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人 | 黄绮仙:《广东阳江方言研究》编后记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方言书稿终于整理好,发给出版社了。而该书的封面设计问题又开始在我脑海中萦绕。一日,我来到新结识的朋友博林开的书店,浏览群书的封面,寻找灵感。博林和他的女朋友热情地邀我坐下喝茶,抱来几本书,对比封面设计对读者眼球的冲击力的差别。探讨的结果,我决定,就用版画形式绘图。因为版画封面的冲击力最强,况且,版画是我小儿子陈树强的专长,他在广州美术学院读研究生,修的就是版画。

       树强非常爽快地接受了任务。为了赶时间,他连节日都没有回家,埋头搞设计,不久就出了初稿。图中有山有河也有树。他的思路是,以俯视蜿蜒的漠阳江为主要元素,体现语言和文化的源流与发展,树则代表从大地吸取营养,然后枝叶散发,象征外公(作者)依托家乡,桃李天下。我很赞同他的思路,并告诉他,他老爸提议用北塔山,我觉得最好是两者结合,阳江的母亲河是漠阳江,北塔山是阳江的地标性建筑,结合起来能最好地体现阳江地域方言的源远流长。最后,以在阳江老照片中找到的白塔山的照片做蓝本绘出了封面这幅图。树强用凝重的灰底色作封面的主色调,加上阳江方言特色词汇作为版画背景,更彰显了这本方言书的个性。

                     2011年90大寿于中大


      父亲写这本方言书是用国际音标注音的,他的本意是想把阳江方言与国际接轨,让国内外的语言研究者都能看得懂,读得出,用得上,我便叫树强给封面增加了英文标题,并争取将“出版前言”“序”和此文译成英文。这件工作有些难度,因为文中涉及到许多学术专用语。不过,我小儿媳Janine Emma Goldsworthy(中文名字金妮妮)是英国人,虽然她的华语尚未过关,但有她与树强联手,夫妻俩通力协作,精准地完成翻译工作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2012年5月,在《现代汉语》研讨会上

      完成了方言书的封面设计,我又翻开父亲那一堆陈年手稿,重新审视文稿中那熟悉的笔迹,这是父亲的,这是母亲的,这是我大姐的,二姐的,妹妹的,这些是我的,这张纸条的笔迹是我爱人的。亲人写作时的情景又一次呈现在我眼前。父亲在世时,不单教育我们无论漂泊到哪里,决不可忘记乡音,还带领着我们一家人,在为记录阳江方言默默地奉献着。父亲去世了,我在整理这本方言书的时候,家族中的后辈,虽然在文字整理上插不上手,但是都在积极地帮我,比如设计封面,翻译附文,整理方言词汇的笔画索引,到各大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资料,拿稿子去复印,等等,只要能帮一点儿都尽量的帮。为了乡音的传承,三代人坚持做着一件事!

      还有,父亲的学生,故友,我的亲戚,朋友,知道这本书的,都热心的问我有什么需要帮忙?出版的经费、日后的销售、传播等问题都有提及。熟识、初识、不识的人,谈起起这本书,都怀着崇敬的感情。那不单是对语言大师的崇敬,是受语言大师对家乡方言的虔诚之心所感染,是为乡音的共同的挚爱之情所推动。



       这些事情让我想起来,就有一股暖流在胸中涌动,啊乡土,愿你日益繁荣昌盛!乡音,愿你更源远流长!亲人,友人,祝你永远平安吉祥,快乐健康!

          黄绮仙  2018.5.30.于阳江


图文编辑:邓前霞

图文审读:甘于恩

责任编辑:老   甘

往期回顾

专题|李炜:《广东阳江方言研究》序

学人 | 詹伯慧:一部全面揭示粤语特征的著作(代序)——读陶原珂《广州话表意范畴研究》

学人 | 邵敬敏:《汉语动量结构补位与状位句位选择机制及跨语言比较》序



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保护母语方言 你我共同努力

赞赏专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