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 王灿龙:用发展的眼光看语言学【转发】
本文引自【今日语言学】
编者按
2018年全国政协第十三届第一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王灿龙研究员提议将语言学设置为一级学科,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张博教授建议在《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将语言学设置为独立的学科门类。
2018年4月8日,《光明日报》刊发了两篇文章。一篇是王灿龙研究员的《用发展的眼光看语言学》,是作者关于政协会议提案内容的一个较深入的阐述,旨在强调,语言学设置为一级学科,既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有学科自身的充分理据。另一篇是郑州大学文学院赖慧玲老师的《语言学的温度》。本刊特予转载。
北京301医院门诊大厅内,智能导诊机器人通过语音和触摸屏与患者人机交互。(图片来自光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已基本确立,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学科设置同社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学科体系不够健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比较薄弱……要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使这些学科研究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突破点。”总书记为我们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指明了方向。
学科体系不仅事关学科定位、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等,而且关涉学科的建设能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其研究成果能否更切实地惠及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及人民生活等。
就这个方面来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2011年3月8日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作为二级学科归在文学门类的“中国语言文学”这个一级学科之下,需要重新考虑。从当前学科发展及其社会应用等方面来看,有必要将语言学设置为一级学科。
一、语言学已发展成为具有科学性质的学科群
20世纪进行学科设置时,将语言学置于文学之下作为二级学科,主要是因为当时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语言学不够发达,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主要偏重于传统语文学。
时移事异,当今国内的语言学研究机构和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及外语学院(系)的语言学研究课题与课程建设,已跟世界知名语言学研究机构和大学语言学系基本同步,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的语言学在中华大地不仅落地生根,而且早已开花结果,并将继续茁壮成长。
语言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工具,存在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语言学的产生和兴起最初植根于语言的本体研究。然而,有意义的、完整的语言活动,既是生理现象、认知现象,也是社会现象;它既关涉发音器官,也关涉大脑神经等,更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大脑皮层神经中枢(背外侧面)
当前,语言学由语言的本体研究生发开来,产生了一系列交叉、新兴分支学科,比如社会语言学、法律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病理语言学以及国际语言教育、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等。即使是语言的本体研究,也因为研究取向和理论方法等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流派。
现代语言学已经不是一个独立、封闭的单一学科,而是一个通过本体研究汇聚众多交叉、新兴分支学科的语言学学科群。即使如小学、语文学这样的传统学问,也因为传世文献的发现、出土文献的发掘、语料库的建立使用以及现代理论方法的引入,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变革,形成自己新的学科特色。
在当前这种情况下,继续将语言学作为“中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不能不说是忽视了我国语言学近半个世纪,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在学科设置上未能与时俱进。
二、语言学具有跨学科特点和广泛的社会应用性
将语言学限制在文学学科的框架之内,不利于语言学与其他重要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不利于语言学融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之中,也不利于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对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借鉴、吸收和利用。在现代语言学建立之后,特别是语言学出现一系列交叉、新兴学科的今天,需要重新审视和研判语言学的学科地位及设置问题。
当今的语言学各分支学科的性质并非匀质的,大部分跟文学没有直接关系,有的分支学科的自然科学属性特别明显。比如,实验语音学、神经语言学、病理语言学等的主体研究,都需要在实验室利用现代精密科学仪器来进行,其研究成果有的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国务院2018年1月19日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开展跨学科研究,促进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并强调要对“脑与认知等开展探索”,“力争发起组织新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毫无疑问,以上这些研究课题和项目都离不开对人类语言的关注和探究,离不开语言学有关学科的参与和深度介入,离不开语言学跟其他学科的融合。
比如,认知是人脑的一个基本功能,而认知又不能不利用语言,开展对人脑及其认知功能的探索,撇开语言学是不可想象的。而基于仿真主义理念的模拟人脑思维的人工智能系统,即所谓“类脑”,即使不能做到像人类那样自如地使用语言,也至少具备“有限语言使用能力”(最终目标是“无限语言使用能力”),而要让“类脑”获得这种语言能力同样少不了语言学的参与。
三、语言学独立的学科地位有利于学科的国际交流和对接
无论是国务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部署,还是教育部实施高校“双一流”建设,目标瞄准的都是国际高端前沿和世界一流水平。纵观世界知名大学,其语言学一般都具有独立的学科地位,学科设置中有跟其他学科平行的语言学系,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等院校。
承认语言学的独立学科地位,不是要将有关语言的东西全都包罗进去,让语言学系独家包揽。一些世界知名大学在语言学系之外,同样设置了语言系。比如哈佛大学在语言学系(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之外,还设了英语系(department of English)。可见,语言学系跟语言系可以并设,二者适度分工,互有侧重。
语言学独立成系,也不是要语言跟文学分道扬镳。文学跟语言的固有关系依然存在,语言学系同样可以跟语言文学系并存。比如牛津大学在语言学系(faculty of linguistics)之外另有英语语言文学系(faculty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国外知名大学在这方面的一些理念和做法不无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
我国高校一些学院(系)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一级学科的也并不少见,如物理学院(系)、历史学院(系)都包含不止一个一级学科。设立语言学为一级学科并不意味着会打乱现有的汉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等专业的教学科研体系。我们不需要有这样的担心。
总之,语言学在我国设置为一级学科已势所必然。实际上,目前有些方面的学科体系已经确立了语言学的独立学科地位。比如国家社科基金有独立于文学的、单独评审立项的语言学门类,教育部颁布的“双一流”学科名录有独立的“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学科。这说明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语言学的独立学科属性,而且在有关实践中予以落实。因此,当前需要进行的是宏观层面的、全局性和整体性的制度确立和安排,调整、修改《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从而给后续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确立语言学的一级学科地位后,其学科内部的二级分类可适当精细,既要区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突出优势学科,也要照顾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各高校要拆分现在的文学院(中文系)、外语学院(系)等。稳妥的做法是有条件的学校另增设语言学系,条件不成熟的维持现状,但要对相关的政策、规定及课程设置做适当调整,以确保语言学的学科地位和权益等。
设置语言学为一级学科,开设独立的语言学系,既是为了学科朝着更好、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也是为了使语言学在基础科学研究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原文刊于《光明日报》(2018年04月08日12版),已获授权转载。
李蓝:国家应及时调整、统一学科分类体系——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社科界联组讨论会上的发言
>>> 语言所网络信息化工作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