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语言应用 |甘于恩:《羊城晚报》标题语误类型分析(中)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羊城晚报》标题语误类型分析(中)

甘于恩

 

        前面谈了逻辑语误和语义语误,接着谈谈语法语误。语法语误是新闻语误中涉及较多语言学专业知识的一类现象,情况也相对复杂。下面分三类举例说明。

   (一)句法病句类型:句法病句主要是指在成分搭配、语序、词性等方面存在结构性的使用不当的句子。

       在汉语语法规则中,由于语言经济的要求,省略手法经常用到,但如何省略,也很有讲究。一般而言,书面语的省略有三种情况属于合法,即承前省、蒙后省和比较省,超出这三种情况且带来理解上的混淆的,就应该避免。请看下例:

外来人口出生数超户籍人口(2007年1月31日A7版标题)


这属于比较省的情况。比较省往往涉及比较句,如“我比你高”(单纯比)、“他的钱比你多”(复合比),后一句就是比较省(省掉“的钱”)。但比较省并不限于比较句,某些隐含比较信息的句子其实也可以省略,如“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超过美国”,就可以转换为“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比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快”,宾语“美国”便省略了中心成分“经济的发展速度”,由于不会造成误解,这种省略也是允许的。不过有的比较省可能导致误解,那么中心成分就必须补出。上述标题在句型上归入典型的主谓宾句子,主语是“外来人口出生数”,谓语是“超”,宾语是“户籍人口”,但实际上隐含着比较,转换成比较句就是:


外来人口出生数比户籍人口数多


这样一看,就容易发现问题所在了:广州市2006年的户籍人口是760万,外来人口当年出生80204人,两相比较就知晓,“外来人口出生数超户籍人口”的情况不可能出现。原来作者想说的是:外来人口出生数超户籍人口的出生数,把宾语“户籍人口的出生数”的中心成分“出生数”给省略了,便造成了目前这样的“乌龙”标题。这属于主、宾搭配的对应问题。

       以下这例则是由于主语的不当省略,造成无法与谓语搭配:


       货车方向忽抱死

       迎头撞上面包车        (2005年7月19日A6版标题)


主语是“货车方向”,谓语是“抱死”,但“货车方向”不会抱死,只有“方向盘”才会抱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怪异的标题,可能跟编辑片面追求标题句子的对偶整齐有关,却没有顾及主语和谓语能否搭配得起来,属于典型的“以形害义”。

汉语是显性形态不发达的语言,但隐性形态(如语序、轻重音等)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是一例语序不当的标题:


       “王八”走私  过海被捉     (2007年1月13日A3版标题)


正确的语序是:走私“王八”  过海被捉,隐含的主语是“走私分子”(或“走私船只”),现在的语序则使“王八”成了主语,无法管辖到下一分句(“王八”不会主动过海,且被捉的对象是“走私分子”,“王八”在本语境中必须用“查获”之类的语词)。

(二)语用病句类型:所谓语用是指使用者在一定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语用病句分析实际上是对语误的综合的动态分析。例如:


诱捕南飞候鸟

绿盾行动救鸟               (2006年11月24日标题)


这是由两个分句构成的新闻标题。两个分句孤立地看,也没有太大问题,上一分句讲的是珠海一带张网捕鸟的现象严重,下一分句讲的是有关部门开展救鸟行动。但是两个分句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上一分句是因,后一分句是果,当两个分句的主语(施动者)不一致的时候,任何一个分句的主语都不可以省略,这是汉语复句使用的规则。而该标题的上一分句的施动者是“非法捕鸟者”,与下一分句主语并不相同,如果省略了主语,就容易造成信息不明甚至误读。

主标题与副标题也存在着语法规则的协调问题,不注意的话也会出现问题。例如:


12名中国工程师在巴遭遇车炸弹(主标题)

造成3人死亡9人受伤        (副标题)

(2004年5月4日A1版标题)


主标题的主语是“12名中国工程师”,副标题没有主语,按照汉语的句法规则,属于承前省略,也就是主语是“12名中国工程师”,可是当我们把成分补齐后,问题就浮现出来:“12名中国工程师造成3人死亡9人受伤”明显说不通,可见副标题的主语与主标题不一样,不可以缺少。所以副标题应该补上其自身的主语,比如“事件”或“恐怖袭击”之类,拟成“事件造成3人死亡9人受伤”。

(三)歧义病句类型:歧义句是指句子在书面语中可以做两种甚至多种的解读,而新闻报道要求信息能准确、客观地传达给读者,要尽可能地减少歧义现象。我们来看看一些歧义标题。


不看路标看导航

80老翁进沙堆             (2006年10月11日A16版标题)


孤立地看,本标题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80老翁”在书面语里有歧义:一是指80岁的老翁,另一是指80位老翁,读者光看标题,并不能准确理解作者的原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运用适当的语法手段来防止歧义。如果作者指的是80名男性老人,那么可以加上量词“位、名”之类;如果指的是一位80岁的老翁,那么就可以使用时间名词“旬(即十岁)”,说成“八旬老翁”。当然,看了正文之后,我们知道作者指的是后者。

量词是汉语的特色之一,不过新闻标题由于空间的有限性,量词往往省略,这种省略的前提是不能引起误解。下面这则标题就是因为量词的不当省略而出现歧义:


台湾1400万劫钞犯昆明落网(2007年1月12日A1版标题)


数字“1400万”既可指向“(罪)犯”,又可以限定“元”,可是本标题“元”字不出现,更容易造成信息紊乱。

    《羊城晚报》近期刊登的一则标题,更是模棱两可:


    风水师“遗嘱”不似遗嘱(2007年4月22日A1版标题)


    这则新闻讲的是香港女富商龚如心逝世后的遗嘱争端,但标题有歧义:一是指风水师留下的“遗嘱”不似遗嘱(遗嘱的发出者为风水师),二是风水师持有的“遗嘱”不似遗嘱(遗嘱的发出者为龚如心)。熟悉事件来龙去脉的人自然知道本报道指的是后一个意思,但对于一般读者而言,这样的标题还是很容易把他们搞得“一头雾水”的。

    《羊城晚报》曾经出现过不少“经典”的语误标题(如《羊城晚报创始人陶铸之女陶斯亮参观羊城晚报盛赞不已》,20061123日),这跟新闻从业人员的语法修养欠缺有关,也与社会上对语法学的误解不无关系。目前社会上普遍以为只要能说会写就已足够,“语法无用论”颇有市场。事实并非如此,新闻从业人员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学常识(包括语法学常识),对于防止新闻语误,对于表达收到既生动简洁又恰倒好处的效果,都是十分必要的。

 

 [未完待续]

(原载《羊城晚报通讯》2007年第11期





往期热文链接:


新闻语言应用 | 甘于恩:《羊城晚报》标题语误类型分析(上)

新闻语言应用 | 詹伯慧:也谈新闻从业人员的语文修养

新闻语言应用 | 甘于恩:新闻报道中的文风问题





公众号语言资源快讯”是语言资源的信息平台

也是沟通相关学术信息的一个平台

亦是提升语言沟通表达的实用平台

狠狠滴关注它吧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图文编辑:张钟晶

责任总编:甘于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