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昌仪:心系赣鄱大地,情注方言研究

    

    


       陈昌仪,1935年生,广东省普宁市人。1959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本科。先后任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59年9月——1961年2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教师进修班进修汉语方言学及方言调查,师承于袁家骅先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及赣方言。陈教授主要论著有:《赣方言概要》《都昌(土塘)方言的两个特点》《余干方言同音字汇》《余干方言入声调的不连续成分》《余干方言词汇(一)、(二)、(三)、(四)、(五)》《江西铅山方言人称代词单数的(格)》《景德镇方言的形成(言语交际与交际语言)》《论赣方言的形成》《婺源方言志》《新建方言志(新建县志)》等。其中《赣方言概要》1993年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第3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年获江西省第6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采访陈昌仪教授的那天上午,天空万里无云。拨通电话后,那头传来的是和蔼的语音和爽朗的笑声,后来我们都说:“陈昌仪教授就像我们的爷爷,外公一样,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在长达45分钟的采访中,陈昌仪教授与我们分享了往事,亦畅谈了未来。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1959年,刚刚从江西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本科毕业,踌躇满志的陈昌仪教授进入了江西大学中文系任教,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不久,系里有一个去北大进修的名额,是一次师承著名语言学家袁家骅先生学习语言学,方言学的绝好机会。当时院里的老书记翻看了58、59年新教师的档案,陈昌仪教授凭借他在大学里全优的成绩,在众多佼佼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去进修的不二人选,而陈昌仪教授本人也欣然应允。


  陈教授回忆说,到了北大后,袁家骅先生不太爱说话,当时袁家骅先生院里有好几个北大的助教和研究生,都是研究方言的,但他们并不太钻研,与袁家骅先生联系也不多,袁家骅先生对他们也没有过多看重。但陈教授非常珍惜这次进修机会。在袁家骅先生的授课过程中,认真倾听,课后把能够记录全世界语音的国际音标背熟了,当遇到不懂的地方或发音不准时陈教授就立即向袁家骅先生请教。而且孜孜求学的陈教授并不满足于只上语言学的课,他把其他事务挪到晚上,白天把能上的课都上完。


  他的坚持不懈也打动了袁家骅先生。袁家骅先生便传授了一套方言研究的方法给陈教授,陈教授开始着手研究自己家乡的方言,潮州话,研究它的九个调型及连读变化等。研究琢磨好后再交给袁家骅先生。袁家骅先生也非常器重陈教授,会定期把陈教授叫到自己家中“开小灶”。






躬亲调研七十点,潜心著书数十载


       




   袁家骅先生将陈教授引领进方言研究领域后,陈教授对方言学的兴趣也大增。陈教授发现南昌方言可挖掘之处仍有很多,比如它的词汇、语法和语音。回来后的几十年里,陈教授都在调查江西的方言,首先是南昌,再是周围的各个县市。几十年的锲而不舍,陈教授基本上把全省的70个点都调查完了(而从全国来说,当时的省方言志,最多只有二十多,三十多个点)。


   陈教授说当时为了调查方言,一到寒暑假,他就跑到基层去调查,寒假还经常忙到过年的当天才能回家过年。几十年就这样坚持下来了。陈教授调查的原始资料垒满了一书架,每个县的都有而且还不止一本(每个方言的声调系统、声母系统、韵母系统都整理成一本一本的。跟上古的对比,跟中古的对比,跟现代的对比,跟其他方言的对比,都可以从中获取资料)。陈教授还把这些资料送给了一些后来搞方言的老师。


  最后,《江西省方言志》这本书里面囊括了70个县市甚至是镇的材料,书里有比较详细的方言语法系统、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后面还配有图,介绍了哪些词汇是连成片的,这个片和那个片的区别所在,这个地区和那个地区的不同点在哪里,一目了然。经过陈教授几十年的积累,这本书在03年出版时,犹如精心锻造的瓷器,在出炉之际,惊艳世人。



青丝鹤发尽传道

丹心热血勤解惑




   谈到自己的教学经历时,陈教授感慨道:“那些个学生好厉害哦,跟你们后面的学生比,也有他们的特点。”陈教授回忆说,对于那些照本宣科,不能答疑解惑的老师,学生们都不欢迎,通通把他们赶下台,以至后面很多老师都不敢上课,把课都推给陈教授上,现代汉语、现代文学、古典文学、新闻学等。陈教授不同于其他照本宣科的老师,他把教材经过自己的思考整理,再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这种教学形式也得到学生们的欢迎。


   对于从未涉及的新闻学,陈教授也是采用这种互动式的教学形式,他把《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报纸仔细梳理,弄清楚新闻报道、评论的特点、结构和规律,每次上课他就将新出版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上的优秀文章印刷下来,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分析并解决问题。


   陈教授还谈到,在那个年代里,学生们都求知若渴,下了课甚至放了学都仍然围着老师问问题。当时学院也规定,老师晚上要到学生寝室辅导。陈教授对此深表赞许,他认为这虽然非常累,但学生和老师都受益很大,双方都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敦促自己深入思考,学习,双方都有很大提高 。



先生恩重如山,学生情深似海



  谈到给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事时,陈教授深情地谈论了他与学生们之间的深厚的师生情谊。陈教授说,他真心地对待,培养每一位学生,学生也真心地感激,回报他。


  陈教授年复一年地坚持课后辅导,日复一日地坚持往教室和每个寝室跑,风雨无阻,每当学生有问题时他都耐心地解答,竭尽全力地帮助解决,他不但解决学生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与他们谈心,与他们谈论学习兴趣的问题。作为回报,他每到下面的县市调查方言,还未到达,他的学生就为他安排好了招待所,还为他寻找方言标准的、年老的调查对象,对陈教授的方言调查给予了莫大的帮助。


  陈教授带过的研究生,不管在广东、安徽、上海、浙江还是江西,每年过年都会来看望陈教授。“一个人不是说要有多少钱,我钱不多,但我自己觉得很满足,很快乐。我也很感激我的学生们,他们对我都非常好。”陈教授无比畅怀地说道。



芝兰玉树桃李艳,殷勤指引后来人

      最后,陈教授表达了他对南大中文系的发展以及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寄语。他诚挚地希望老师们在课堂上能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在研究上要注重创造,而不是跟在别人后头,人家怎么研究自己也怎么研究,这样不利于老师自己的发展。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问题,陈教授谈到现在大学生毕业后比较难找到工作,那就必须向前发展。他说:“你们可以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需要在兴趣方面发展,钻得比较透,你就是本科毕业生也一样有作为。或者你上一个台阶去读研,读博,最后找了一个相关的工作,可能会干得更好。另一个方向是你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在一技之长上往前发展就很好了。”


   采访虽然很快就结束了,但陈昌仪教授的谆谆教诲却深深地烙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最后,祝愿陈昌仪教授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作者简介


卢悦仪,吾尔盼·巴合特努尔


中文182班学生



本文转发自南大中文




   本期编辑|韩世兰

本期审读|章策

    责任编辑|老    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