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文丨广东汉语方言研究的格局与思路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1

 

广东汉语方言研究的格局与思路

 

甘于恩

(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州510632)

 

提要  广东是方言资源十分丰富的大省,汉语方言研究历来受到重视,研究力量厚实。《广东汉语方言研究的格局与思路》一文对新世纪以来的广东方言研究进行简要的回顾,分析方言研究的基本格局,并就此对未来的广东方言研究提出六点建设性的意见,即:推进广东方言的精细研究;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并重;开拓新的学术增长点;注重大型项目的申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行;全方位开展学术交流。

关键词  广东方言  研究  格局  思路

 

进入新世纪以来,广东的汉语方言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出现空前蓬勃的发展态势,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了一批有分量的专著,在《中国语文》、《方言》、《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研究》、语文研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论文,创办了《南方语言学》杂志。以下从格局与研究思路两方面讨论广东汉语方言研究的一些情况,请各位批评。

一、广东汉语方言研究的基本格局

1.1广东汉语方言研究的总体格局

广东汉语方言研究的总体格局,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即:“特色突出、分工合作、研究精细、转向明显”。

(1)以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为主导,广州高校为骨干力量,各地高校为辅助力量

暨南大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几方面:①广东粤语(伍巍、邵宜、甘于恩等);②地理语言学(甘于恩、伍巍);③语言资源库建设(彭小川、范俊军);④海外汉语方言(陈晓锦);⑤实验语音学(刘新中、王茂林)。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在方言研究战略上起着主导的作用。中山大学在土话、客家话以及粤东闽语方面较有优势,方言语法研究亦是其特色。而华南师范大学的特色则是粤语语音数据库的调查与建设。从事这些研究的学者形成了广东汉语方言的骨干力量。

(2)各高校的研究渐显特色,分工合作的趋势开始出现

广东目前仅出版大型综合性的《广东的方言》、《珠江三角洲方言综述》、《广东粤方言概要》、《韶关土话调查研究》这四种著作(主要以表格形式出现的“调查报告”不在此列),前者偏向普及,而后三者学术性较强。而宏观探讨闽、客方言的论著不多,这些情况的出现,固然与研究力量不足、方言普查不够有直接的相关,但另一方面也与研究力量的整合与利用比较欠缺有关。应该仰仗各地的科研力量,为方言的大面积调查和综合研究出力。这种分工合作的趋势目前而言已经逐渐出现,如湛江师院的学者侧重于湛江、茂名一带的闽、粤、客方言,韩山师院的学者也以研究粤东闽语为主,嘉应学院的学者以研究粤东客话为主,罗定的学者亦已认识到,南江流域的方言是其研究的特色所在。今后必须以各地院校工作站为立足点,更好地拓展广东方言的精细研究,强化这种分工合作的趋势。

(3)方言研究方法的转型在中青年学者身上得以体现,大型的、综合性的研究逐渐增多,不过由于实力的差异,这类研究还是集中在广州地区。

整个20世纪,广东方言研究的主流,还是体现为较为传统的描写语言学,侧重语音研究,方法相对落后。自20世纪90年代起,实验语音学、地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以及历时语言学等新方法逐渐兴起,为广东方言研究增添了新的活力。这种研究方法的转型在中青年学者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研究的精细性开始体现出来。

(4)语音的基础研究仍占有较大比重,但词汇、语法的综合理论研究开始得到重视,即是说,语音、词汇、语法研究得以齐头并进

传统观点认为,方言特点以语音为最,词汇特点次之,而语法差异最小。这种观点是在方言研究不够深入的情况下得出的,妨碍了我们对广东方言的全面认识。所幸的是,这种状况在近20多年来有了比较明显的改观。出现了像邓思颖的《汉语方言语法参数理论》这样杰出的阐释性理论著作,刘丹青的《粤语句法的类型学特点》(《南方语言学》第二辑)也从宏观性的视角探析粤语的句法特点。

广东学人也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如《广东粤方言概要》用了较大的篇幅讨论了广东粤语的特点,杨敬宇出版了《清末粤方言语法及其发展研究》,甘于恩出版了《广东四邑方言语法特点》,彭小川对广州话语法(包括虚词)特点做了精细的描写,出版了《粤语论稿》和《广州话助词研究》,邵敬敏主编的《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涵盖粤、闽、客方言的特点,甘于恩对各地粤语的词汇特点做了尝试性的综述,严修鸿主持基地重大项目“客家方言词汇的深度研究”(2009)。在专业设置上,恢复了词汇学应有的地位。

1.2 研究机构与人员

广东从事方言研究的机构,以广州市最为集中,各地的高校亦有一些从事方言研究的人员,他们主要从事广东三大方言的研究,旁及其他方言的研究。

1.2.1 研究机构

专属方言研究的机构,广东只有暨南大学的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和嘉应学院的客家方言研究所。另外,中山大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的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方言研究是其重要方面。以下分述。

(1)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成立1994年,首任主任为詹伯慧;2008年5月,中心成为广东省教育厅第五批“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为伍巍;现任主任为甘于恩。现有20名专职人员,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8人;有博士学位的占85%。中心成立至今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规划、国务院侨办、广东省社科七五八五九五”、“十五”重点项目等众多研究课题,其中甘于恩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东粤方言地图集》(2004-2008)结项被评为优秀”;目前尚有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个、省部级项目8个;近年来出版的专著就有20部多部,如“南方语言学丛书”一套七册、《漫步语坛的第三个脚印——汉语方言与语言应用论集》、《粤语论稿》、《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马来西亚的三个汉语方言》、《泰国的三个汉语方言》、桂阳方言词典》、《汉语词汇·句法·语音的相互关联》等;在境内外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更是可观。

中心近期对原有下属机构设置做了调整,增设发音语音学实验室(主任刘新中)和地理语言学研究室(主任甘于恩),共设5个研究室,即:岭南方言研究室、海外汉语方言研究室、发音语音学实验室、语言资源及语言技术研究室和地理语言学研究室。中心与海内外许多高等院校、学术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曾多次成功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如国际粤方言研讨会、国际闽方言研讨会、首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研讨会、广东汉语方言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汉语方言研究发展战略研讨会等,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2)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全称为“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为康保成教授,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庄初升教授为该中心兼职研究员,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广东土话、客家方言及闽语。

(3)岭南文化研究中心:2005年9月成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左鹏军教授。从事方言研究的有邵慧君、练春招两位教授,前者以粤语语音研究为主,近年来主持的项目有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基地重大课题“粤方言语音系统数据库建设”,目前已经调查了近30个粤方言点的语音数据,后者以客家方言研究为主,参加基地重大项目“客家方言词汇的深度研究”。另外,暨南大学的甘于恩作为岭南文化研究中心的兼职研究员,也参与了该中心的方言研究项目,如“粤方言语音系统数据库建设”,并在该中心的年刊《岭南学》上发表研究成果。

(4)粤西方言与文化研究所:成立于2009年9月,所长陈云龙教授。“粤西方言与文化研究所”设在湛江师范学院(采用校地合作形式),主要研究领域为粤西粤语、闽语及客家方言;粤西濒危方言;粤西地方文学与地域文化。

1.2.2  研究人员

(1)暨南大学:该校从事方言研究的人数相对集中,包括詹伯慧、邵敬敏、伍巍、彭小川、陈晓锦、甘于恩、邵宜、范俊军、孙玉卿、刘新中、钟奇、高然、熊玉珍、彭志峰等。其中邵敬敏主持200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2003—2008),已结项并出版专著;甘于恩主持200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东粤方言地图集”(2004-2008),已结项,接下来将开展“粤东闽方言地图集”(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项目);范俊军主持200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五岭汉语方言和瑶语生态评估及双语接触研究”,在研;陈晓锦主持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南亚华人社区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在研;邵宜主持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赣方言宜丰话语法研究”,在研。伍巍主持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粤方言比较研究”,参加者有甘于恩、邵宜、刘新中、钟奇、覃远雄等;彭小川、范俊军主持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岭南方言资源监测及资源库”,参加者有熊玉珍、彭志峰等。除此之外,还有一批省、部级项目亦与岭南方言相关,如陈晓锦的广东省社科十五规划项目“泰国潮、粤、客方言比较研究”(2004—2007,即将出版),邵宜的“广东省粤、闽、客三大汉语方言动词体的比较类型学研究”(广东省社科基金2006年度项目)、范俊军的“五岭中部瑶语岛调查及瑶汉双语接触研究”(广东省社科基金2006年度项目,2006-2008)。

(2)中山大学:庄初升主要从事广东土话和客家方言的研究,也有若干论文涉及广东诸方言的接触与联系,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从巴色会文献看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07BYY013)以及汉语方言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客家方言的界定、划分及相关问题研究”(2010);施其生的研究主要着重于闽语(粤东闽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闽南方言语法比较研究”(06BYY010),在研;林华勇原在华南师大国际文化学院,现调至中山大学,目前主持的项目有“粤闽客方言接触对粤西粤语语法的影响”(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项目,07YJ032007—)和“粤语体貌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09YJC740030);陈小枫主要从事中山方言的研究,杨敬宇主要从事粤语语法的历时研究,主持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粤方言历史文本语法的比较研究”。

(3)华南师范大学:从事方言研究的主要有邵慧君和练春招。邵慧君近年来以粤语语音数据库的调查研究为重点,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一般项目“广东粤语语音数据库”(项目号08J-03),并参与国家项目“广东粤方言地图集”的调查;“小称(变调)研究”是她近年来关注的重点,发表了几篇相关论文,如《广东茂名粤语小称综论》(方言20054)、《江西乐安县万崇话的小称变调》(方言2006年4期)。练春招主要从事客家方言的研究。

(4)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该院民族研究所2006年被批准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一直是该所的优势,目前已出版著作多种。已完成和在研项目有:蓝庆元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壮侗语族语言语音词汇语料库”、中国社科院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语料库”、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重点课题“壮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中央民大国家“985工程”项目“临高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粤语声学参数数据库”、广东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侗台语族中的汉语借词层次”;符昌忠的省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新发现濒危语言‘来语’研究”、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标语深入调查研究”、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畲语抢救性调查研究”、广东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粤琼濒危民族语言个案研究”。另外,林春雨研究粤东闽语,杨希英则从事广西平话的研究。

(5)华南理工大学:杨蔚以湘西乡话为研究重点,但也关注粤语,参与广东省育教厅人文社科项目、华南理工大学高水平建设项目“基于语料库的粤港澳地区社会用语研究”(项目号0206040,2004-2006)研究工作;单韵鸣以广州话为研究重点,发表数篇相关论文,她还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B类 “汉语方言语法比较和方言语法语料库”项目(刘丹青主持,项目号0300000310)中的“广州话语料库的建设”(2003-2008);李小华则以客家话为主要研究对象。

(6)深圳大学:该校从事粤语研究的有汤志祥和丘学强。汤志祥主持“深圳方言研究”项目(2001年起);丘学强从事军话研究,承担科研项目中国濒危语言方言研究与新编《中国语言地图集》子课题军话调查研究”(20042010)和粤语的次方言四邑话研究,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东粤方言地图集”的调查(深圳粤语);参与方言研究的还有梁源(主持教育部规划基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项目“粤语语序功能研究”)和占勇。

(7)韩山师范学院:该学院以粤东方言为主要研究对象,学者有潘家懿等。林伦伦近年从广州调往该校主事,加强了这方面的学术力量。林伦伦主持的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标语调查及其与粤语的关系比较研究”、中央统战部华夏英才基金项目“南澳方言研究”(已出书)、广东省十五规划社科项目“粤东闽语区语言生活的变异和趋向调查”;吴芳从事粤东闽语的地理学研究,杨姝则研究粤东畲语。

8)嘉应学院:设有“客家方言研究所”,所长温昌衍,温昌衍、温美姬主攻客家方言,出版了《客家方言》(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梅县方言古语词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等专著,主持基地重大项目《梅州客家方言研究》2007—)以及省厅级科研课题;研究粤东客家话的学者还有侯小英(曾参与“中国六省区与东南亚闽方言调查及综合研究”,香港中文大学课题、粤中片客家方言的全面调查与综合研究”,广东省教育厅课题等科研项目)、黄婷婷。

(9)韶关学院:李冬香主要研究粤北土话和客家话,与庄初升合著《粤北土话调查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主持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06年第四十批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粤北土话濒危现象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并参与“岭南方言资源监测及资源库”的调查(负责粤北方言)。

其他一些院校也有语言学的项目,如广东商学院的向柠主持教育部2009年度项目“基于声学实验的穗、港、澳三地粤语语音比较研究”。

此外,随着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在各地设立工作站,带动了一些地方院校的方言研究力量,如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开始重视两阳方言的研究,增加了投入。

二、广东汉语方言研究的几点思路

2.1 宏观层面(研究战略)的思考

(1)继续推进广东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

虽然前人在方言的基础调查上做了不少工作,留下宝贵的资料,但是,我们对于全省方言的全貌了解还是很不够的,尤其是对于乡镇、农村的方言,更是缺乏深入的调查。乡镇方言保留不少早期方言的信息,非常珍贵,必须抓紧抢救性的调查。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城市方言发生了诸多变化,对这些变化进行跟踪调查,对于构建有汉语特色的社会语言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把新世纪以来的方言研究,从总体上归结为“精细研究”,如何将这种精细研究,上升为具有深度的理论思考,形成有特色的理论体系,这是摆在广东学人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要组织人力撰写《广东闽方言概要》、《广东客家方言概要》和《广东汉语方言概要》等具有重大学术分量的专著。

(2)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并重,解决理论上的重大问题

共时研究由于面对语言现实,相对而言直接和容易一些,历时研究由于要涉及的面比较广,相对而言会难一点。因此,广东方言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共时,轻历时”的倾向,这在粤语研究上也有所体现,主要表现为重感性论述,轻科学论证;多主观推论,少客观论据;对史料的使用缺乏鉴别,结论经不起推敲。

要改变这种倾向,必须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并重,研究理论上的重大问题,如粤语的形成与历史层次,粤语与移民的关系,粤语与其他方言的接触和互为影响,粤语的发展,粤语的下位分类(目前只做到片),等等。

(3)开拓新的学术增长点,促进地理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

新的学术增长点的开拓,有赖于基础学科材料的积累和理论的进步,这几十年来的广东方言调查,为新学科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十分良好的学术基础。但是,传统的方言调查,从调查质量到调查手段、方法,皆有所欠缺。

目前许多新项目的实施,原有的材料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依据,也就是说,多数点的材料必须重新调查、重新录音(因为大多数录音材料不符合现代技术的要求),一些调查条目也需要按要求重新拟订。如果有了精干的团队,调查可靠的材料,先进的现代技术,那么,许多新兴学科如地理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广东语言极其复杂,为地理语言学的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语言背景。

(4)注重人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交叉、结合,争取在国家社科重大、重点项目、省部级重大项目申报上有突破

(5)在拓展方言基础研究的同时,开展方言的应用研究

詹伯慧先生在《粤语研究与粤语应用》一文中提出:“粤语研究要为粤语应用服务”,为粤语研究指出了一条拓展的道路。目前应用性的研究也较多集中在广州高校,未来应考虑在以下几方面着力研究:

* 粤语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

* 粤语辞书编纂

* 粤语语音规范与粤语播音

* 粤语拼音方案

* 粤语与地方文学

* 粤语研究与方言地方文献编纂、注释

* 粤语的其他社会应用

(6)全方位开展学术交流,提升广东方言学界的学术影响力

广东前此的研究项目,多体现为以人脉关系组合的科研团队,优点是较为易于管理,缺点科研人员的素质高低不整,影响了项目的整体质量。我们主张,广东方言的研究,要尽量避免这一弊端,以学术特长作为考量的主要因素,全方位地开展合作和对外学术交流。

既然是全方位的交流,便包括校级之间的学术合作与交流,比方香港中大长于理论思辨,藏书又非常丰富,暨南大学长于田野调查,实验性研究亦是其特色,完全可以在方言语法和实验语音学、地理语言学等诸多领域进行合作。这种合作既可以是项目合作,也可以是人员间的互访、短期的讲学等等,总之,形式可以多样。

学术合作除了可以在省内各高校之间展开,也可以在省际高校之间进行,如近期暨南大学将与上海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就省内大规模的方言语音数据库调查研究进行合作。

当然,更高层面的合作应着眼于国际间的科研合作。

    2.2  微观层面(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的思考

广东方言研究头绪甚多,要结合研究机构的特色和相关研究人员的专长,统筹兼顾,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在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上应重点扶持以下研究:

广东方言的实验语音学研究。以粤语研究为重心,适时地延伸至客、闽方言,近期将申报项目《广东粤方言的实验语音学研究》。

地理语言学应从目前的粤、闽研究,拓展至客家方言,中山大学和嘉应学院可在客方言的地理学研究方面开展合作。条件成熟时,应举全省之力,申报国家重大课题《广东汉语方言地图集》。

加强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考虑申报《(广东)粤方言词汇深度研究》、《(广东)闽方言词汇深度研究》等项目,推动词汇精细研究的开展,并以此为基础编纂“粤方言系列词典”。

重视方言语法的专题比较研究,如小称、词缀、句型、句式、语序以及体貌范畴等。

关注方言的形态(变调、变声、变韵)与方言语法的关系,开展方言类型学的研究。

历时研究上,申报课题《岭南方言的历时研究》,力求在这方面取得进展。

适时开展方言史的研究,包括粤、闽、客以及土语的历史研究。

重视边界方言和濒危方言的研究,组织人力开展调查,出版“广东濒危方言研究丛书”。

 

参考文献

[1]甘于恩.粤语与文化研究参考书目[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

[2]甘于恩,詹伯慧.20世纪80年代以来粤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5(1).

[3]甘于恩,林亦,赵喻. 近五年(20042008)来粤语及两广方言研究综述[J]. 南方语言学,第三辑,2011.

[4] 詹伯慧.二十年来汉语方言学研究述评[J]. 方言,2000(4).

[5] 詹伯慧.粤语研究与粤语应用[J]. 学术研究,2008(10).



(原载《南方语言学》第五辑,2013)


图文编辑:廖小曼

责任总编辑:老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