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探论 | 刘镇发:香港客家话和梅县话的比较

刘镇发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香港客家话和梅县话的比较

 

刘镇发

(厦门大学中文系)

 


1 简介


      客家话和英语一样,有多种口音,而每种口音都有自己的标准。简单地说,甲的正音不等于乙的正音,不能说谁正宗谁不正宗。我们会发现,广东、台湾、广西、湖南、海南的客家话口音差别不算很大,大概就是各个英语国家的英文之间的差别。跟江西、四川的口音差别相差稍微大一点,但也不至于不能沟通。反而最难听懂的是闽西一些地区的客家话。

      为何要比较香港客家话和梅县话呢?因为现在客家话最流行的口音是惠阳腔和梅县腔。惠阳腔是指珠江口一带的客家话,尤其是以宝安(现在的深圳和香港)、东莞、惠阳、博罗、河源为主,以及从这些地方,移民到粤西、广西、马来西亚、越南、大溪地、欧洲、中南美洲的客家话。粗略估计操这些客家话的人口大概有一千万人。在南美的国家苏里南,惠阳腔客家话更是当地的官方语言之一。

      梅县腔是指以前的梅县、平远、蕉岭等地,以及从这些地方迁出去的台湾、印度尼西亚、印度、非洲东部(包括留尼汪、毛里求斯)等的客家话,估计使用人口也有一千万左右。

      两种口音在《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均属于粤台片,其中惠阳腔客家话列为新惠小片,梅县客家话列为嘉应小片,但其实粤中一些地区也有惠阳口音,台湾大部分客家话人口操嘉应口音。两种口音合起来几乎已经是客家人口的一半左右。而由于两者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说哪种口音最正宗是没有意思的。虽然梅县有世界客都的美誉,但惠阳口音在分布和人数上都与梅县口音势均力敌。可幸的是,两种口音的差别并不是太大,大约是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之间的差异相若。除了以上的两个口音以外,我们在大陆以外也可以听到一些其他的口音:例如台中、新加坡的大埔口音,台湾桃园、新竹和印度尼西亚的海陆口音,台湾的饶平、诏安口音,泰国的丰顺口音等。另外,广东兴宁、五华的口音都很特别,不是惠阳也不是梅县,或者两个都有点像,而且也很容易跟惠阳或者梅县腔沟通。

      本文简单介绍以香港客家话谓代表的惠阳口音,和以梅州市区为代表的梅县口音的主要差别,以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增强客家话使用者之间的沟通。

 

2 语音的差异


      惠阳口音和梅县口音是两个明显不同的语音系统。两者的声母和声调几乎相同,但韵母差别却很明显。前者的主要元音只有五个:a, i, u, ɛ,ɔ,是汉语方言中最简单的。但后者却有舌尖元音ɿ和央元音ə。此外,梅县口音被认为有一组跟舌根声母k结合,带介音u的韵母(袁家骅等,1989),但本文认为应该处理为kv,khv 声母加韵母。这样,梅县话就比惠阳口音的客家话多了两个声母,但韵母数量就差别不大。






2.4 音系的差别

      虽然香港客家话和梅县客家话在声母和韵母上差别好像不很大,但音系上还是有些差别如下:


      (1) 香港客家话的唇音可以跟ui音相配,发音是pui, phui, mui, fui, vui。梅县话唇音不能配i韵,发音是pi, phi, mi, fi, vi。声调则完全相同。日常用字如下:杯贝狈禙辈配培陪裴倍蓓佩美每昧废肺霈沛非飞匪扉啡腓翡绯榧菲霏斐疿妃沸费肥尾未味挥珲徽回茴徊蛔回洄毁惠汇辉慧晖悔绘喙会荟蕙卉讳秽晦贿虺威猥为维帷围违唯喂委萎韦伟炜纬痿胃蔚畏位卫谓慰猬”(90)。


      (2) 梅县话有舌尖元音 ɿ,主要来自止摄开口三等的精庄组和知章组,少数来自蟹摄开口三等。除了“知”字两种口音均发音为 ti 以外,香港客家话把精庄组的止摄开口三等念u,日常用字如下:资兹滋姿紫梓子仔~细次咨淄缁自词祠此磁慈辞瓷赐思司私丝斯嘶饲~料巳伺使驶寺事士女师。但香港客家话“自家”的自发音为 tshi,“姊妹”的姊发音为tsi是例外。知章组的韵母香港念 i,日常用字有“芝支肢脂指止趾址芷纸旨酯志质人~制至致智挚置志痣蚩笞䲭痴黐嗤眵池持弛迟匙驰齿耻始矢侈翅治稚帜峙痔炽似施诗尸时鲥屎示市试视嗜势莳弒誓世~界氏豉是噬逝侍谥埘”,但“之”香港念tsu1是例外。另外,梅县也把遇摄一等的精组字念成 ɿ,但香港保持为u韵,与其他遇摄一等字的韵母一致。日常用字有“租组祖粗醋酥苏素诉”(81)。


      (3) 香港客家话流摄三等的知章声母字,韵母一律是iu,跟遇摄三等不混。梅县话流摄三等在知章组声母后面念u,发音跟遇摄三等的字相同,所以“周收”跟“朱书”同音。流摄三等的知章声母字日常字有:周周昼州舟洲冑皱咒宙纣抽臭愁绸稠酬仇惆雠丑丑畴筹踌收守首手兽瘦授受售寿狩(36)。


      (4) 香港客家话遇摄三等的庄组字,绝大部分念ɔ韵,与粤语、闽南话文读相同。梅县话除了“所”以外,常用字多念ɿ韵。日常例字:阻刍雏楚础锄助初梳疏蔬(11)。


      (5) 梅县话的深摄、臻摄、曾摄,以及梗摄文读音,知章组的韵母主要元音为央元音ə,念为əm, əp, ən, ət等韵母,香港客家话保持为im, ip, in, it。日常用字例子(斜线前为香港客家话发音):im/əm针斟朕枕箴琛葚深沉甚渗审婶沈渖in/ən甄真臻珍诊疹镇振震贞侦祯桢蒸征症征拯整~数政怔证靖正~常称陈尘衬趁程澄呈骋成城诚乘承惩逞阵秤身申呻燊绅砷娠声`明升升辰晨臣绳乘神肾慎剩盛剩圣胜嵊ip/əp汁执蛰湿十拾it/ət质织职侄蛭直值植殖侄失室虱式饰适识实食释(107)。


      (6) 香港客家话山摄、蟹摄见母二等字不带介音i,但梅县话有介音i。日常用字有:皆阶楷解介界芥戒届诫玠疥、间奸奸艰简柬拣涧碱茧谏(23)。


      (7) 香港客家话山摄三等字,在知章组的韵母为ɛn,梅县话为an。日常用字有:展辗战毡颤缠禅单婵阐善膳缮扇煽搧骟擅鳝嬗掸(21)。


      (8) 梅县话山摄三四等字,在见组声母后念ian,iat,其余一律念iɛn, iɛt。香港客家话没有这个分别,全部念iɛn, iɛt。由于这是有规律的对应,即香港客家话的kiɛn, khiɛn, hiɛn, jɛn全部转为梅县话的kian, khian, hian, jan,不在这里列出例字。


      (9) 香港的iuŋ, iuk只能跟k, kh, ȵ, h和零声母拼,但梅县话可以和唇音以外的声母拼,日常例字有:龙综踪纵从苁枞松淞嵩怂耸颂诵六陆~地绿录足刺动词肃宿僳粟(24)。


      (10) 梅县话的n声母仍然保存,与中古来母的l有区别。日常用字例子有:那拿娜乃奶奶奈耐柰鼐氖萘乃泥腩男南喃楠赧蚺难纳捺吶钠肭呢能稔蚁挪䇔捼懦糯诺暖奴怒努弩驽内馁捻嫰燶农脓侬(51)。


      (11) 梅县话念唇化声母的kv, khv,香港客家话全部念k, kh, 日常用字例子:瓜呱寡卦挂褂乖拐夬怪掴丱关鳏惯刮刮官棺倌冠观管莞馆贯灌罐掼鹳盥逛国锅果粿过裹光桄胱广郭,夸跨快块筷侩寛髋款括廓狂犷框矿旷(61)。


      以上的没有规则的差别发音,加起来是505字,大概占常用字的一成左右。一般来说,如果一个操香港客家话的人懂普通话,可以推理到1, 2, 3, 5, 7, 10, 11的字。相反的说,操梅县话的人可以推理出8, 9, 10, 11的字,和部分2的字。但两种口音的使用者始终要死记一些字,才能够顺利交流。


2.5个别字的字音差异

      除了以上的系统语音差异以外,香港客家话跟梅县话有些不成系统的,个别字音的差异,其中韵母有差异的占大部分。这些字表列如下(以下的字调只标调类,1-6分别代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




3 词汇和语法差异


      香港客家话和梅县话在词汇方面有一定差异。这有两个方面:一是有规律的词缀差异,二是没有规律的词形差异。


3.1 香港客家话的“仔”后缀

      香港客家话和梅县话的名词词缀有同也有异。香港客家话跟梅县话的主要差异,在于香港客家话有“仔”后缀。很多人没有深入探讨,就认为是由广州话直接借入的。其实香港客家话的“仔”有两种:

仔1是没有意义的后缀,相当于普通话的“子”,而仔2才是跟广州话相同,用来表示小称的,尤其是在动物、物品后面的“N仔”,例如狗仔、猫仔、碗仔、杯仔等。梅县话不能这样表达,只能说“细N欸”。但香港客家话有时会说一些广州话也不能表达的“N仔”,例如人仔(幼童)。

      香港客家话的名词中,有七十几个常用词带“仔”词缀。香港客家话的“仔”涉及大量的名词,以下是分类列出,并且和广州话比较。其中一部分,尤其是涉及人物的部分,香港客家话和广州话的“仔”有小称的意义。





      以上带“仔”词缀的名词共有77个,跟广州话词形完全相同的有八个,分别是“年轻人、心臼仔、野仔、兔仔、艇仔、巷仔、印仔、古仔”,只有一成左右,有可能是语言接触的结果。77个词语中,相对应的广州话词语只有21个“仔”,另外有13个阴上变调。相对应的普通话则有32个“子”,香港客家话的“仔”使用频率比普通话的“子”多出两倍以上,也比广州话的“仔”加小称变调的使用频率多出一倍以上。

      如果我们从分类上看,就会发现香港客家话的植物和果实类的“仔”,完全跟广州话“仔”和普通话“子”对不上号。其他如香港客家话带“仔”动物和人体的名词,广州话“仔”和普通话子词缀的使用率也不高。这说明香港客家话的“仔”在这些词语中虚化,而广州话和普通话却没有发生这个现象。


3.2梅县话的“欸”后缀

      梅县话没有“仔”后缀,但梅县话有一个特别的后缀“欸(ɛ31)”,相当于香港的“仔1”,而且牵涉的词汇达几百个,存在范围比香港客家话的“仔1”更广泛。梅县话的“欸(ɛ31)”在发音上很特别,发音会跟随前面的音节而变化,表列如下。类似的语音变化也在梅县话的ɛ11(相当于普通话的了)发生,这里不赘述。




      我们可以举例比较一些香港客家话的“仔”和梅县话名词的“欸”后缀。总共有四种情况。


(1) 香港客家话带仔后缀,梅县话带欸的名词:



      上面带仔后缀的香港客家话名词,除了相当于普通话小路、小狗的两个词汇以外,都没有小的意思,纯粹是一个名词后缀,相当于普通话的“子”。而梅县话为了表示“小”,都要加前缀“细”。


(2) 香港客家话带其他词缀,但梅县话带欸的名词:



(3) 香港客家话没有词缀,但梅县话带欸的名词:



      (2) 、(3)两类名词占梅县话日常词汇的一个相当部分。没有听过梅县话的香港人,大概可以估计出其实一半上的日常名词是带欸的,例如常见家畜的羊欸、狗欸、牛牯欸、牛嫲欸。


(4) 香港客家话有或没有词缀,但梅县话没有欸后缀的名词:



      这类名词占的比重比较少。


3.3 香港客家话和梅县话的其他词缀

      另外,香港客家话和梅县话也有四五十个公、婆、牯、嫲、哥等带性别的后缀(Lau, 1999);或者是头、子后缀的词汇。另外也有些带“老、阿”前缀的词汇。香港客家话跟梅县话在这些词缀的一致性很高。


3.4词形差别(以下的词汇差别,除了有必要以外,不加标音)

      跟广州话或多人认为,香港客家话跟梅县话不同的,应该是因为惠阳腔客家话大概300年前移民到珠江口一带,因此产生差异。但经过深入比较以后,我们发现两者的差异主要不是因为香港客家话跟随了广州话,而是香港客家话可能也有存古,或者是语言内部的创新,也有可能是梅县话的存古或创新。总之,语言接触只是产生差异的一个途径,并非全部的原因。


(1) 香港客家话跟粤语词形相同而与梅县话不同(91)

      谈到香港客家话跟梅县客家话的差异,我们会自然想到粤语的影响。根据过去的人口统计,香港人口中大概有一成是客家人,其中一半左右是原居民。2011年的人口统计数字显示,香港大约有20万人仍能够说客家话,也就是说,每七个客家人仍有两个人懂得说客家话,而其中一个说香港客家话。

      目前能说客家话的香港人,一般都操流利广州话。因此香港客家话自然会受广州话影响。但是到底有多深呢,我们比较了一下香港客家话跟梅县话不同的日常词汇,发现有91个词汇,香港客家话的说法跟广州话一致,但跟梅县话不同。我们可以推论,这大部分是受到广州话的影响所引致。但香港客家话跟广州话相同的词汇中,龙眼、浆糊等7项跟书面语相同。而梅县话跟香港客家话不同的词汇中,则有拖把等五项与书面语相同。而我们只要细心研究,就会发现这些词汇是在过去一百年间进入香港客家话的,主要是一些植物品种、工业产品、人物的说法、商业活动的说法等。其他词汇占的比例相对就很少。




(2) 香港客家话跟粤语不同,也跟梅县话不同的词形(127)

      经过比较,我们发现更多香港客家话和梅县话不同的词汇,并非来自广州话的影响,本文列出了127个常用词。这127个是日常词汇中,香港客家话和梅县话不一样,但跟广州话也不相同。反而是梅县话的“垃圾、乌鸦、栏杆、墙脚、太阳穴、咳、猪腰、满月、跌倒”等8个词汇跟普通话和广州话相同。“老天爷、太阳穴、脱、痒”的说法与普通话相同而跟广州话不同。“落雨、滚水、檐蛇、惊、同”等6个词汇词形跟广州话一致而跟普通话不同。梅县话跟普通话相同的词汇,很大机会是来自借用。但只跟广州话相同的应该是同源词。

      这些词汇中,我们只能说香港客家话的“湖沊、出嗨年、头那晕”有广州话的影子,因为广州话会说“水沊、出年、头晕”,但其他的就真的南辕北辙了。这些词汇牵涉的一般是农村生活,包括传统植物、动物、身体部分、食品和一些人物,以及一些基本动作。另外,人称代词、指代词在香港和梅县话也是很不同的。

      香港客家话和梅县话不同的词汇中,也牵涉一些比较地域性存在的词汇。这些词汇广泛流行在珠江口一带的惠阳腔客家话,而少见于粤东梅州地区,例如“落水、沸水、冷天、出嗨年、松鸡角、地豆、棯仔、牙蕉、老鸦、草织、筷孖、老弟仔、妹仔、老婆头、攞食佬、姐公、眼汁、鼻脓、肚胈、茶果、糖圆、豆腐霉、猪石、发痨锈、口水枷、生霉、大肚胈、天阿公、能替、凵、打胲约、擘囖、hɔi2(=痒)、打快扒、惶、瘪、摎”等。这些词汇让操惠阳腔的人觉得特别亲切,但操梅县腔的人却摸不着头脑。



      有些说法是跟一些地方民俗、典故有关系的。例如说,做生意关门结业,惠阳腔客家话叫做打快扒。为什么呢?原来跟舞麒麟有关:舞麒麟的时候,打的锣鼓声很慢很均匀,但是快要结束的时候,锣鼓就会快起来,越来越快到突然停顿就完毕。有人比喻为做生意本来很冷清,老板想结业前大减价,生意虽然转好,但多是赔本的,好了一会就结业。像舞麒麟的锣鼓一样。梅县话没有这个说法。


3.4 语法

      南方方言的语法一致性本身就比较高,而作为客家话内部两个口音的差异就更小了。例如来去句、双宾语、处置句、被动句在客家话和广州话都很一致。只有最特别的是比较句。梅县话有X比Y过A的说法,例如佢比厓过大{他比我大}(袁家骅,1989)。香港客家话没有这种结构。其他的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4 讨论

      上面说过,以香港客家话为代表的惠阳口音,和以梅县话为代表的梅县口音,是海内外客家人的两种主要沟通方式,犹如英语的英国和美国口音。但由于客家话一向处于弱势,操两种不同口音的客家人,比较少用自己的母语来跟对方沟通,稍微听不懂对方的话就使用普通话或者广州话,甚至外语。之前也没有人拿这两种口音做一个系统的比对,找出差异的所在。这篇文章应该可以填补这个空缺,让两种口音的客家话使用者对对方有个深入的了解,更可以让语言学界的同行,对客家话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参考文献

1、Lau Chun-Fat(1999) "Gender" in the Hakka Dialect:Suffixes with Gender in more than 40 Nouns.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7(2):124-131)

2、刘镇发 2004 《香港原居民客语:一个消失中的声音》,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出版

3、黄雪贞 1997 《梅县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

4、饶秉才 2000 《客家音字典》,广东人民出版社

5、袁家骅等 1989 《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语文出版社

6、中国社会科学院、澳洲人文科学院 1987 《中国语言地图集》,朗文出版社


(原载《南方语言学》12辑,2017)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图文编辑:阿嘎

图文审读:永兵

责任总编:老甘



往期精彩:

学术探论 | 甘于恩、张钟晶、廖小曼:论语言资源与新媒体融合

学术探论 | 贺巍:中原官话分区(稿)

学术探论| 詹坚固:广东客家人分布状况及其对客家文化发展的影响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苹果用户专用打赏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