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论 |甘于恩:现代化背景下岭南方言研究之我见
现代化背景下岭南方言研究之我见
岭南方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不少岭南方言已经开始消磨甚至濒临消失,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抢救和研究。
一、岭南方言的价值及研究意义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宝贵的信息。广东地区除了粤、闽、客三大方言之外,还有一些使用人数较少的小方言,如粤北土语、官话、湘语等,此外在粤北、粤西、粤东等地则有部分居民使用瑶语、畲话、标话等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的多样性其实是地方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体现了地方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价值,值得珍惜与保留。广东方言的多样性,反映了广东别具一格的历史、地理和人文特色。概言之为以下数方面:
1、广东的各种方言,程度不等地保留了古汉语的某些特点,是了解、研究汉语发展史的可贵材料。同时通过这些方言与古汉语关系的认定,也有助于了解各个民系迁移、开发岭南的时间。
2、粤、闽、客三大方言本属汉语,但在岭南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难免与当地的土语产生融合和相互影响。研究和认识这些方言的特点,对于了解早期广东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揭示早期南粤少数民族语言的特征,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民俗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方言又是民俗的主要内容和承载工具,不少民俗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已经濒临消失,而方言往往或多或少地保留这方面的内容,如俗语、谚语、歌谣等。
4、方言与地方文学具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地方戏剧和民歌,与方言相互依存。如粤语对于粤剧,雷州话对于雷剧,客家话对于客家山歌,这些方言是形成地方戏剧和民歌基调的重要因素之一。脱离了方言,这些地方文学也就失去其独特的魅力。
5、方言与社会语言文字应用亦息息相关,如地名、店名、人名等,不同的区域也会带上不同的方言色彩,如珠三角多用“涌”(读“冲”)作地名,反映粤语区多水的地理环境;潮汕一带多用“厝、竂、墘”作地名,则反映潮汕方言与闽语的密切关系。深入了解方言特点,有利于制订更符合当地实情的语言和文化政策。
以上只是就方言的多样性与地方文化的关系,论述方言的某些价值。实际上,方言的价值并不仅止这些,方言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实用价值, 例如了解方言的特点,有助于更有力地推广普通话,更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在刑事侦破学中运用方言学知识,可帮助鉴别案件语言;在适当的交际场合使用方言,则可能起到更好的交际效果,不一而足。方言与普通话并非势同水火,可以在社会中起良好的互补作用,更好地为广东地区不同的人群之间的交际服务;而方言有适当的生存环境,也才能确保更多优秀的地方文化得以代代相传。我们提倡认识广东方言与岭南文化,目的也就在于此。
二、岭南文化的多元性及相关认识问题
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岭南文化面临着如何保留传统特色并发扬光大的重大难题,比如粤剧怎样革新,吸引年轻的观众;权威方言广州话不断侵袭各地次方言的领地,使得不少小方言日益消逝,这对岭南方言的保存是个严重的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是中华文化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优势所在,对于方言的认识也是如此,我们不单要关注、研究、保留粤方言,对于岭南地区的其他方言,如客家方言、闽方言,对岭南地区的非汉语的语言,亦必须予以同等的注意,甚至要更加关注,尤其在大的权威方言日益势壮的情况下,抢救小的濒危方言(语言)就更是迫在眉睫的事务。这种体认不仅要成为文化界、学术界的共识,而且要成为有关领导的自觉认识。
其次,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保留、记录岭南文化,也不但仅限于传统的纸质文化(文献)、有形文化(古迹),还涉及到大量的口头文化、无形文化,如方言、口头文学、技艺等,这些文化同样是岭南文化的精华,但是在现代传媒日渐发达的当下,这些口头文化、无形文化正在不断地被侵袭、被挤迫,特点日渐模糊,承传出现危机;而有关部门对此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再次,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统领岭南方言与文化的研究,这是我们在研究岭南文化时应有的语言哲学观。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庸俗的历史观,反对投机取巧的实用主义的研究倾向。例如关于岭南文化的起源,有一种影响甚大的提法,即“西江文化起源说”,认为岭南文化起源于西江。这就不符合历史事实,岭南文化包括广府文化、潮州文化、客家文化、雷州文化等,我们只能说岭南文化中的广府文化与西江文化关系较为密切,但要说潮州文化、客家文化也源于西江,这恐怕于史无征,也不利于各民系的和谐共处。即便说广府文化源自西江,也需十分慎重,必须佐以确凿的史料证据,以感性的叙述来代替严谨的、艰苦的科学论证,这不是岭南学所应倡导的学风。学术上的浮夸现象,现在在岭南学的研究上已经有所抬头,这要引起足够的警惕。
三、岭南语言和方言研究的当前课题
岭南语言和方言的研究要拓展领域,过于局限于纯学术,无疑于自我设限生存空间。因此,要从过去的侧重理论研究转向理论与应用并重,如广东是推普较滞后的省份,可以在广东方言与“推普”理论研究方面有所作为,开展方言地图的绘制,对社会语言生活也有助益。研究范围的拓展大而言之,包括以下这两方面:
1、本体研究的拓展:
前辈方言学家在方言本体研究上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资产”,如詹伯慧、张日升主编的《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三卷)、《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广东粤方言概要》等,高华年的《广州方言研究》,李新魁的《广东的方言》,李新魁、黄家教等的《广州方言研究》以及黄伯荣对阳江方言的研究。但是,广东的方言研究存在以下不足和不平衡,需要加以克服:
(1)汉语方言调查尚需大力加强:广东的粤语研究取得不俗的成绩,这是事实,但比起不少先进省份,我们的调查研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即使是调查做得较多的珠江三角洲,多数县区也只是调查了县城的方言,农村的方言调查缺乏系统的规划,从某种程度上说,农村方言保留更多早期粤语的特点,而县城方言随着现代传媒影响的日益增大,已越来越向权威方言或普通话靠拢,失去许多珍贵的特点。因此,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农村方言,可以了解到许多以前未知的特点,为汉语方言学的理论构建提供鲜活的实例。何况广东省还有不少县份连县城方言都未进行系统的调查,怎么可以轻易地躲进象牙塔里做所谓的理论总结呢?
至于闽、客方言的调查,我们更没有理由乐观。广东的闽、客方言,至今没有进行县级以下单位的全面调查,光靠某个高校的孤军奋战,要完成这样的调查恐怕不易,省里有关部分应该牵头做计划,联合几间高校、几个部门,集思广益,来共同完成这项任务。
(2)理论研究的缺失:不可否认,我们尽管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在理论的解释力和理论深度方面都还比较薄弱、肤浅,独特的创新理论不多。我们需要对粤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作更多、更好、更深入的科学研究,写出诸如《广东粤语语音比较研究》、《广东粤语词汇比较研究》、《广东粤语语法比较研究》,还可以针对某些专题进行比较研究,如小称的研究、亲属称谓的研究、疑问范畴、体貌范畴的研究,等等。此外,广东粤语的分区、广东粤语与广西粤语的关系、粤语与平话的关系、粤语各片的特点,以及粤语的历时特点,都是急需加以研究的。
除粤语外,闽、客方言存在的理论空白更多,虽然出版了《广东闽方言语音研究》、《中山客家话研究》等专著,但是综合性的比较还相当缺乏,我们希望编写《广东闽方言概要》、《广东客家方言概要》、《广东土话概要》这样大型的专著,但光靠个人的力量,要完成这样的任务显然遥遥无期。
(3)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岭南除了了汉语方言外,还有不少少数民族语言,这也是岭南语言的瑰宝。可惜随着汉化的速度加快,许多少数民族后代已经不会他们的母语了,要抢救这些少数民族语言,必须投入更多的力量调查语言面貌,而政策层面恐怕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如何才有利于保护这些少数民族语言,比方设立专门的学校,进行母语教学。少数民族语言的消逝速度,比某些汉语方言的消逝速度还要快,这应是不争的事实。要防止满语灭绝的可能性在其他广东少数民族语言身上重现,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可能性将逐步变为现实性。
在研究课题上,我们需要像《黎语调查研究》这样的力作,急需进行广东少数民族语言的普查,撰写《广东壮语调查研究》、《广东瑶语调查研究》、《广东畲语调查研究》等,在此基础上,召集人员编写《广东少数民族语言概况》之类的专著,这既是保留少数民族语言宝藏的善举,又对岭南汉语方言的研究将起到极大的帮助,提供十分可贵的素材。
2、应用研究的拓展:说起方言研究,给人的印象多是纯学术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正如普通话对社会生活具有实际的作用,方言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有作用,也需要我们加以研究。詹伯慧、钟奇、甘于恩、高然等撰写《广东地区社会语言文字应用问题调查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对广州、深圳、汕头、梅州等地的社会语言文字应用做了一些调查,提出本地区语言规范化的理论见解,受到有关决策部门的重视和表彰,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以下就方言的应用提出几点看法:
1)方言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现在社会对方言的看法比较宽松,允许在特定的场合使用方言,什么样的场合属于特定场合,需要研究;方言在社会交际中的角色;方言在旅游文化中的地位;方言文学与大众文化的关系;方言在新闻传播中的价值、定位与运用,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2)方言的传承与教学: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方言如果消磨了,地方文化就有生存的危险。而实际上,随着城市化的进度和独生子女的增多,各地方言的传承已经有了危机,出现不少无方言的下一代,长此以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会出现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有关部门予以正视,可以在中学的某一阶段开设方言选修课(或“方言与地方文化”),不要等问题很严重了再来补救,那可能就来不及了。
3)方言与文化遗产的关系:方言本身就是前人积累下来的口头文化“遗产”,现在各地都在抢救地方文献,如木鱼、粤讴、童谣、地方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方言,研究得很不够。如能好好研究,有助于解决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也可以极大地丰富方言语料库。
4)方言与推普的关系:广东是推普的后进省份,这跟对方言与推普关系的认识不到位很有关。只有正确地认识了方言的特点,找出其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正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5)方言病理学研究:如失语症、阅读障碍、书写障碍等,都可能与不同的方言有关,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医学工作者与方言工作者通力合作。
此外,方言的实验语音学研究对于方言的语音合成,也甚有价值。
四、观念及研究方法的更新
研究观念的更新。如何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做到科研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的共享,需要研究者具有现代眼光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研究观念,固步自封、不愿意与外界交流、自我设限、拒绝学习等都是岭南文化研究取得显著的、独特的成果之大忌。
观念更新还包含这样一层含义:我们要热情地呼唤、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年轻一代学者,不要被论资排辈的陈腐观念束缚住,要创造条件让人才脱颖而出。
在研究方法上,要注意从传统的研究方法向现代的研究方法转型,引入国内外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如语音识别、数据库、绘图软件等。
五、提倡团队合作,迎接岭南方言研究的新局面
提倡团队合作,现代研究与传统研究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研究从个人的单兵作战趋向多学科、跨单位的集体合作,规模更大,也更有现实意义,如甘于恩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东粤方言地图集”就联合了省内外6个高校的科研力量。
另外,要提倡和欢迎业余作者参与到岭南文化(包括方言)的研究中来,不要因为他们的有些说法不够专业就排斥他们,岭南文化研究中参与的人数越多,兴旺发达的希望才越大,指望靠少数学者来保留、弘扬、推广岭南文化,那是不切实际的。
(原载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中文·人》6期,2008.12,收入《汉语南方方言探论》,2014)
【甘于恩,任职于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
编辑:吴姿翰
审读人员:黄丽霞
责任编辑:老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图片:网络(侵删)
往期回顾:
方言与美食(音频)|余裕:水果宝藏——兴宁蜜柚(广东兴宁客家话)
保护母语方言
你我共同努力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