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趣谈 | 甘于恩:粤语量词趣谈
粤语量词趣谈
甘于恩
量词是汉语中较具特色的词类,指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量词的语法特点是不单独使用,而是先跟数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或者跟指示代词组成指量短语。”(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2007)
以广州话为母语的人大多知道,粤语量词与普通话量词有诸多不同,如一双鞋称为“一对鞋”,一辆汽车叫做“一部汽车”或“一架汽车”(说“一台汽车”也可以),一座桥是“一道桥”,一棵树则是“一樖树”,不一而足。粤语区的人在学习、运用普通话时,要注意避免将方言中的量词带入普通话,造成交际障碍。
不过,粤语是从古汉语发展而来的,其量词用法并非全无理据。如“一把刀”不少粤语说成“一张刀”,乃是因刀身为扁状体,如同纸张一样,故可用“张”来称说,普通话称“把”则着眼于刀把的形状;有的粤语次方言称“一床被子”为“一铺被”(广州话则说“一张被”),“床”与“铺”乃近义词,用哪个只是习惯问题。有些度量衡单位普通话已经发生了变化,比方“一元钱”或“一块钱”,粤语多说“一文计”(字写作“一蚊鸡”),“一毛钱”粤语也多用“一毫纸”,“文”、“毫”其实是古代货币的流通单位,可见粤语还挺古色古香的,一点儿也不土。
一樖树
当然,由于粤语来源的多层次性,各地方言土语的量词用法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这里略举几例,让读者体认一下方言文化的多样性。
四邑方言量词“个”的结合能力特别强,除了可以用来形容人之外,还可以说“一个牛”、“一个猪”,鸡、鸭亦可用“个”来表示,甚至蚊子也可以说“一个蚊”,茂名、斗门、高州(曹江)、清远等地的白话则称为“一粒蚊”,蚊子咬了人之后,充满人血的肚子不正是像一颗米粒一样吗?
鸡鸡 鸭鸭 猪猪
语言经常相互借用,方言亦是如此。广东有粤、客、闽三大方言,又是少数民族(壮、瑶族等)生活的地方,量词借自异方言并不足为奇。如“一个人”电白、吴川、高州、化州都说成“一只人”,这可能是从粤西客话带入的,因为称人的量词整个客家话通常说“只”,德庆德城用“碌”、连州清水则用“那”,很可能属于非汉语的成分,应该是早期的古百越语的遗留。而四会市区、海丰占米话(一种带粤语特点的混合方言)把“一把刀”说成“一支刀”,则可能跟闽方言的影响有关。
以上讲的是名量词,粤语的动量词也有不少特色。例如“去了一趟”,粤语可以说“一轮”、“一匀”外,还可以说“转”(东莞)、“围”(连山)、“横”(开平、恩平)、“铺”(云浮、郁南、广宁)、“筹”(花都北兴)、“摆”(海丰占米话)等等,真是精彩纷呈!
在南粤大地上,粤语的量词各显奇彩,客家话、潮汕话以及其他小方言的量词也是精彩纷呈,需要我们留意采集,加以研究。
【文:甘于恩,任职于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语言资源保护中心】
(原载《羊城晚报》2008年4月10日B5版,有增补)
在这个寒冷的时节里
因为有你的关注
而变得温暖
图文编辑:阿嘎
责任编辑:老甘
往期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