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 甘于恩:创新机制 勇立潮头——谈大学生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2019
创新机制 勇立潮头
——谈大学生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甘于恩
(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
语言资源保护中心)
摘要:方言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需要加以重视,传承保护并不断发展。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是广东省人文社科的重点研究基地,在这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核心作用。本讲座就大学生在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中的角色与作用进行探讨,主要内容有:(一)语言资源保护与语言资源传承;(二)大学生的角色与作用;(三)建立合适机制鼓励大学生参与文化传承与建设;(四)几点建议。
关键词:语言资源 保护 传承 创新
大学生
一、语言资源保护与语言资源传承
语言是一种资源,无论是现代汉语标准语(普通话),还是现代汉语变体(方言),都各有其自身的价值。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了。甘于恩、陈李茂(2017)指出“语言资源保护,是涉及全社会的大事,不能光靠语言学者来支撑。”语言资源保护,可以是纯学术性的,也可以是应用性的,关键在于保护的目的是什么。以往我们对于语言的工具性认识比较多,但对于其资源性认识较少。
所谓语言资源保护,就是以学者为主体,对语言的生态采取某些预防性措施,对语言使用人口、语言分布、语言系统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确保其语言文字的有形资料和口语音频得以保存。
所谓语言资源传承,是指启发民众的主体意识,提升语言的使用频率,增加语言的使用场所,有意识地将语言资源完整地传承至下一代。
语言资源保护和语言资源传承既互有关联,但又有所区别。语言资源保护强调是语言材料的科学记录、存留,语言资源传承强调的是母语能力的传授与提升,内涵和主体都有所差异。
二、大学生的角色、特色与地位
大学生(包括研究生)是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主体和生力军,语言资源保护中心成立后,就十分重视凸显大学生的主体角色,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一)大学生的主体角色
在地方文化的传承中,大学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目前对他们的主体角色,认识还不充分。大学生的主体角色体现为:(1)他们经过了一定的系统理论学习,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有较强的理性认知;(2)大学生不少是来自乡村,具有母语感,对母语大多有天然的亲近感和保护意识;(3)大学生又是地方文化和母语传承的主体,下一代是否能够承继传统文化,他们的认知和做法,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
(二)大学生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特色
大学生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特色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点:
(1)便利性: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以他们作为触角或踏板,不断延伸,几乎可以反映各地地方文化的特色,可充分地收集到各种类型的方言文化(《长坡米烂》(海南儋州话));
(2)积极性:作为从地方到高校(尤其是省城高校)的学生,他们对语言场景的转换印象深刻,感受到乡村方言与城市语言的巨大落差,也对地方方言的弱势有深切的体认,因此,某些具有文化自觉的学生(我们暂时可以把他们称为“文保先行者”“语保先行者”)在言辞和行动上体现了一定的先进性、当代性(发福利喽 |文婷:无惧风雨,语保伞你! 有奖揭晓丨王文婷:语保伞抽奖名单),会更积极地投身语言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
(3)技术性:大学生学习能力强,对技术的习得迅速,尤其是对新媒体的掌握,以及语言资源如何与新媒体融合,表现出较为得心应手的技术能力(方言与美食(音频)| 胡寅婧:过年食发粿啦(汕尾福佬话)),因此,如何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也关系到语保事业的成败;
(4)创新性:年轻人思维灵活,善于动脑,勇于创新,传统优秀文化的永续传承,在于不断地创新、发展,失去了创新,就失去了当代性,传承便是一句空话,语言资源保护中心及其公众号【语言资源快讯】的发展,就贯穿着一条创新的主脉(说说咱的家乡话(音频)| 杨静妍:中山三角话,你去C威玩?)。
(三)大学生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地位
必须看到,在目前的语境中,大学生在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中实际上是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可归结为三点:(1)支点的失却,典型地表现为缺乏合适的自体组织;(2)话语的失却,必须依赖他人的引导甚至诱导,才会发声;(3)兴趣的失却,多数人对母语保护的意识不够,兴趣不大,即使少数人有兴趣,也可能被繁重的课业、不相关的活动,逐渐将当初的兴趣磨损,加深了目前这种旁观的尴尬地位。
三、建立合适机制鼓励大学生参与文化 传承与建设
任何一项事业,既不能没有人力资源,又不能过分依赖人。不能没有人的意思是,人是事业的主体,缺少这一关键因素,事业便失去传承的基石,语言资源传承更是如此。要解决传统优秀文化的活化问题,正如任珺(2018)所说“‘活的文化’就是不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故纸堆,仅仅作为博物馆、图书馆的收藏。只有让优秀传统文化回到当下的生活方式、生活形态中去才会有生命力。”不能过分依赖人的意思是,事业必须建立在法治法规的基础上,不能因为某个或某些人的在或不在,导致事业传承的断绝。因此,有学者提议国家在法律法规层面上,对语言资源的重要性、合法性、程序性进行必要的立法(庄汉 2018)。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在工作机制上进行创新,提供便利条件鼓励大学生甚至中学生参与文化传承与建设。制度化的语言资源保护志愿者机制便是我们的一项创新,具体做法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院校之间开展教学科研合作,合纵连横,抱团取暖
汉语方言研究中心自从2008年5月成为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来,实行科研和应用并举的做法,致力于各地教学科研工作站建设,与各地友好院校开展全方位合作,构建大数据、大合作、大开发的语言资源平台,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粤闽客诸方言地理信息系统”正在顺利搭建,有望于2020年上半年开通,实现资源共享。其中大学生们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搭建合适的实践平台,供大学生施展才华
【语言资源快讯】【语言资源通讯】【南方语言学】等都是。【语言资源快讯】【语言资源通讯】都是语保志愿者施展才华的平台,我们设置了一些固定化的岗位,从推文作者到公号编辑,甚至副主编,志愿者都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具有很大的发言权(比方一些评比活动)。
原创是公众号和资源保护中心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鱼羹胜-晋江话版),老师和志愿者们都提供了非常多点子、原创稿件,策划了一些提升公众号影响,扩大语言保护意识的重大活动,如“多语贺年”(视频、音频)、“语保伞”等,起到极佳的效果。
开发语保周边产品(如钥匙扣、手机套、文具、礼品等),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考虑的事务,希望得到在座同学的支持。
(三)加强志愿者意识,提倡志愿者团队的互帮互助
大学生由于专业和学缘的局限,学到的知识和理论结构还不是最理想的状态,因此,参加志愿者团队,可以接触到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老师与资源,在更大的平台上实现“多维师承”(方言与美食(音频)|杨玉婷:武冈卤菜(湖南武冈话))。随着志愿者团队的扩大,也有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学教师,加入了这一行列,他们正在身体力行地对各级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和有效培训。
(四)母语传承中的讲师制度
母语传承其实就是代际传承,口语传承。如果没有代际之间的口语传承,“语保工程”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若干年后也将由于后继无人,使得语言逐渐消亡,随着语言的消亡,文化的消亡也就无可避免。所以,我们对于语言传承非常重视,运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开展方言教学,如与广州图书馆联合开办多期的【公益粤语】,收效甚好。(学语趣谈 | “斧”瓜、‘盖’菜都是什么?谈泳琦:发音太难?我们来唱歌吧 刘鼎荣:英文唔识噏?学白话就得啦)
因此,我们在志愿者中实行讲师制度,物色有方言教学经验的学生,在学校、社区开班(主要是初级粤语班),报名者踊跃,教学效果非常好。
(五)引入适当的淘汰机制,实行轮换制,奖励积极分子
“语言资源快讯”有一个比较庞大的编辑团队,从刚刚开始的3人小组,到后来的“甘门”编辑部(每周一轮),到现在的月份轮值,不断发展壮大。总体思路是编辑人员也要有进有出,编得好的就保留,编得不好的就轮换到其他部门,让快讯保持一定的活力和新鲜度。
在奖励机制方面,实行年度表彰和推文评奖制度。从最初的个别表彰,到较大规模的表彰,鼓舞士气。2019年11月初,暨大方言中心公布2018-2019年度志愿者嘉奖名单,对57位志愿者进行表彰。
(六)关注母语教育和服务,将母语意识延伸至中小学
母语教育和服务不是母语教学,有的人往往在这两者之间划等号,这是不对的。母语教育和服务包括:宣传传播正确的母语意识,编写乡土教材传播地方文化,在适合的场所扩大母语的使用范围,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母语服务等。中小学生是母语使用的重要人群,我们将传统文化的教育推广,延伸至中小学,在封开江口中学设立语言资源保护实习基地,与梅州曾宪梓中学合作开展省级课题“方言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梅州地区为例”(2016YQJK090)”(方言与美食(音频)| 张婉灵:平远黄粄(平远热柘话);方言与美食(音频)| 罗雪花:梅县腊猪肉),都有良好的收效。此外,韩山师范学院也在小学及幼儿园中,进行潮汕童谣的传统教育,得到基层的大力支持(创新课堂模式,生成课堂精彩——潮州市实验学校开展潮汕方言童谣进课堂活动)。
前几天,暨南大学与贺州学院共建的“乡土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在贺州安山小学设立工作站,母语教育的试点正式启动。
四、几点建议
无可讳言,目前国家在语言资源传承方面还存在某些不足,例如,动员组织不够,某些活动流于形式,学术层面的投入较多而应用方面关注不够,等等。我个人有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高校对语言资源与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要强化宣传,注意发挥团委和学生会的作用;
(二)要注意发挥专业老师的指导作用;
(三)要注意发挥学生行业学会或兴趣小组的引导作用;
(四)注意发挥联谊会(同乡会、同学会)的联通作用;
(五)注意发挥专业学术团体和机构(如全国方言学会、暨大方言中心)的学术指导作用;
(六)注意发挥辅导员的鼓励、激励作用,引导大学生多参与学术活动,参与社会或高校间的创意、创新活动(如大创项目、大学生竞赛活动);
(七)官方活动要注意吸纳民间力量,民间有一大批爱好方言、热衷与母语传承的人士,对于他们的热情,需要引导和善加利用,发挥他们的能量,使语言资源保护和传承达到最佳的效益。
语言资源保护与传承,是关系到母语、地方文化兴衰的千秋事业,也关系到中华文化是否能永续传承的重要事项,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大学生是语保事业的希望所在,你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做母语保护、母语传承的主人公,投身实践,以实际行动书写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出色答案。
方向
参考文献
庄汉 2018:论汉语方言的行政法保护。行政法学研究,2018年1期.
甘于恩 2017:普通话之外,我们为什么还要有方言?语言资源通讯,2017年4期.
甘于恩、陈李茂 2017:广东语言资源保护:策略与措施。学术研究,2017年3期。
甘于恩、张钟晶、廖小曼 2018:语言资源如何与新媒体融合。《第十届海峡两岸现代汉语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任珺2018: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7月6日8版。
邵慧君、甘于恩2009:岭南方言的价值及其研究的拓展。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4期。
妙语传奇(音频)| 杨忠学:贵州毕节歪梳苗传说故事(贵州毕节苗语)
编辑:李莹馨
审读:甘于恩
责编: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语言资源快讯”公众号
二维码,欢迎关注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