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民俗(音频) | 时亘:磕头(山东平邑话)
但凡山东人,谁能没磕过两个头?这礼节,从周至今,差不多也传下来几千年了。这两年,山东频频因为“磕头”上了热搜,少不了被褒贬几句有的没的;良风也好,陋习也罢,任人说去,愿意磕就磕,不愿意的也没人拦着。
我对磕头的记忆,是从小时候过年开始的。大年初一早上,五服三代老少爷们聚齐了,一群一伙地去各家长辈门上拜年:照例是进了门,有领头的喊着长辈“给您磕头了”,后面随行的便作揖两叩首。进屋稍坐,两句问候,长辈必要颤着手端出头年赶集买下的瓜子糖块,弓着腰冲上儿孙们孝敬的奶粉茶叶,招呼着孩子们再多待会;兄弟爷们一定摆着手摇着头,一叠连声“别冲了,俺走了,就这样吧,休息吧”,一面就走出院子,向下一家去了。在我们老家,过年能受晚辈磕头的必是各支各门上辈分最高者,众人作揖下跪,长辈往往撑着拐杖站起来,一边吆喝着“别磕了,我说的”;脸上嘴上早就乐开了花,笑得比什么都甜。辛苦操劳一辈子,高兴的不就是年纪大了能有满院子小孩后辈跪一群吗!孩子们磕头孝敬,老人受头高兴,门里门外洋溢着朴实的欢欣。
大年初一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答礼
中国人素来敬宗崇祖,山东人也不例外;年前年后,下麦收获,清明忌日,打上一刀纸,拾掇几样菜去上坟,是后辈们对去世先人责无旁贷的义务。纸钱烧毕,供菜上罢,自然也免不了磕头;地下一跪连磕三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间不知多少流露真情。双膝直接跪在黄土地上,额头贴着老祖宗的长眠之所,嘴里间或哭着说着当年现在的往事遭际,没有什么需要瞒着遮着的了。
婚礼上,磕头也是重头戏。新郎牵着新娘跨过火盆,进洞房稍歇,转眼吉时已到,早有懂礼数的邻舍本家指挥着,请长辈受头了。院子中间摆上红围大方桌,两旁击鼓作乐,赞礼声起:“两位新人向长辈磕头!一叩首!······再叩首!······”家中亲人长辈早已着了礼服,有小辈延请着到方桌两边太师椅上正襟危坐;新人磕头行礼毕,便有小幺儿端着红纸蒙着的传盘一旁侍立,长辈受罢头须往传盘上放红包,谓之“磕头钱”。有的地方,新人下轿后先磕头拜过长辈,后入洞房。现如今,太师椅大方桌四处难找,新人磕头也往往由鞠躬代替,不过磕头钱一分少不了:小儿女的行礼,是对长辈的尊敬,对新家庭的信任哩。
生,养之以礼;逝,葬之以礼。要说磕头磕得最多,磕得最讲究的时候,那便是白公事上了。人刚去世,孝子马上扑通跪倒,磕头举哀;邻居本家听到哭声来帮忙,孝眷们又磕头跪谢。一天三时攉汤,头天当天辞灵,迎客,谢客,送盘缠,行路祭,直到五七坟百日坟,胳拉拜子当腿走路。尤以辞灵和路祭时,磕头最隆重:辞灵时,吊客一到,在礼房赙上奠仪礼金,执客扬声高喊:“扬号,鸣炮,孝子孝眷出庐,迎客!”鼓乐低回,众孝男手拄哀杖腰系麻绳,到门外开阔地界待命;执客又喊:“匍匐,作揖,跪,叩首!”长子牵头,托平哀杖向吊客方向一举一躬身,跪地磕头;如是者三,待孝子回灵堂,有帮忙的小辈端着传盘给吊客献孝,吊客方戴孝进屋行礼辞灵。乐起下调桃红,执客端肃站立,沉声高呼:“有参灵的客到!客······至······”吊客俯首弯腰作揖,右手抱左手,不上不下抬到鼻嘴之间,撩衣下拜叩首;作一揖磕一头,起身再作一揖,再一磕头,谓之“勤拜”,作一揖跪下连着磕头,谓之“懒拜”。行罢勤懒两拜或四拜,领头的吊客起身,缓步行至香案前,听执客的口令:“于香案前跪,献香,献贝,献文鱼,献果品,献礼已毕,兴!”为逝者上供献祭;献祭毕,又退回原位,依献祭前步数作揖叩首。吊客行礼罢,执客喊:“回礼!”众孝子又向吊客一叩首答谢。及至路祭,有服亲眷至亲好友全数参加,按亲疏远近五服三代次序依次行礼叩拜;有大户族公事,竟将整条街占满,祭礼一两个时辰方休。乡里人素有观路祭之风,看得多了,就有人看得出行礼虔不虔诚,老人在世孝不孝顺;十回有七八回都能看准,很少有走眼的时候。
这两年,山东不少地方,都有意无意地忘记了磕头;不是鞠躬代替,就是完全取消了礼节。十分万幸,在我们家乡,这项礼节还没有完全被淡忘消失。今年初一,去家里硕果仅存的老奶奶家拜年,不经意听见身边长辈一句“咱还几个头磕”:年味醇厚的日子,不觉眼里有了泪。
音频提供:时亘
文字撰写:时亘
图片来源:公衍余、傅秉洪、时亘、网络(侵删)
方言点:山东省平邑县
方言与民俗(音频)| 姜迎春:永远的怀念--打糍粑(湖北武穴市)
方言故事(音频)丨王冠文:苏轼哲理小故事一则(河北省栾城话)
方言与美食(音频)| 王草茴:小城的美食记忆—肉丸篇(福建宁德蕉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