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言资源 | 贺州市广播电视台:贺州都人与都话【转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贺州发现 Author 贺州市广播电视台




都人族群

七都人  八都人  九都人

贺州市地域广阔,历史悠久,从古至今有多民族,多族群的人们在此生活、交融,在富川、八步等地大分散小聚集的分布着这样一群讲都话的族群,他们语言、生活习俗与周邻其他族群存在明显差别。


都人族群是贺州市境内较为古老的汉族民系之一,因居住地域和语言、习性独特而命名。都人现今居住的自然村寨仍然以七都、八都、九都命名。

“都”的来源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和地方传说进行考证,可知“都”是历史上军屯、民屯留下的居所,是明代行政区划名称,据光绪十六年重修富川县志载:“明初设有三乡,曰油塘,曰灵亭,曰奉政。共统五都,曰七都、八都、上九都,一六都,二五都。至宏治年间丈量境内田地以其宽者增立二都,曰下九都,新都。”

  黄田镇安山村


安山村是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也是贺州学院本土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合作共建乡土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基地,是九都人分布的一个聚集点。

平桂区黄田镇安山村委主任  何土松

我们安山村百分之百都是讲九都话的,其实我们现在和八都客家人都很容易沟通,八都话和我们有点区别而已,客家话我们也听得懂也会讲。

贺州学院  教授 邓玉荣

这些都话的分布靠近湖南,或者是从湖南那边过来,湘粤桂三省区有这样的一片的方言,就是湖南的南部,广西的东北部,还有广东的西北部,他们是连在一起的,他们是零星大分散小集中连片在一起的。

“都”后来改为“里”“乡”,或三者并用一直延续到清代,居住相邻地域人,自成体系,人们称之为某都人。他们的语言、生产生活习俗与周邻其他族群存在明显差别,现在群体内部依旧保持传统方言,有七都话、八都话、八都半话、九都话数种。


都话的分布


在贺州以“某都话”为名称的汉语方言有两片,一片为富川瑶族自治县境内的七都话、八都话、九都话。一片为贺州市市区附近的八都话、九都话。

01

富川

在富川,说都话的居民有一部分是汉族,一部分是居住在平地的瑶族居民,分布在富川瑶族自治县与湖南江永、江华县相邻的朝东、油沐、麦岭、葛坡、石家、福利、新华等乡镇,人口约11万,约占全县人口43%。

据族谱及口头记载,富川说都话的汉族居民多在宋代,部分在元明期间从山东、福建、浙江等地先迁入湖南南部、广东西北部,而后再迁入富川;说都话的平地瑶民则源自湖南千家垌,多在元、明期间陆续从湖南道县、江永、江华、广东西北部和广西恭城等地迁入。富川都话当地又叫百姓话、民家话,按地域的不同又分别称为七都话、八都话、九都话。

富川福利镇

浮田村

富川福利镇浮田村是一个纯瑶族村落,这里的每一个村民都会说七都话,当地人又称为瑶话,因为和讲八都话的麦岭镇、讲七都话的新华乡相邻,他们都能听得懂七都、八都、九都话,甚至能沟通和交流。在不同的地点,富川都话内部有差别,同一地点瑶汉居民说的都话没有明显的差别。

02

贺州市区附近

在贺州市市区附近的都话分布在八步城区周围以及平桂区的黄田、鹅塘等乡镇,与贺州相邻的钟山县县城附近也有零星分布。据族谱记载,贺州市市区附近说都话的居民多在明代初期因军戍或生计从湖南及江西迁入,在与周边族群长期的交往互动中,逐渐吸收、整合当地土著文化并形成新的群体。

以贺江为界,江南鹅塘镇及八步一部分的都话,当地称为八都话;江北黄田镇以及八步一部分的都话当地称为九都话。八都话与九都话有差别,当地又把处于八都话与九都话两者口音之间的都话称为八都半话。说九都话的人口比八都话的多,影响大,贺州都话当地一般通称九都话。 






贺州都话生存现状




富川瑶族自治县及八步区、平桂区的都话,虽互不相连,但各自连片。在都话连片分布的村镇,都话的语言代际传承还在持续。

但是富川瑶族自治县搬到县城及城镇的说都话的居民,家庭语言大都改为西南官话,如富川朝东镇周边说都话的村庄,从村庄搬到镇上后,居民多数改说西南官话,搬迁户的第二代一般都不再会说都话。即使仍然居住在说都话的村庄里,西南官话对都话的冲击也非常大。

可以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富川瑶族自治县官话将逐步替代都话。八步区、平桂区的都话的生存状态与富川瑶族自治县都话的情况大致相同,居民在家说都话,外出则多说客家话、普通话或粤语。


小结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典型的、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与人类共生,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信息,语言中含有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心理以及对自然、社会的认知和表达,甚至一些已经消亡的文化现象,也会在语言中留下痕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