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潮汕文化中,最为独特的印记与符号,莫过于潮汕方言。潮汕话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印记,也将潮汕人的独特文化符号刻画得淋漓尽致。
本周千人阅读计划我们请到了林伦伦老师。 ”
林伦伦
当代著名语言学家 教育家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
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专家组成员
广东省首席专家
历任汕头大学副校长
韩山师范学院校长
01.
缘起《新编潮州音字典》
欢迎林老师光临我们的《城市新空间》,如果从结缘角度来说,我和林老师的结缘应该追溯到二十几年前了。当时我刚刚参加电视台的工作,那跟您结缘就是通过您编纂的潮汕音字典。
潮汕字典应该说,真的是我们一代潮语播音员必备的工具,这本字典应该来说对潮汕文化,也是文化体系的载体,老师当时在编纂字典的时候,有什么样深刻意义的事情和我们分享一下?这个字典是我长年以来研究我们潮汕话的成果积累,看起来可能没什么,就是字典注注音,然后解释。但是我前面做准备是从我读研究生开始,1982年我大学毕业,然后就读研究生,从那时候就开始积累资料。在这个字典之前,我已经做了两本书了,一本叫《潮汕方言词考释》,很大本,用手抄出版30万字,那个就是把潮汕话里面,我们认为是有音无字的字。我通过阅读大量的古书,从古代文献里面把这些字找出来,有些是通过我们学的叫汉语音韵学的知识,把本来很简单的字跟古代对应起来以后,发现原来这么简单,就是这个字,所以这本书,我做了最原始知识的积累。
02.
随着近年来本土文化力量的兴起,学习潮汕话也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林伦伦老师看来,如何吸引新一辈的潮汕人,引发他们对于潮汕话的兴趣,是潮汕话是否可以持续稳步发展的根基。对于传统文化的保留,我觉得就不应该从大学讲起,我认为要从娃娃抓起,要从幼儿园、小学就开始做,这个也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我和北京大学的陈平原教授、韩师的黄挺教授,经常有学术上的交往,15年的时候,开玩笑说我们都老了,想要为我们家乡的孩子做点事。于是我们就一起编了《潮汕文化读本》,包含小学、初中和高中三套教材,比如小学我们有三本,一本童谣,一本古代的诗词,还有一本民间故事,初中就是一本潮汕文化的散文,高中就是一本潮汕文化的小论文。我们就想从小做起,然后让他们在语文、数学其他的课程之外,有一个课余的阅读或者空间可以读一些课外的书。这些年,潮汕话的歌曲发展起来了,小品也是,特别是话剧这种形式也跟着发展起来。我认为要趁热打铁,就是说要利用各种各样少年儿童喜欢形式来推广。按我在小学和幼儿园推广的经验,是让小孩子喜欢的形式是最好的。
03.
在新时代中,我们在提倡文化自信的同时,更要明白因何而自信,那么,在林伦伦老师看来,潮汕文化尤其潮汕话中,我们又可以因何而自信呢?
这个自信前提是有文化自觉,我们得知道我们文化里面,我们的乡土文化、传统文化里面,有很宝贵的东西。比如说我们从语言角度来讲,我们本身就保留了很多汉唐时代中国古代汉语的成分,全世界的很多人都要到这里来调查、学习我们潮汕话,我们通过潮汕话我们保留很多文化的东西,比如潮剧,潮州歌册,现在大家喜欢的潮州话小品,民间故事,通过这些东西表达出来的,没有语言这些东西全没了。
人是生活在语言中的,整个生活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来存在的,如果没有语言,人跟动物就一样了。但是每一个地方的人,他都有每个地方的人文气质,不一样的。
潮州人跟客家人不一样,客家人跟广府人也不一样,我们跟广府人也不一样,那通过什么呢,其实很大方面是通过母语方言来表达,如果你说我是潮州人,然后你又不会潮汕话,那就是“隔层皮差一半”。所以我是主张我们学好普通话,学好英语,但重要是从小就学会自己的母语方言,这样我们人就可以活的更自由自在,表达更流畅,可以把自己想表达的感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来。
(注明:转自“城市新空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