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的语言资源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中文系,佛山528000)
提要:综述佛山市五区的语言资源信息。阐明包括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高明区等的方言种类、分布以及大致使用人口情况;指出五区中具有地方语言特色的民间艺术创作和口头艺术。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地方语言资源的保护提供可靠的语情。
关键词:佛山五区语情粤语客家话地方口头艺术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是一座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西接肇庆,南连中山、珠海,北通清远,毗邻港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佛山市由禅城区、南海区(原南海市)、顺德区(原顺德市)、三水区(原三水市)、高明区(原高明县)等五区组成。佛山境内粤语处于强势,但三水、高明、南海亦有客家话通行。
佛山市行政区划图
禅城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广州市西南,佛山市中部。辖区东、西、北面与南海区接壤,东南、南面与顺德区毗邻,是佛山市人民政府驻地。禅城区下辖3个街道和1个镇,其中南庄镇是2003年佛山市禅城区挂牌成立时,由原来南海区管辖划归至如今禅城区管辖。按2010年人口普查数字统计,禅城区户籍人口60.31万人,所辖3街1镇全部通行粤语,无其他方言。禅城粤语按口音的差别,可以分为4片:(1)祖庙片;(2)石湾片;(3)张槎片;(4)南庄片。
祖庙片通行粤语,但年轻一辈多以广州话为主。一方面是受香港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影视剧、粤语流行曲风行粤语区乃至大江南北,青少年耳濡目染,喜欢模仿香港口音。另方面,青少年不太愿意讲禅城本土口音,认为本土口音乡下,以讲广州话为荣。同一家族里,老中青三代口音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但不妨碍交流。
禅城区是粤剧发源地。粤剧是广东艺人吸纳外省入粤戏班的戏曲声腔,加以易语而歌并融进本地的歌谣、小曲而形成的剧种。从古至今,佛山粤剧活动相当兴盛,早建“琼花会馆”,馆址设在禅城大基尾,供奉戏行祖师“华光”。“琼花会馆”是粤剧界最早的戏行组织,是“粤剧的故乡”。
南海区下辖1个街道(桂城街道)、6个镇(里水镇、九江镇、丹灶镇、大沥镇、狮山镇、西樵镇)。据2014年统计,南海区户籍人口为126.52万,绝大多数居民使用粤语,仅有和顺(鲁岗管理区北洲村、猛冲村)、松岗(唐联管理区燕溪村,显子岗管理区大坑村)两镇有约1000人使用客家话。按照特点的不同,南海粤语可分为5小片:
(1)桂城片,位于南海中部。含桂城镇、狮山镇小塘社区(狮北、狮西、狮中、罗洞除外)、西樵镇、丹灶镇金沙、丹灶社区等,另外还包括罗村管理区的之南小片、禅城南庄镇的罗格围小片以及九江镇的大同小片、河清小片等。另外,南海丹灶赤坎村有过百人懂得用“盲公话”交流。盲公话是一种切语(隐语),古代的“反切(古汉语注音方法)”的特点是上字取其声和调、下字取其韵,但盲公话的规律正好相反,声调是同下字。
(2)大沥片,位于南海东部,该片方言与广州方言比较接近。其中包含平洲、大沥镇的黄岐、盐步社区,大沥、桂城街道凤鸣社区等,还包括罗村管理区的西隆小片,里水管理区的中、南部地区,官窑管理区的七甫洲中,里水管理区以北地区等。
(3)官窑片,位于南海北部,与佛山三水区、广州花都区、白云区接壤。包含里水镇和顺社区,以及北部地区;狮山镇的狮北、狮西、狮中、罗洞、塘头、穆院,以及狮山镇的官窑、兴贤社区等。
(4)九江片,位于南海区的南端。东部与顺德区交界,南部与新会、鹤山,西部与高明、西岸隔江相望,北部与南海区西樵山和沙头接壤。九江方言虽属粤方言,但语音、词汇不少地方有别于广府话,与邻近乡镇如龙山、甘竹、沙坪、明城、沙头等处方言相比较,也颇具特色。九江方言内部基本统一,但不同区域尚存一些语音差异,由此可再细分为“九江”、“河清”、“海寿”三个方言小片。其中“九江小片”包括城区和上东、下东、大谷、南方、上西、下西、下北、新龙、沙嘴、墩根、梅圳、文昌、横矶等13个行政村,使用人口超过4万。其中,横矶村介于九江、河清之间,其方言兼有九江与河清小片的特点,可划归九江片。“河清小片”包括河清、镇南、烟南3个行政村,使用人口9000人。“海寿小片”位于西江中的海寿行政村,使用人口3000人。
(5)沙头片,位于南海西南部偏东地区,南邻九江镇,东临顺德区龙江镇。含九江镇沙头村委会的大部分地区(寨边村、新村、朝阳村除外,它们讲西樵话),九江镇的富贤,以及禅城区南庄镇的东西围小片都说沙头话。沙头话与九江话一样,在粤方言中颇具特色,但使用人口只有5万多人。
南海粤语属于珠三角片(南番顺小片),但在桂城西约村民委员会岐阳里与健龙里、东二社区的新村、叠南村委会的乐庆有居民使用四邑片粤方言,人口不足1000。九江镇的西岸为鹤山、高明所包围,语言较复杂,其中八村及六村的新地、下舍通行鹤山茶山话(茶山话归属暂不详)。
清中叶至民国期间,南海县内曾流行过唱“木鱼”这种民间曲艺,多由失明艺人街头卖唱,并以二胡伴奏,曲调沉郁伤感,也有妇女于月下窗前用方言清唱,其唱本统称“木鱼书”。“木鱼书”至今仍有被保留的,而“木鱼”这种曲调则已被引进粤剧唱腔中。另外,粤讴也曾是南海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说唱形式,它是从珠江三角洲民间流传的“木鱼”和“南音”唱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南海横沙(今属广州)人招子庸加工而成的一种新的民间曲调。现在除作为乐曲的一种词牌外,民间传唱已不多。如今,南海区地方传统戏剧为粤剧,粤曲私伙局发展相当红火。
顺德区东连广州市番禺区,北接佛山市禅城区和南海区,西邻江门市新会区,南界中山市,邻近深圳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珠江三角洲多个城市,下辖4个街道(大良、容桂、伦教、勒流)、6个镇(陈村、均安、杏坛、龙江、乐从、北滘)。按2010年人口普查数字统计,顺德区户籍人口121.32万。顺德区基本上属于纯粤区,顺德粤语可分为5小片:(1)大良片;(2)陈村片;(3)桂洲片;(4)龙江片;(5)均安片。其中龙江话与其它各片的差异大些,它主要表现为龙江粤语接近粤方言的“四邑片”(即台山、新会、开平、恩平等地的方言),其户籍人口为9.8万。
顺德的乡间曲艺社(俗称“私伙局”)名闻遐迩,其中尤以均安、容桂、大良为盛。此外,“龙舟”说唱是顺德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它起源于清代,20世纪50年代前流行于县境及广州方言地区,以顺德腔为正宗。艺人多在茶楼,乡渡和分村大榕树下卖唱。手持一具木雕小龙船作道具,胸前持小锣小鼓。边唱边敲,内容多为谐趣故事及平安祝颂语。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被应用于社会宣传,艺人所编写的反清、抗日等长篇唱词,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三水区东邻广州市花都区,东南与佛山市南海区相连,西北与四会市交界,北接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与高要市、佛山市高明区隔西江相望。按2010年人口普查数字统计,三水区户籍人口397150人。三水绝大部分地区说粤方言,粤语分为5片:(1)西南片;(2)芦(苞)塘(大塘)片;(3)金(本)白(坭)片;(4)迳口片;(5)南(边)范(湖)片。客家话则通行于部分乡村(如迳口、六和、大塘、范湖等)。南山镇六和片多数村落说客家方言,约占三水区总人口的3%。三水区南山镇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最北端,户籍人口2.3万(含归侨侨眷2636人)。下辖1个村委会(六和)、4个社区居委会(漫江、东和、择善、禾生),自然村150条。其中六和村委会96 个自然村现共有户籍2964户,人口11566人。据蒋尊国、陈卫强的走访调查:“除楼房、上寨、南村岗、新邓边、旧邓边、蒲坑(半白半客)等6个自然村共约1100人讲粤语外,其余10000余人均讲客家话。所涉姓氏有李、钟、黄、陈、翁、何、杨、乐、刘、梁、罗、戴、邓、王、华、赖、张、伍、曾、林、古、巫、彭、吴、余、邱、江、欧、温、胡、曹等30 多姓。”[1]蔡兆添认为:“六和客家最早一族为明末由龙川县大路下邓陇村迁来,有大坪村宗祠对联为证:‘祖德贻谋开鹿洞,宗功遂统接龙川。’其后,大多数客家人于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等由嘉应州迁来。”[2]此外,禾生社区的深坑、蒲坑、石溪、禾生坑、高屋村有部分人,漫江社区的大窝、李窝、大埗塘村有少数人,以及东和社区以南的8条村下寨、红莲、坳头、芋下塘、赖屋、梁屋、长应、卢屋等大多数人讲客家话。然而,在本地客家人的后代中,绝大部分年轻人都是双方言的使用者。他们可以说流利的粤语,而祖先留下来的客家话,也依然在社区生活以及家庭生活中使用,但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粤方言的渗透。于某些年轻人来说,更有甚者,客家话已经成为祖辈曾经使用过的方言。
三水区民歌分为粤方言歌和客家山歌两大类。粤方言歌又有叹歌、顺口溜、喃呒歌、木鱼及水上居民的咸水歌。这些民歌具有珠江三角洲文化的特色,流传很广。客家山歌分布在六和、大塘二镇的部分地区,形式有斗歌、对歌。
高明区东北隔西江与南海区、三水区相望,南与鹤山市相邻,西南与云浮市新兴县相连,西北与高要市接壤。现辖荷城街道和杨和镇、更合镇、明城镇3个镇。按2010年人口普查数字统计,高明区户籍人口29.32万。该区多数地域使用粤语,高明粤方言的内部分片则大致为3片:(1)以明城话为代表的中、西部方言,使用范围包括明城、新墟、更合等镇;(2)以西安话为代表的北部方言,通行地域包括西安、三洲、富湾各镇;(3)以人和、杨梅为主的南部方言。只有合水镇西部官山、鹿田、大洞等少数乡村使用客家话,使用人口约3000至4000人。与三水情况相似,在本地客家人的后代中,绝大部分年轻人都是双方言的使用者,但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粤方言的渗透。更有甚者,客家话已经成为祖辈曾经使用过的方言。
高明区群众中流行的地方语言曲艺,除了粤曲及其小调外,还有以唱为主的开口“八音”和“龙舟”。
参考文献
[1]蒋尊国 陈卫强 2015:方言岛三水六和的客家话语音研究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第 33 卷 63-67。
[2]蔡兆添 1995: 三水县六和客家源流三水县志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1391。
[3]甘于恩 简倩敏 广东方言的分布 学术研究 2010(9): 140-150。
[4]甘于恩 2014:汉语南方方言探论。广州:世界图书有限公司广州公司。
[5]甘于恩 2008:粤语多源头论。学术研究,第8期。
[6]佛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11:佛山市志。北京:方志出版社。
[7]佛山市南海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9:南海市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8]顺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6:顺德县志(1996年版)。北京:中华书局。
[9]三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995:三水县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0]高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995:高明县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