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民俗(音频)| 随州民间谚语的文化解读(三)

刘村汉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人性修养在于抑恶扬善,提高生命质量。修养大体分为四个方面,一是道德修养,提高个人的品格;一是思想修养,体现个人品质;一是礼仪修养,彰显个人的品位;一是能力培养,提升个人品样。


修身养性    厚德载物


道德修养就是提高人的自觉性,时时修为,净化心灵,以求福避祸。“福是自家修的,祸是自家惹的。”“不修自己修后生,不修今世修来世。”“有钱无德鬼推磨净出鬼,有德无钱穷快活。”道德修为,要求知行合一,在实践中逐渐积累。“修桥补路,添福添寿。”“秤平斗满不亏人。”“能伸扶人手,莫开咬人口。”积善成德,做到 “穷要穷得干净,富要富得宁馨干净。”“人正身稳,到处安身。”“作为不正经,舌头短三分。”要为儿女做榜样,“父母是儿女的样子,儿女是父母的镜子。”讲究孝道和恕道,信守承诺,也都是道德修养的内容。“活到多尽孝,死了不流猫子尿贬称眼泪。”“忍是忍,饶是饶,忍字要比饶字高。”“看的日干日期选的期,凌冰搭桥要过去。” 


思想修养首先要立志,自立自强。“不怕人家瞧不起,就怕自家不争气。”“三挨四靠,么事都做不到。”要有自信,不怕挫折不怕鬼。“越怕鬼,越有鬼。”“越是害怕越跶跤跌倒。”为人要低调,谦虚谨慎,不张扬。“饱谷刁子穗子往下掉下垂,瘪谷刁子往上翘。”多看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看人之长自己长,不议人短自己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小时吃惯苦,大了难不住。”“冲动必招灾,遇事要静板冷静。”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提高思想境界的主要资源。“三代不读书,好似一圈猪”,“穷不丢猪,富不丢书”,“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培育文采,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干指甲指头蘸不起盐。”没有文化基础,就缺乏对知识的吸附力,“秀才不怕衣裳破,就怕肚子没得货”。腹有诗书气自华,“学得书中智,话中方有才。”

言为心声,随州人特别注重从语言看人品。

    “会说话的惹人笑,不会说话惹人跳。”

    “好话送暖心里爽,恶语伤人伤难痊。”

    “好话听得人心暖,拐坏话听得人胆寒。”

    “刀快叫人流血,话毒要人丧命。”

“话不要说死,路不要走绝。”

    “话不能说满,事不能做绝。”

    “传言过话,自讨挨骂。”

    “不说好,不说坏,哪格谁都不见怪。”

    “不说坏,不说好,哪格都不恼。”

    “会说话的两头儿瞒,不会说的两头儿传。”

随州人对读书不明理的人特别讨厌:“读书不知理,文章夹到裤裆里”,辱没斯文。

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从根本上说,是把自己摆在合适的位置,对神灵、对尊长、对他人保持敬重态度,和谐人际关系。“要想人敬我,除非先敬人。”“让路才有路走,抢路都走不成。”“待人三分笑,生意自然俏。”“在家不搭人,出门无人搭。”“在家不会待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要知前头的路,请问过来人。”“问路没得礼,多走几十里。”“叫人不折本,只要赚头舌头儿打个滚儿。”

能力是完成目标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是顺应生活和生产劳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手段。“没得鹰子嘴儿,吃不到骨头缝儿的肉。”“会挑水的不怕水荡,会走路的不怕路窄。”“不怕人不请,就怕艺不行。”“木匠的斧头鬥满榫,走遍天下无人请。”斧头把安装之后,要在小头加破口楔才坚牢,鬥满榫就是不加楔,容易脱。这样的木匠是外行,找不到活干就没得饭吃。培养能力需要长期实践,“学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三年熬个生意手,一辈子难熬个种田人。”“初学三年无敌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还要从师求教,虚心学习,“井淘三遍水味好,人从三师武艺儿高。”“百艺好学,一窍难通易学难精。”打铁还得本身硬,“好山才有好景。”“怐客猴合音,聪明人一点就亮,蠢人棒打不回。”

2


旧时的家庭是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构成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单位。家和万事兴,随州人说“财多不如人多,家富不如人和”,“蓬柴火焰高”,“一家人,船头打架船尾和。”一家人也难免发生矛盾,但是,“打得瘪,揰得圆”,矛盾冲突而不破脸,过后仍然和好如初。小农经济,必须全家一致,齐心合力,才能维持温饱,“一人一条心,穷断骨头筋。” 


随州百姓常把“勤扒苦做不求人”挂在嘴边,要求家庭成员个个养成勤劳习惯。“理家儿千条计,勤俭数第一。”“男抓女也抓,白手能起家。”“男也勤女也勤,做家越做越喜人。”勤劳必有回报,“天冷不冻下力汉,黄土不亏勤劳人。”“手勤不受贫,嘴勤不迷路。”勤劳还能提高劳动技能,“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勤劳必须抓紧时间,不放过任何可以增加财富的机会,“鸡叫就起床,今年不强明年强。”“早起三日做双鞋。”“出门不弯腰,进门无柴烧。” 


勤与俭,一个是开源,一个是节流。开源节流是中国传统的理财观念,随州人据此理家:“外头有个筢儿,屋里有个匣儿。”男主外,是筢儿,负责增加收入;女主内,负责保管钱财,节省用度。有人甚至主张妇女管家:“黄〖沙下牛〗母黄牛掌撇,犍子公牛下力,老婆当家有肉吃”。掌撇是掌握大政方针,下力是出力干活,老婆掌管财务,省吃俭用,才能过上好生活。


节俭要会精打细算,“不会精打细算,枉有家产万贯。”还要从点滴小事入手,时刻践行,“能俭省的就俭省,莫到急时去求人。”“会省的省满缸,莫到缸底心里慌。”“年年都当荒年过,遇到荒年不挨饿。”一般认为烟酒是消耗品,纯属浪费,应当戒除:“三年不吃烟,买头老黄犍。”“不吃烟,不喝酒,财神老爷跟你走。”“豆腐酒喝干家当。”要量入为出,“出门看风向,吃穿看家当。”跟人家比勤劳,不比奢侈:“能跟人家赌比赛种田,莫跟人家赌过年。”


古人说“俭以养德”,随州人将它升华为审美境界:“好看莫过素打扮,好吃莫过家常饭。”

 

文:刘村汉,广西师范大学教授;诵读:朱熠奇,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湖北随州市随县厉山镇人

【方言点:随州随县话】


图文编辑:小明

责任总编辑:老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