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歌曲 | Lam:当代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中的语码转换
各位乡亲父老,小编在这边跟大家请安问好,我给你讲,昨天吼,台湾四年一次“九合一”大选选完了啦,有没有看新闻捏?!小编在这里吼,热度也是要给他蹭下去素不素?一起来去听台湾歌,没有在怕的啦:)
by 假台湾人小编
#伪台式国语
当代台湾闽南语歌曲中的语码转换
社会语言学认为,一个正常的人和语言集团所使用的全部语言手段不会仅仅局限于一种单一的代码,人总是随着交际环境的变化转换语码。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海峡两岸和东南亚各国的闽南语的使用者的语言生活从来不缺乏语码转换,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在用闽南语创作的歌曲上。
本文将简要地介绍台湾地区近三十年(解严之后)创作发行的闽南语歌曲中出现的语码转换。
根据分析,在这阶段的闽南语歌曲中,依照是否出现语码转换以及是否为刻意为之的语码转换,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不存在语码转换的纯闽南语歌曲;第二类,存在刻意为之的语码转换的闽南语歌曲;第三类,存在无意为之的语码转换的闽南语歌曲。
不存在语码转换的闽南语歌曲一直是三十年来出版发行的闽南语歌曲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歌曲往往较为“正经”,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乃至曲风都是比较单一而传统的,或者不包含思想感情和曲风因素,而是作者有意维护歌曲的语言纯洁性(多出于本土化的立场或对母语的热忱)。比如施文彬《再会了心爱的无缘的人》,王识贤《云中月圆》,翁立友的《我问天》,《坚持》等等,以及后期茄子蛋的《浪子回头》,《浪流连》和Empty Orio(郑宇辰)的《废话》,《看无路》等等。这里提到的歌手(乐团),前三者是传统的闽南语歌手;后两者是新兴的闽南语乐团(歌手),钟爱母语和台湾本土文化。
当代闽南语歌曲的语码转换分为两种:一种是刻意为之的,一种是无意为之的。
语码转换可作为一种策略或手段。歌曲是艺术作品,娱乐性十分重要,在歌曲中刻意进行切题且听众可以理解的语码转换,有益于让歌曲更加生动。下面是一些例子。
(“国语”统一标为“汉语普通话”,例句中转换的语码以红色标写)
(暂缺《电火柱仔》网络资源)“立正站好”是国民党部队惯用的军队语言;“台北不是我的家”则是国语流行歌《鹿港小镇》中广为流传的一句歌词;“国民住宅等着你”,“不要着急”则是当年台湾某市政府惯用的官话套话,无壳蜗牛则是九十年代台湾住房紧张群体的称呼。这些概念通常以国语被说出,用闽南语也可以表达,但将闽南语也可以表达的概念转换成这些国语词句,可以让听众立即理解他们,并制造一种接地气的气氛,更好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1990台湾人》中对官员话语的模仿就起到了十分独到的讽刺效果。
闽南语歌曲中的有意为之的语码转换以转换为国语最为普遍,但也有转换成其他语言的。以董事长乐团《爱在发烧》为例。
这些语码转换都是基于追求更好的表达效果而刻意产生的:采用国语唱出“爱在发烧,全都不是问题”,可以和前后的闽南语词句押韵(相反,由于闽南语“题”不读i韵母,若用闽南语则无法押韵),且国语和闽南语的混合能制造诙谐的效果;而采用客家话的“客家乡亲”则能给人一种“很客家”的感觉,为以闽南语为主的歌曲带来更为生动的效果,后文采用英文,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近年来台湾地区从东南亚来工作的国际移工增多,越来越多台湾歌手开始思考和关注他们的生活,号召社会关怀他们,由此催生的闽南语歌曲往往带有涉及东南亚语言的语码转换。
而无意为之的语码转换绝大多数是转换为国语,这也是另一种比较常见的语码转换。这些在社会中往往本身就以国语的形式诞生,有的就是采用国语的语法组织而成,社会上的人不管使用方言还是国语,都会用国语来说出这些语码。在歌曲中,也会不自觉地进行这一语码转换。这类转换一般涉及译名,国语新词,人名和地名。
(《北城讲古》暂缺资源)当代闽南语歌曲的创作以及其涉及的语码转换状况和台湾人的语言生活和台湾的社会现状密不可分。可谓是台湾社会众生相的缩影。主要情况是夹用台湾地区具有官方地位的“国语”,也就是普通话。这种情况随着国语的推行,越来越普遍,有时也存在夹用本地客家话和香港粤语语码的现象,而随着台湾社会的发展,台湾社会出现更多东南亚国际移工,相关主题的歌曲中也会出现东南亚语言语码;这其中又分为有意为之和无意为之的转换,从中足见台湾社会的变迁发展,也得以管窥台湾音乐人的匠心。
参考文献
[1]郭熙(2013)《中国社会语言学》商务印书馆
相关链接
图文编辑:Lam
图文审核:王草茴
责任编辑:老 甘
苹果赞赏专用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