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了,曾经多么熟悉的街头叫卖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陈平印象 Author 陈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34077qa80&width=500&height=375&auto=0
众所周知,我们广东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商业贸易很繁荣发达的地方,大至陶瓷、茶叶、丝绸的出口贸易,小至普罗大众日常的柴、米、油、盐,甚至针线纽扣样样都有人做。如果讲旷世画作《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是当年古都汴梁城一派商业繁荣景象的话,那么,旧时,广东省城广州街头巷尾到处热闹的商业贸易景象就是一幅不折不扣的岭南风情画。
而这里边的主角,恐怕并不是什么富可敌国的商贾们,而是一班群体最杂、受众最广的小生意人,这些小生意人,人们通常称他们为小贩。用广东人的口彩文化叫法还会冠以仔、妹、婆、佬。好似,什么卖咸酸就叫咸酸仔,卖艇仔粥的就叫艇妹,卖蔬菜的叫卖菜婆,做衣服的就被叫成裁缝佬。总而言之一句话:五行八作、五花八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旧时,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看到很多小贩的,而在这些小贩中,有些担着箩筐,有些担着货担,有些推着挂满小商品的单车或三轮车。他们卖的东西,从小五金、日用品、零食小食,甚至到公仔纸、公仔书,反正林林总总,应有尽有。如果再讲前些,广州人最中意吃的云吞面,旧时都是这些小贩担着那些云吞面担沿街叫卖的。而最有意思的是,那些小贩根据各自所卖的东西或提供的服务,自创出很有特色的叫卖声,这些叫卖声阴阳顿挫,节奏有序,长短无拘,而且十分谐趣。上小小年纪的老广州人恐怕不会不记得,旧时那些背着一个布袋仔,里面装着一把刀仔,二条丝线的黄绿医生,不过,人人都清楚,这些所谓的黄绿医生并不是为谁看病的,而是走到各家各户门口,然后大声地叫——阉鸡!
值得拿出来讲的是,在众多反映老广州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卖鸡公榄的小贩形象,所谓鸡公榄只不过是一颗经过特别腌制的小橄榄。广东人将橄榄俗称为沙榄,但不知为何广东人对这些厚皮硬芯,甚至有些酸涩的沙榄情有独钟。
旧时,沙榄的佳品多出自广州芳村的茶滘,所以有一种特别的叫卖声相信至今仍会在一些老广州人的耳边绕萦:沙榄啵,茶滘货,一分钱,买两个,好食呢,再来过!也都正因为广东人对沙榄情有独钟,才造就了卖鸡公榄的小贩形象。的确,这类小贩较之卖其它东西的小贩更具特色更有地方代表性,为什么这样说呢,嗱!这类小贩不单卖的鸡公榄的味道与众不同,而且他们还很巧妙地使用了两种道具:一只五颜六色的鸡公船和一把唢呐。卖鸡公榄的小贩们用唢呐声“滴滴哒”代替了鸡公榄的叫卖声,而且“滴滴哒”和鸡公榄还很和音, 一听到如此特别的唢呐声,街坊们都知道,又有好嘢吃了,于是,很多街坊特别是那些小朋友和着“滴滴哒”的唢呐声为小贩们做起告白:鸡公榄!鸡公榄!有辣!有不辣! 这些情景,正如一些文人墨客笔下形容的:这个就是广州风味,食过还要返寻味!
事实上,可能是广州人为食,在小贩群体中最多人摆卖的,也是最多顾客帮衬的还是零食、小食类。好似凉粉、豆腐花、南乳肉,还有边用些炉火热着边叫卖的和味田螺、和味牛杂。这些零食、小食,在令人无法抗拒的香味中伴着有序的叫卖声,成为老广州人对旧情怀、老习惯的一串串回忆。
欢迎各团队或个人全方位与我们进行资源整合!素材分享、撰稿投稿、联合制作、商务合作!
陈平微信号ID:chenping492380
QQ: 2760488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