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论 | 胡伟、甘于恩、林洁瑶:广东石岐粤方言中的完成体助词“铺”
广东石岐粤方言中的完成体
助词“铺”
胡伟 甘于恩 林洁瑶
粤方言的完成体标记,多为“咗”,如彭小川(2010)研究了广州话的完成体助词“咗”;也有“休”,如甘于恩、赵越(2013);还有“逋”(甘于恩、许洁红)。但以上文章没有详细描写石岐话中“铺”的各种用法。沈家煊(2003)区分和界定了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域, 即行域、知域、言域。“行”指现实的行为和行状,跟“行态”或“事态”有关,“知”指主观的知觉和认识,跟说话人或听话人的知识状态即“知态”有关,“言”指用以实现某种意图的言语行为,如命令、许诺、请求等,跟言语状态即“言态”有关。肖治野、沈家煊(2009)研究了普通话中“了2”的行、知、言三域。张宝胜(2011)考察了河南汝南方言中“了2”的三域用法。邓思颖(2013)以粤方言为例讨论“了2”的三域。本文借鉴三域理论,深入研究石岐话中的助词“铺”。
石岐街道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中心城区,辖区总面积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万人。石岐话属粤方言广府片。粤方言在中山市分为4种:石岐话、沙田话(近顺德话)、三角话(近东莞话)、古镇话(近新会话)。发音人主要有两位:林建生,男,1963年生,高中学历,工人,中山石岐人,世居当地。林建军,男,1957年生,高中学历,退休人员,中山石岐人,世居当地。
一、“铺”独用情况分析
完成体助词“铺”发音为[phu55],这是个借音字,同“铺”在石岐话中作为动词的发音相同。“铺”在石岐话中用作动词的含义是:把东西散开放置,如:铺床。语源有可能是“逋”,但同“逋”的发音和用法并不完全一致,所以本文暂记之为“铺”。“铺”在石岐话中常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已完成,为完成体助词。“铺”相对应普通话的“了1”,它的语法意义是表动作的完成。
“铺”可以放在动宾之间或动补结构之后。
(1)我前日买铺本书。(我前天买了一本书。)
(2)等阵间你哋倾掂铺就食饭。(等一下你们谈妥了就吃饭。)
例(1)中的“铺”放置在动宾结构之间,例(2)中的“铺”放置在动补结构之后。“动词+铺”表示完成,与动作所发生的时间无关。例(1)中的动作行为发生在过去,例(2)中的动作行为发生在将来。这些与彭小川(2010)指出的广州话中“咗”的用法一致。
(3)a.你将嗰本书放铺响边度啊?(你将那本书放在了哪里?)
b.*你将嗰本书放响铺边度啊?
但需注意的是例(3)中“铺”的位置,与普通话中的“了1”位置不一样,介词“响(在)”放在“铺”后面。而普通话中的“了1”位于“在”后面。
以上的例子告诉我们,虽然“铺”可直接译为普通话中的“了”,但在一些实际用法上还有些差异。
“铺”也可以放在句末(包括小句句末)。
(4)妈妈瞓着铺。(妈妈睡着了。)
例(4)中的“铺”位于句末,表示“铺”前面的动作已完成。
(5)而家大家对生活嘅要求都高铺,你卖嘅嘢已经唔符合佢哋嘅要求了。(现在大家对生活的要求都高了,你卖的东西已经不符合他们的要求了。)
(6)咁耐冇见,你又瘦铺。(这么久没见,你又瘦了。)
例(5)(6)中的“铺”所表示的是变化的完成,例(5)中“铺”位于小句句末,指大家的生活要求由低到高变化的完成;例(6)表示体型变化的完成。这些与彭小川(2010)指出的广州话中“咗”的用法一致。
与普通话“了”不同,石岐话中“铺”紧贴在动词之后。
刘月华(2003)指出普通话谓语动词后有复合趋向补语又有宾语时,“了1”有以下三种位置:
(Ⅰ)动词+“上”类字+“了1”+宾语+来/去
(Ⅱ)动词+复合趋向补语+“了1”+宾语
(Ⅲ)动词+“了1”+宾语+复合趋向补语
广州话与石岐话则只有两种用法,例如:
(7)广州话:(Ⅰ)佢攞出咗部书嚟。(他拿出了一本书来。)
(Ⅱ) *佢攞出嚟咗部书。(他拿出来了一本书。)
(Ⅲ)佢攞咗部书出嚟。(他拿了一本书出来。)
石岐话:(Ⅰ)佢攞出铺部书嚟。(他拿出了一本书来。)
(Ⅱ)*佢攞出嚟铺部书。(他拿出来了一本书。)
(Ⅲ)佢攞铺部书出嚟。(他拿了一本书出来。)
石岐话与广州话(彭小川2010)一样并没有普通话(Ⅱ)这种用法,“铺”“咗”要紧跟在动词或复合趋向补语的前一趋向动词之后,而普通话的“了”显然要灵活得多。
“铺”与某些心理活动的动词同用时所受限制较小。普通话中某些表示喜爱、怨恨等的心理动词不能用在“动词+了+宾语”的句式中,如:*我喜欢了她。再如:*我讨厌了他。而石岐话中某些表示喜爱、怨恨等的心理动词能用在“动词+了+宾语”的句式中,这与彭小川(2010)所指出的广州话中的“咗”用法一致。
(9)我中意铺佢。(我喜欢他。)
(10)我憎铺佢。(我讨厌他。)
二、“铺”“喇”同现
(11)佢食铺饭未?佢食铺。(他吃饭了吗?他吃了。)
(12)早晨佢冇食,而家佢食喇。(早晨他没有吃饭,现在他吃了。)
例(11)强调的是“食”的动作行为已完成,为完成体助词。例(12)指“原来没有吃,现在却吃了”,肯定了“吃”的事态,“喇”的语法意义是表达对当前相关事态的肯定语气。“喇”的语法意义可以理解为普通话中的“了2”,是语气助词,它的语法意义与彭小川(2010)所指出的广州话“喇”的语法意义一致,即表达对当前相关事态的肯定语气,尤其常用在事态出现了变化或新情况出现的场合中。
“铺”“喇”同现有两种情况:一是“铺”居句中,“喇”居句末;二是“铺”“喇”连用居句末。
下面是“铺”居句中,“喇”居句末的例子。
(13)佢做铺功课喇。(他做了作业了。)
(14)我画铺两副画喇。(我画了两幅画了。)
(15)我寻日睇铺嗰部电影喇。(我昨天看了那部电影了。)
例句中的“铺”“喇”之间可以是名词,如例(13),也可以是名词短语,如例(14)(15)。例(13)(14)(15)有两重意思,既表示动作已完成,又肯定事态有了变化。“铺”“喇”分别担负这两种功能。
下面是“铺”“喇”连用居句末的例子。
(16)佢啱啱到铺喇。(他刚刚到了。)
(17)嗰只蚊死铺喇。(那只蚊子死了。)
(18)嗰部电影上映铺喇。(那部电影上映了。)
例句(16)有两重意思,既表示动作“到”已完成,又肯定事态有了变化。“铺”“喇”分别担负这两种功能。“喇”在这个句子里强调从“没到”到“到了”的事态变化。例(17)(18)与例(16)用法一致。“铺”与“喇”的同现条件与彭小川(2010)所说的广州话“咗”“喇”同现条件一样:句子的含义,既表动作已完成,又肯定了事态发生了变化,且“喇”所表示的事态必须是到说话时间或参照时间为止事态已经出现了变化。“铺”“喇”同现的必要性,在于句子要强调“动作的完成”,又要强调“事态的变化”。日常使用中,“铺”“喇”连用居句末有时会比独用“铺”或者“喇”更加自然。
“铺”表事情的完成,多用于现实句中。“喇”可用于现实句中,也可以用于非现实句中,肯定事态将要发生变化,不受时态的约束,如“佢就快到喇”。例如我们可以说“佢到喇”,但是不可以说“佢就快到铺喇”,因此,当动作还未完成时,“铺”和“喇”不能同时使用。
(19)出太阳喇。(出太阳了。)
(20)头先出铺太阳,而家好热。(刚刚出了太阳,现在好热。)
(21)寻日出铺太阳喇,你嘅咸鱼晒干喇。(昨天出了太阳了,你的咸鱼晒干了。)
例(19)中用“喇”是因为强调出太阳或即将出太阳,突出事态发生了变化。例(20)表示“出太阳”这一动作的完成导致“好热”的结果,并不强调“出太阳”这一事态的变化,因此停顿之前不加“喇”。例(21)中有两重含义,一是强调“出太阳”动作的完成;二是肯定太阳从“不出来”到“出来”的事态变化,而这种变化所导致的是咸鱼从“不干”到“干”的事态变化。
“铺”“喇”连用句末与普通话“了”有对应关系。“铺”对应于普通话的“了1”,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喇”对应于普通话的“了2”,肯定事态的变化。当“铺”“喇”连用时则同时表示“了1+2”,即“了3”。
三、石岐话部分体词及形容词对“铺”与“喇”的选择
石岐话含顺序义的体词后跟“喇”,即“了2”,不跟“铺”。
(22)a.而家都冬天喇,仲咁热噶。(现在都冬天了,还这么热。)
b. *而家都冬天铺,仲咁热噶。
(23)a.我都就快20岁喇,唔使担心我。(我就快20岁了,不用担心我。)
b. *我都就来20岁铺,唔使担心我。
以上的语气助词“喇”不可换成动态助词“铺”,也不能“铺”“喇”连用,与彭小川(2010)所指出的广州话中的“喇”不可换成“咗”的原因一样:“是因为以上句子中的顺序义名词或数量词后加“喇”,所强调的是已经或将要处于该名词或数量词所表示的新情况,着眼于当前的情形,具有提请听话者注意,进而表达自己的某种意向或感情色彩的语用功能。”
再如下例。
(24)a. 都咁大个人喇,仲中意玩泥沙。(都这么大的人了,还喜欢玩泥沙。)
b. *都咁大个人铺,仲中意玩泥沙。(都这么大的人了,还喜欢玩泥沙。)
上例中,说话者的语气是要用“大人”与“玩泥沙”做出对比,表示对被说话者的不解或调侃,例句中强调被说话者已经从小孩子变成了大人,强调的是一种“事态的变化”,因此句中的停顿词,在行域上应归入“了行2”的范围。
石岐话含反义关系的形容词对“铺”与“喇”的选择。
第一类,反义关系形容词只能单向变化,例如:
(25)a.饭熟铺。饭熟了。
*饭生铺。
b.饭熟喇。
*饭生喇。
c.饭熟铺喇。
*饭生铺喇。
反义关系的形容词只能单向变化。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含反义关系的形容词只能单向变化:生→熟。这是指食物被煮之后的内部结构变化,过程是不可逆的。因此处于前阶段“饭生”时句子中均不可用“铺”或“喇”;而在后阶段“饭熟”则有三种形式。例(25)a中是“形容词+铺”,强调的是变化的完成,动作性较强。例(25)b中是“形容词+喇”,强调变化后当前的新情况,表达确认情况变化的肯定语气并传达某种信息。例(25)c中是“形容词+铺喇”,既表示一种变化已经完成,又强调出现了新情况。
第二类,反义关系形容词在外部条件下,可产生逆向变化,例如:
(26)a.饭冻铺,唔好食。(饭冷了,不好吃。)
*饭热铺。
b.饭冻/热喇。
c.饭冻/热铺喇。
例(26)中的形容词在自然状态下,是单向变化的:热→冻。但在外部条件下,可以产生逆向变化,加温可使冷食物变热。例(26)a客观表述了饭变冷的变化的完成,小句末尾用“铺”。例(26)b中的两句是表达对当前相关事态的肯定语气,句末用“喇”。例(26)c中既表动作已完成,又肯定事态发生了变化,句末用“铺喇”。这些与彭小川(2010)指出的广州话中“咗”“喇”的用法一致。
四、三域理论与“铺”“喇”
肖治野、沈家煊(2009)对助词“了”在行域内进行了详细划分:“了行1”表示“动作的完成”,位于动词后;“了行2”表示“事态出现变化”,位于句尾。据此可以推知,“了行1+行2”表示“动作的完成且事态出现变化”,位于动词后的句尾部分(包括小句末尾)。
石岐话中的“铺”多数情况下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完成体标记“了行1”,“喇”相当于“了行2”。
(27)a.我写铺了行1回信喇了行2。(我写了回信了。)
b.我写回信铺了行1喇了行2。(我写了回信了。)
有时“铺”还可以表示“了行1+了行2”。
(28)佢已经来铺了行1+了行2,唔使打电话喇。(他已经来了,不用打电话了。)
(29)老李出铺街喇。(老李上街去了。)
老李出街喇。(老李上街去了。)
老李出铺街。(老李上街去了。)
*老李出街铺。
*老李出喇街。
从以上例句中可以得知:“铺”可归入“了行1”的范围中,“喇”不可归入“了行1”范围中;“喇”可归入“了行2”的范围中,“铺”不可归入“了行2”范围中。
石岐话中,“铺”在行域上的范围包括“了行1”,偶有“了行1+行2”,但没有单独的“了行2”;“喇”在行域上的范围只有“了行2”。
(30)a.嗰碗汤冻铺。(这碗汤冷了。)
b.嗰碗汤冻喇。
在不用的语境中,用词不同。例(30)a表示动作状态的完成,句尾用“铺”。例(30)b表示事态出现了变化,句尾用“喇”。
肖治野、沈家煊(2009)对助词“了”进行了三域的划分:“了行”表示“新行态的出现”,其中“了行1”表示“动作的完成”,位于动词后。“了行2”表示“事态出现变化”,位于句尾。“了知”表示“新知态的出现”,位于句尾。“了言”表示“新言态的出现”,位于句尾。
结合知、言两域的定义。笔者对“了知、了言”的理解为:“了知”是人的主观认知、知觉等出现变化。“了言”是出现某种新的言语行为。
由此,关于“了”在三域交叉的情况也不难理解:在某些情况中,客观环境的变化(行),不可避免的会导致人的主观认识(知)和言语行为(言)发生变化。因此,在用三域理论分析石岐话中助词时,同样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下面用肖治野(2016)中普通话的例句与石岐话比较。
(31)佢肯定饮铺了行1敌敌畏喇了知。(他肯定喝了敌敌畏了。)
例(31)符合肖治野、沈家煊(2009)“我想[P]了”知域判定格式,“喇”是“了知”。“铺”是“了行1”。
(32)嗰件拍卖品归铺了行1你喇了言。(那件拍卖品归了你了。)
例(32)符合肖治野、沈家煊(2009)“我说[P]了”言域判定格式,“喇”是“了言”。“铺”是“了行1”。
(33)佢肯定瞓着铺了行1+了知。(他肯定睡着了。)
例(33)中的“铺”,表示的是他入睡这个动作的完成,并且是说话人主观认知上(肯定)的完成,因此其涉及概念域范围应为“了行1+了知”。
(34)佢肯定走铺了行1+了知,冇使等佢喇。(他肯定走了,不用等他了。)
例(34)中石岐话前句句末可用“铺”,其涉及概念域范围应为“了行1+了知”。
根据“铺”“喇”在句子中出现的位置的差异,可以划分出其所包含的范围。
石岐话中,“铺”在三域上的范围包括“了行1”“了行1+了行2”“了行1+知”;“喇”在三域上的范围包括“了行2”“了言”“了知”。
五、“铺”和“晒”
石岐话中,谓词后置成分“晒”[sai33]与“铺”有时出现的位置相同,但意义不同。“晒”既表示动作行为的已完成,也表示所做的事情全部完成,即“晒”兼有总括与完成之意。例如:
(35)a.我食铺了。(我吃了。)
b.我食晒了。(我吃完了。)
例(35)a中的“铺”表示“我”吃过了,但所吃的食物并不一定全部吃完了。
有些情况下只能用“铺”而不能用“晒”。
(36)a.我前日整唔见铺一支笔,你有冇睇到?(我前天弄不见了一支笔,你有没有看见?)
b.*我前日整唔见晒一支笔,你有冇睇到?
(37)a.我头先去铺商场,好多人啊。(我刚刚去了商场,好多人啊。)
b.*我头先去晒商场,好多人啊。
因为“晒”后面只能接复数名词,而不能接单数名词,“铺”后可以接单数名词,所以例(36)(37)只能用“铺”而不能用“晒”。
“晒”可以“唔晒”的形式出现,做补语。但“铺”没有这种用法。
(38)a.这碗饭太多了,我食唔晒。(这碗饭太多了,我吃不完。)
b.*这碗饭太多了,我食唔铺。
(39)a.嗰本书太厚了,我睇唔晒。(那本书太厚了,我看不完。)
b.*嗰本书太厚了,我睇唔铺。
“晒”可以出现在“得”的后面,但“铺”不能。例如:
(40)a.咁大杯饮料,你竟然饮得晒!(这么大杯饮料,你竟然喝得完!)
b.*咁大杯饮料,你竟然饮得铺!
在以上的例子中,“晒”所表达的意思为“完、完了”,但“铺”只有“了”的意思。
当“铺”和“晒”连用时,只能将“晒”放在“铺”后,表示“全都……完了”,而不能将“晒”放在“铺”前。例如:
(41)a.我食铺晒啲嘢喇,你仲有冇嘢食啊?(我吃完那些东西了,你还有没有东西吃啊?)
b.*我食晒铺啲喇,你仲有冇嘢食啊?
(42)a.佢滴书睇铺晒未啊?(他的书看完了吗?)
b.*佢滴书睇晒铺未啊?
由例句可以看出“铺晒”所表达的意思类似于“晒”,只是在前面加上“铺”后加强了语气,表示已经完成了。
“铺”和“晒”后所接的程度的量不同。“铺”代表的是“了”,其后可接表示程度的量;而“晒”可含有“全、都”的意思,其后不接表示程度的量。例如:
(43)佢只不过食铺少少蛋糕,但系已经觉得好饱喇。(他只不过吃了一点点蛋糕,但是已经觉得很饱了。)
(44)佢食铺好多蛋糕,已经好饱喇。(他吃了很多蛋糕,已经很饱了。)
由例(43)(44)可见,“铺”后面可加表示程度的量的词语,来使“铺”所修饰的动词的完成程度表达得更具体,表示程度的量可大可小。
(45)a.佢食晒啲蛋糕,已经好饱喇。(他把蛋糕全吃完了,已经很饱了。)
b.*佢食晒少少/好多蛋糕,已经好饱喇。
而“晒”后不能加表示程度的量,如例(45),因为“晒”后再接表示程度的词则会与“全、都”的意义矛盾或重复。
六、结语
“铺”在石岐话中常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已完成,为完成体助词。“铺”可放在动宾之间或动补结构之后,也可放在句末。“铺”一般紧贴在动词之后,它与某些心理活动的动词同用时所受限制较小。“铺”“喇”同现的必要性,在于句子要强调“动作的完成”,又要强调“事态的变化”。“铺”“喇”连用句末与普通话“了”有对应关系。“铺”对应于普通话的“了1”,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喇”对应于普通话的“了2”,肯定事态的变化。当“铺”“喇”连用时则同时表示“了1+2”,即“了3”。石岐话含顺序义的体词后跟“喇”,即“了2”,不跟“铺”。石岐话中,“铺”在三域上的范围包括“了行1”“了行1+了行2”“了行1+知”;“喇”在三域上的范围包括“了行2”“了言”“了知”。“晒”既表示动作行为的已完成,也表示所做的事情全部完成,即“晒”兼有总括与完成之意。当“铺”和“晒”连用时,只能将“晒”放在“铺”后,表示“全都……完了”,而不能将“晒”放在“铺”前。“铺”后可接表示程度的量;而“晒”后不接表示程度的量。
石岐话的完成体助词“铺”与广州话的“咗”用法类似,但也有自己的特色。要了解各地粤方言完成体助词的不同用法,还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陈晓锦. 粤方言“咗”新议[J].中国方言学报,2006(1):76-80.
邓思颖.再谈“了2”的行、知、言三域——以粤语为例[J].中国语文,2013 (3):195-200.
甘于恩,赵越.粤方言的完成体标记“休”及相关形式[J].中国语文,2013 (6):546-549.
甘于恩,许洁红.一种新发现的完成体标记——广东粤方言的“逋”[J].学术研究,2013 (3):154-156.
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71.
彭小川.广州话助词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0:40-62.
沈家煊.复句三域“行、知、言”[J].中国语文,2003 (3):195-204.
肖治野,沈家煊.“了2”的行、知、言三域[J].中国语文,2009(6):518-526.
肖治野.汉语虚词的行域、知域、言域考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200-350.
张宝胜.也说“了”的行、知、言三域[J].中国语文,2011 (5):427-429.
(胡伟、甘于恩,任职于暨南大学文学院、汉语方言研究中心;林洁瑶,暨南大学本科生)
【原载《五邑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
本期编辑丨许妍纯
本期审读丨刘纳言
责任编辑丨老 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回顾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