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乡情 | 细说昆曲《牡丹亭》中的临川方言[转发]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牡丹亭》
牡 / 丹 / 亭
汤显祖
第一次了解到牡丹亭,是从曹雪芹所著《红楼梦》:这里黛玉见宝玉去了,听见众姐妹也不在房中,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道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虽未留心细听,偶然两句听到耳朵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
《牡丹亭》是我国历代浪漫主义戏剧的杰作,表现了强烈的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剧中情节铺陈精工,人物刻画细腻传神,尤其是渴望爱情竟到伤怀而逝的杜丽娘,己成为古典戏曲的女性的经典形象。词曲典丽清雅,融合了南北旧曲调格律,并有所突破,对后世影响深远。
显然最后林黛玉为情所困、香消玉损的结局与杜丽娘有相通之处。且不说曹雪芹在著《红楼梦》时是否受到了《牡丹亭》的影响,其在《红楼梦》中对《牡丹亭》的引用,却恰恰是《牡丹亭》在戏曲上地位的体现。
明
代
汤显祖
内
容
涵
盖
牡
丹
亭
在戏曲舞台上,《牡丹亭》是昆曲的传统剧目。昆曲清丽悠远的唱腔能很好地传达出剧本内在的韵致。剧中《闺塾》、《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等出演较多,经过历代艺术家的精心创造,已成为昆曲唱腔和表演艺术的精品。
方言词汇
《牡丹亭》中的临川方言
眠
第十出杜丽娘游后花园困倦时有“隐几而眠”的话,即“伏着几案睡觉”。
临川方言中有“眠”的说法。
“眠觉”指“睡觉”;
“打眠”指“休息”;
“眠梦”指“做梦”。
第三出春香说的“绣了打绵”即是“打眠”之意;第二十出牡母说的“不提防你后花园闲梦铳”即是“眠梦”之意;可见汤翁把临川方言“眠”的语意都恰如其分地用上了。
答
第十二出杜丽娘寻梦时有“那一答”“这一答”之说,其中“一答”即临川方言,意为“一处”,通常作“一搭”。
在第十出柳梦梅就说过“是答儿闲寻遍”,“答”也是“处”的意思。
扶头
第十三出柳梦梅说自己“镇日里似醉汉扶头”,其中“扶头”形容醉酒之态。临川方言中“扶头”就是酒醉上头之意。
缴
第二十出春香哭杜丽娘时有“再不叫咱剔花灯红泪缴”的话,“缴”是临川方言,为“揩、抹”之意,如把桌子缴干净等。
跤
第二十出杜宝哭道:“撞不着赛卢医他一病跤”。其中“跤”又作“翘”,临川方言有“翘辫子”词,意为“死亡”。
常例
第二十一出苗主考对柳梦梅说:“我将衙门常例银两,助君远行。”其中“常例”有“常规”“惯例”之意,临川方言中也有“常例”一词,更多的意思还指贪贿所得。
相传明代有个叫黄君辅的,十年苦读寒窗,自以为学识无比,把自己写的文章拿给汤显祖看。当时汤显祖正在苦心孤诣的为《牡丹亭》填词,看过黄君辅的文章后十分鄙夷,并把黄文投在了地上,指责他“笔无锋刃,墨无烟云,砚无波涛,纸无香泽”。于是,汤显祖在黄君辅“涕泣求教”下,“乃授以《牡丹记》”。君辅如获至宝,闭户展玩,“久之,见其藻思绮合,丽情葩发”,这时候汤显祖再看黄君辅写的文章,就极为赞扬说:“汝文成矣,锋刃具矣,烟云生矣,波涛动矣,香泽渥矣,畴昔臭恶化芳鲜矣。”(贺贻孙《激书·涤习条》)
故事真假不说,坊间有这样的故事传出,确实说明了汤显祖对于《牡丹亭》的用心。
在经典面前,白话解说相形见绌,思量二三,还是以《牡丹亭》经典名句结尾——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编辑 | 宋娟娟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自“
乡音情怀”公众号编辑 | 宋依琳
审读 | 王晓珊
责编 | 老 甘
猛戳左边二维码
了解更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