零部件的歼5飞机“中0101”号机总装完毕。歼5所使用的发动机也在沈阳发动机厂的积极努力下于1956年6月2日试制成功。


▲试飞员吴克明跨进座舱准备飞行


1956年7月19日,沈阳于洪机场,试飞员吴克明驾驶着银光闪闪的歼5喷气式战斗机飞上蓝天,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成功首飞。1956年国庆节,4架歼5飞机列队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聂荣臻元帅在歼5飞机试制成功庆功大会上讲话


歼5飞机迅速投入优质稳定的成批生产,装备人民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为捍卫祖国的领空、领海筑起了一道坚固的蓝天长城。


▲设计人员与苏联专家交谈,左一叶正大、左四徐舜寿、左五黄志千


相比于60多年前的盛赞,它对人民空军与航空工业的意义并仅仅如此。1964年歼5甲首飞、1966年歼教5首飞,这两型战机由在成都的132厂(今航空工业成飞)负责。而在歼5、歼教1的生产与研发中,也曾出现过叶正大、黄志千、徐舜寿、屠基达、顾诵芬等人的身影。这些曾参与项目的青年人日后成为中国国产战机设计生产的核心力量。



▲在北京中南海瀛台举办的航空工业展览上展出了我国第一架歼5飞机


歼5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喷气式飞机的制造技术,完成了由修理过渡到制造的历史使命,揭开了中国制造喷气式歼击机的历史新篇章,并为我国自行设计制造歼击机奠定了基础。



在之后的岁月里,从歼6和歼7,再到歼8、歼10、歼15……凭借着当年打下的人才与物质基础,航空工业为人民军队提供了一代又一代的歼击机。66年来,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了从“总体跟跑”到“主体并跑”的历史性跨越。


本期部分素材来自航空工业出版社、中国航空报社

策划/刘煊

编辑/于舟

监制/谢林轩




动动手指,分享支持!

推荐阅读✈✈✈✈✈

六十四年前我们靠双脚与美军搏杀,

如今我们的陆军已插上翅膀

有场超“爽”飞行盛宴等你High

“终极支点”米格-35S亮相莫斯科航展

莫斯科航展前瞻:走向复兴的俄罗斯航空业






















憋说话,扫我,喵~


问题、投稿请联系

ican@cannews.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