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的经典爱情歌曲,永恒的旋律!
新朋友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手指指向的蓝色字体“小瓜子儿”,再点击“关注公众号”,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
爱情,从古至今都是一切艺术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从戏曲,影视,小说到诗歌和音乐都是如此。尤其是歌曲,更是把爱情歌曲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从中国各个民族的民歌到今天的创作歌曲在人们中间久为传唱的歌曲,除了爱国歌曲之外就是爱情歌曲了。
从1949年到1965年,是我国文艺复兴,百花齐放的年代。在这段时间人民经过了水与火的洗礼之后,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年代,我国的艺术家们释放出了全部的热情,翻译和原创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作品,其中就有很多精彩的爱情歌曲,优美动听,热情奔放,让人听后久久不能忘怀。
在这个时期的爱情歌曲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由翻译家们翻译的前苏联的爱情歌曲,最为人们喜爱的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山楂树》《红莓花儿开》《小路》《喀秋莎》;二是电影插曲,最为人们喜欢的有《九九艳阳天》《敖包相会》《婚誓》《草原之夜》;三是西部歌王创作和改编的歌曲,主要的有《在那遥远的地方》《大阪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掀起你的盖头来》;第四就是经过改造的地方民歌比如《茉莉花》《走西口》《丢戒指》《花儿与少年》《小河淌水》《康定情歌》等等。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辑“五六十年代的经典爱情歌曲”,请欣赏!
一、前苏联的爱情歌曲(翻译)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莫斯科郊外晚上》是由苏联作曲家瓦西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所作的一首爱情歌曲。该歌曲原为大型文献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的一首配乐。1957年在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首次对外演唱,很快风靡世界,成为最长唱不衰的苏联歌曲。现在歌曲的内涵在传唱过程中被大大延伸了:它已不是单纯的爱情歌曲,也不仅仅是歌曲莫斯科近郊夜晚的景色,它已融入了俄罗斯(当时苏联)人民对祖国、对亲友、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爱。
《山楂树》
《山楂树》,原名《乌拉尔的花楸树》,诞生于1953年的苏联,是首苏联时期的爱情歌曲。这首歌曲描写工厂青年生产生活和爱情,曲调悠扬潺潺,词语意境深绵。世界歌坛爱情歌曲层出不穷,但描写“三角”恋爱的并不多见。这首歌徒为惟妙惟肖。韵律起起伏伏间,流转着浓郁的乌拉尔风情——纯真、优美、浪漫。曾有不少人误以为它是俄罗斯民歌,其实不是,它是当时的诗人拉德金和作曲家皮里别科合作的。上世纪50年代,它随着大量的苏联歌曲传入中国,立即被广为传唱。特别是当时的年轻人,更是为它倾倒和痴迷,隔着一个国界,情是相通的,爱是相通的。他们唱着它,火热的青春里,有着闪亮的幸福和甜蜜。纯洁,质朴,如一株株开满白花的山楂树。
《红莓花儿开》
《红莓花儿开》由伊萨科夫斯基作词,杜那耶夫斯基谱曲,表达了少女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这首歌也是电影《幸福生活》的插曲,电影和歌曲均获1951年斯大林文艺奖金。
《小路》
《小路》诞生于前苏联卫国战争的烽火中,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首著名军事歌曲。这是首歌曲描写了年轻的姑娘追随心上人,一起上战场抗击敌人的场景。
《喀秋莎》
《喀秋莎》(俄文:Катюша),作于1938年,是作者勃兰切尔用诗人伊萨科夫斯基的一首抒情诗写成的,由民谣歌手丽基雅·鲁斯兰诺娃首次演唱,马特维·勃兰切尔作曲,是一首二战时苏联经典歌曲。
1938年,张鼓峰事件发生时,正值珲春地区的夏秋季节,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就是从这得到了创作的灵感,写出了诗歌《喀秋莎》。苏联著名作曲家勃朗特尔看到这首诗歌后,马上便把它谱成了歌曲,迅速唱遍了苏联,在苏维埃共和国联盟中顿时掀起了一次爱国主义的热潮。
二、经典的电影插曲
《九九艳阳天》
《九九艳阳天》是高如星24岁时为电影《柳堡的故事》写的插曲,歌曲描写了冬九九结束时的初春美丽景色。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z0196vkc25r
《敖包相会》
1952年,根据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的电影剧本《草原上的人们》,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开拍,而歌曲《敖包相会》就是此片中的一首插曲。据影片编剧之一的玛拉沁夫介绍,他将《敖包相会》的歌词写好后,交给了另一位编剧海默修饰润色,两人几经切磋后,又拿给影片作曲——著名的达斡尔族作曲家通福看。随后,通福来到了他的故乡呼伦贝尔大草原,根据海拉尔河畔的一首古老的情歌创作而成。1953年,由东北电源制片厂(现长影)拍摄的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上映,由王树理、吴秀云首唱的这首《敖包相会》也随之飘向了祖国的五湖四海。
《婚誓》
《婚誓》由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雷振邦创作,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57年摄制的《芦笙恋歌》的插曲,在旋律上取源于拉祜族民歌。
《草原之夜》
《草原之夜》诞生于1959年,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纪录片《绿色的原野》中的插曲,田歌谱曲、张加毅填词。这首歌被称为“东方小夜曲”,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著名小夜曲,也是中国民歌经典,1959年以来历经50多年而久唱不衰。诞生地新疆伊犁霍城县(及可克达拉市)建有草原之夜风情园。
三、西部歌王创作和改编的歌曲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首由王洛宾创作的民歌,是电影《小城之春》的插曲 。1994年,王洛宾凭借该曲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西方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 。 该曲是王洛宾最珍视的歌,也是王洛宾歌曲中艺术评价最高的歌曲,被赞为“艺术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 。
《达坂城的姑娘》
王洛宾先生一曲《达坂城的姑娘》将这个位于天山中段的无名小镇达坂城名扬全球,将位于祖国丝路古道的吐鲁番推介给全市世界。为表彰王洛宾宣传达坂城和吐鲁番的贡献,1994年达坂城人民授予王洛宾“达坂城荣誉镇长称号”。
《半个月亮爬上来》
《半个月亮爬上来》是王洛宾创作歌曲,属于无伴奏合唱。此曲是根据西北地区民间音调创作的,因为曲调优美、意境深远、易于学唱而流传全国。常被误认为青海民歌,原作者反而被人们遗忘。
《掀起你的盖头来》
《掀起你的盖头来》是王洛宾先生根据在甘肃河西走廊采集的维吾尔族民歌《亚里亚》(又一说为乌兹别克族民歌《卡拉卡西乌开姆》)改编而成的,最初由“青海儿童抗战剧团”的孩子们用群舞的形式在舞台上表演。
四、经典的地方民歌
《茉莉花》
《茉莉花》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走西口》
《走西口》是一首山西地方民歌。据说它已经流传了一两百年。这首歌不但山西人会唱,山西邻近的内蒙、陕西,甚至更远一点的宁夏、青海、甘肃也有许多人会唱。中国有句老话叫“十里不同音”,说的是民歌有很强的地域性。之所以西北许多地方的人会唱《走西口》,原因大概是,当时有许多山西人曾到过这些地方,他们中的一些人一直在唱这首歌,时间长了,当地人也学会了。歌曲走西口70年代经著名歌唱家朱逢博重新改编创作唱红大江南北,让歌曲焕发新姿,却保持了原曲的味道。
《丢戒指》
《丢戒指》是一首流传于东北华北地区的小调。歌中描写了一位年轻姑娘不慎丢失了情人所赠的戒指,急得她顾不得害羞,而不惜许诺重金酬谢,急盼拾者送还给她时的心情。全曲音乐舒展、幽默、风趣、气质淳厚朴实。
这首民歌经著名歌唱家郭颂的整理、演唱,剔除了原民歌中轻佻浮滑之处,提高了格调,同时丰富了表现技巧和艺术感染力,深受群众喜爱。
《花儿与少年》
《花儿与少年》是一首西北民歌,融入了中国西北民间民歌“花儿”的旋律,主要流传于青海,甘肃,宁夏及新疆,上世纪50年代曾经风靡全国。
《小河淌水》
《小河淌水》是一首云南民歌,由尹宜公创作于1947年。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感情真挚、内在,音区较高,音域较宽,表现出少女的活力与纯情,是一首经典的民歌作品,黄虹、朱逢博、龚琳娜、彭丽媛、谭晶等歌唱家都曾演唱过该歌曲。其中朱逢博演唱的《小河淌水》,以轻松、优美、抒情、浪漫为特点,甜甜的滋味让人倾倒,陶醉在诗一般情景境中,浮想联翩。
《康定情歌》
《康定情歌》又叫《跑马溜溜的山上》,是四川康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歌,经吴文季、江定仙编曲,由喻宜萱1947年4月19日在南京演唱。此后《康定情歌》在全国流传,而且声名远扬海外,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喜欢的亲们,欢迎点赞分享到朋友圈
小说连播
匹夫的逆袭 | 民国枭雄杜月笙 | 新百科全书 |
鲍鹏山《水浒》 | 老梁故事汇 | |
明朝那些事儿 | 世界经典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