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研究丨罗鑫:日本人的客家话研究 [转发]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老米鴿 Author Law Him
出于殖民统治的需要,日本帝国主义派人到岛内各地进行人口普查。在此背景下,吉国藤吉翻译出版了德维格·里斯(Ludwig Rieß)的《台湾岛史》(Geschichte der Insel Formosa)——该书第三章为《客家人来台始末(1368-1600)》。可惜,这本译著并未引起关注,一直到1930年代,日本人还是没搞清楚“客家人”和“广东人”有何异同。因而,客家话通常以“广东话”的名称出现在当时的日文出版物中,如志波吉太郎的《广东话会话》、河野登喜寿的《广东话研究》等。
1930年,汕尾客家女性彭阿木在上海发行的日文期刊《中国研究》上发表了长达212页的论文《客家之研究》,其中有42页专门讨论客家话和北方话以及日语的渊源,令人耳目一新。
广东的语言与北方官话及南方官话皆有较大差异,发音、四声那些特征自不必说,还有北方人完全不能理解的、俗称“广东假名”的文字……客家话保留了隋唐时期的七音。不止发音,客家话的字义及用法也有所不同……
总之,客家人一直以来都以中华正统为傲,断然不同于南蛮之人,而且客家人是集体迁徙过来的,保留了古代的语言。虽然后来东江、南部的客家话多少有点分化,但总体来说客家人就是凭借共同的语言而紧密团结在一起的……
二战结束前后,京都大学的师生开始深入研究各大汉语方言。在仓石五四郎的指导下,田森襄将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赖嘉禄(Charles Rey)神父的《客法大词典》的长篇序文翻译成了日语,石田武夫则通过实验语言学的方法,研究了台湾四县及海陆客家话的语音特征。他们的研究成果于1946年12月在第三届日本汉语学会研讨会上发表,这是“二战”后日本首场涉及客家话的研讨会。
1972年,仓石五四郎高徒桥本万太郎出版了《客家话基础词汇集》。1973年,桥本万太郎全英文的大作《客家方言——语音、语法及词汇的语言学研究》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桥本万太郎指出,“客家”之称得名于粤语,客家话是中原古汉语的活化石。他后来在别的场合指出,现代汉语可划分为五大块,分别是:①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话;②以苏州话、上海话为代表的吴语;③以福州话、厦门话为代表的闽语;④以梅县话为代表的客语;⑤以广州话、香港话为代表的粤语。
在这当中,最能反映中古汉语原貌、真正代表中原古韵的是客家话。以往这一论断要么只是个人的主观信念,要么只是历史学者根据族谱等资料所作出的臆测,缺乏科学依据。而他经过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通过语言学的科学方法证明这一论断是正确的。
时至今日,日本人对客家话的研究、推广工作一直在继续。比较有名的有田中智子编写的《客家话入门》,远藤雅裕的《台湾海陆客家话词汇集——附同音字表》。
往期精彩回顾
解锁更多精彩
保护母语方言
你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