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童谣(音频)| 天乌乌(多地闽南话版)

12位闽南语人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天黑黑,是很多人知晓的孙燕姿的一首歌,而对于闽南方言区的人来说,歌曲中出现的外婆唱着的童谣「天黑黑」是细汉时(小时候)的记忆,是一条与童年连结的时光隧道。

(其实「黑」的本字应该写作「乌」,所以接下来以「天乌乌」称普遍使用的「天黑黑」)


这首在闽南语地区流传最广的童谣,是这样唱的



天乌乌欲落雨

阿公仔举锄头欲掘芋

掘呀掘 掘呀掘

掘着一尾旋鰡鼓

咿呀嘿嘟真正趣味

阿公仔欲煮咸

阿嬷欲煮淡

二个相扑来弄破鼎

咿呀嘿嘟隆咚叱咚呛,娃哈哈    

                                                                                                                                                             

歌词注释

① 落雨:下雨 
② 掘芋:挖芋头

③ 一尾:一条
④ 旋鰡鼓:泥鳅
⑤ 弄破鼎:打破炒菜的锅子


我找来了12位发音人来唱出这首他们记忆中的歌谣,并记录下他们关于「天乌乌」能够回想起的一些画面

他们的出生年代横跨了19601990

他们的所在地区从福建省南部直至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原来无论是留驻闽地还是远赴南洋,我们的先人口口相传的这首童谣,始终在我们耳畔和嘴边萦绕着,每每哼唱都牵动起种种难喻的情怀。


(视频为12名发音人所演唱版本的集合,共8分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13314jug21&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发音人:沈素平,厦门湖里,1965年生人(从00:00开始)

发音人:沈艺娟,漳州诏安,1968年生人(从00:36开始)


这首歌是妈妈教的,从小就会啦。对这首歌的回忆就是童年的回忆,也是对母亲的回忆。



发音人:范双龄,三明大田,1971年生人(从00:57开始)


1980年代,那时候刚改革开放,很多港台音乐涌入了我们原本乏味的生活,于是从广播和电视中听见了「天乌乌」,因为它朗朗上口,我很快就能跟着唱了,直到现在都还记得。


发音人:黄玉芳,泉州南安,1972年生人(从01:37开始)


大陆开始流行时我就开始会这首歌,儿子小时候学儿歌时,又再次听到了。                      

发音人:林远泓,泉州德化,1994年生人(从02:19开始)


尽管时间过了很久,这首儿时的歌谣依然能回荡在耳边。或许对于家乡的每一个人来说,似乎天生就会哼出那么一两句,现在的我依然也是如此。

已经记不清是在什么地方听什么人说起,是在小时候的田间傍晚听着邻里乡亲劳作时的自侃,或是床边哄娃时的清唱。

我不知道它所要表达的意思,也不知道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但是用自己家乡的方式将它继承了下来,也将传承下去。


发音人:林哲静,漳州东山,1994年生人(从02:46开始)


唱这个童谣就想起这首歌的MV啊哈哈,我小时候买过它的影碟。                                     

发音人:沈淑敏,漳州诏安,1995年生人(从04:11开始)


小时候有一次阿公要让阿嬷做猪脑炖酒,阿嬷说猪脑对小孩子不好,我会想吃,所以不要煮。

然后阿公就不开心,我就唱“阿公要煮咸,阿嬷要煮淡,二个相扑来弄破鼎咿呀嘿真正趣味”


发音人:吴聪杰,泉州晋江,1995年生人(从04:31开始)


童谣好像都是小时候夏天的印象,那时候我光着膀子,旁边是姐姐还有堂姐,阿公就教我们一块唱天黑黑。

发音人:杨志豪,厦门思明,1995年生人(从05:40开始)


说实话想到天黑黑,我现在只能想到孙燕姿唱的「我爱上让我奋不顾身的一个人」,毕竟我是个城市长大的小孩,所以真的没什么这种回忆。

这歌到底是怎么会唱的呢,我也很好奇。

前两天我还在问我爸妈,旋鰡鼓是什么,上网查了下才知道,是泥鳅来的。


发音人:张伊婷,印尼廖省杜迈,祖籍漳州,1995年生人(从06:49开始)


小时候经常听小凤凤唱的,还有几个台湾歌手唱的。以前跟外公一起住的时候,天如果要下雨,外公就会唱给我听。妈妈煮饭的时候我也会边跟弟弟玩边唱,那时候很搞笑哦。


(注:小凤凤是马来西亚华人第三代,发表了许多闽南语专辑,从五岁开始唱歌,以标准纯正的福建唱腔见称,闽南语歌广受大众青睐。)

发音人:陈丽娟,印尼棉兰,祖籍厦门,1996年生人(从07:44开始)


小时候妈妈哄我睡觉的时候会唱这首歌,也会边放CD让我边学。CD里放的是马来西亚的歌手唱的版本。每到过年,除了新年歌,家里也会放这首「天乌乌」。

发音人:陈俊延,马来西亚吉隆坡,祖籍福建,1998年生人(从08:10开始)


那时是爷爷的爷爷迁到南洋来,然后爷爷从小就教我们堂兄弟姐妹不可以忘根,强制要我们学华语,学闽南话,但我们那时候蛮抗拒的。

后来爷爷就自己唱童谣给我们听,我们就跟着学,其实唱的时候都不知道是福建话。差不多到了15岁,才逐渐形成了“我是华人”的概念。


歌里唱出的生活情趣及童心或许小时候不甚了解,现在听来似乎更为动人。


我们还可以听到不同地区的闽南语人,在同一个字的发音上也有所不同。

比如“乌”,既有读作oo的,也有读作u的。

在“落雨”的“落”上,也有两种读音。

煮也有两种代表性的不同读音——tsú 和 tsí。(这里的声调为四声)

以及最后一句歌词中,既有唱作两人的,也有唱作两个的。

(以上皆参考自《臺灣閩南話常用詞辭典》,所用注音方式为台罗拼音)


对于生活在闽南与闽中交界地带的我来说,并没有从小习得这首童谣。只记得曾在一个雷雨将至的傍晚,听到过妈妈提起这首歌谣。听完这些发音人们的哼唱与讲述,羡慕他们拥有跨地域的共同记忆的同时,好像也感同身受到了几丝「天乌乌」背后蕴含着的回忆与情怀。


闽南童谣源于农耕文明,充分表达出闽南语人群的生活百态,既朴素描绘风土人情,又充满想象力、富有故事性,雅致与通俗兼具。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在闽南童谣的传承过程中,区域文化所包含的地方性知识由于方言教育的缺失而难以推广。


闽南童谣应该怎样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重获生机,怎样实现地方文化传承的集体记忆文化认同,以及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南童谣的意图如何达到民间自觉等,这些是闽南童谣的当代传承的重要课题。


我想我们需要每一个记忆中存在童谣的闽南语人的行动来帮助童谣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DB/OL].  http://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default.jsp

[2] 互动百科.台湾念谣[EB/OL].http://www.baike.com/wiki/%E5%8F%B0%E6%B9%BE%E5%BF%B5%E8%B0%A3

[3]自然控小组.【餐桌物种日历】6月13日泥鳅[EB/OL].果壳网.(2017-12-11) https://www.guokr.com/post/708313/focus/1149982794/ 

[4]李晖.《闽南童谣的多元文化价值及其当代传承》[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

[5]陈芳.《闽台同源视阈下闽南童谣的保护与传承》[J].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6,19(4)


往期回顾

闽南童谣丨扒龙船

方言与童谣(音频)| 桂林童谣一则

方言与童谣(视频)| 东莞茶山童谣之《摇咕噜》

方言与童谣(音频) | 阳新童谣:萤火虫

方言与童谣(音频)| 月光光(大埔湖寮话)


投稿:jnufyzx@163.com



图文编辑:紫璇

责任总编:老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