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文化 | 朱晓琳:信宜圩日文化(茂名信宜话)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今天,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的圩日!
圩日,又称为圩期,集市开市的日子。
唐代柳宗元诗曰:“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宋代史书《太平御览.郡国志》也有记载“窦州悉以高栏为居,号曰干栏,三日为一市。”《寰宇记》谓“容州夷多民少呼市为虚。”
由此可见,圩的形成至少在唐以前。
在信宜的七八十年代,网络还没有现在那么发达、交通也没有现在那么便利的时候,信宜人买东西都是靠趁圩。
可以说,赶圩在信宜是一种有特色的乡村文化。
集市,在茂名地区称之为“圩”,赶集即为“趁圩”。规模较小或村级以下的圩被称作“细圩”“圩儿”,镇级以上规模较大、人流量多、物品丰富的则被称作“大圩”。
信宜各镇“圩日表”
圩日,根据西南地区周围约定而成,
一般三日一圩,
是“一四七”圩、“二五八”圩、“三六九”圩。
两个相邻的圩,圩期不重复,
这样就能让买卖双方都有较多的交易机会。
圩上好物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鲜美的果肉、靓丽的衣裳布匹
生活必需品、农家菜籽
心灵手巧的村民编织的竹萝、
默默无闻的隐世高人能修表、补鞋,甚至补锅碗瓢盆
............
从白天到傍晚:
圩上,
卖的人,买的人,
看热闹的人,约见亲戚好友的人......
叫卖声,还价声,谈笑声......
沸沸扬扬,一直响彻至收摊
随着社会的发展,“趁圩”的说法也已慢慢消失在人们口中,仍然记得的就只有爷爷奶奶辈了,但是希望通过这篇推文的介绍,大家都知道上街玩也可以被称为“趁圩”。
疫情战快要结束了,我们要一起去“趁圩"吗?
信宜话名片:
信宜话是粤语的一个支系方言,属粤语高阳片。
谱系树:汉藏语系---粤语语支。
信宜话起源古中原雅言,源源不断北来的古原古汉语与当地古南越语融合后,续步形成了今天的信宜话,信宜话在唐宋时期基本成型。
=往期回顾=
////////
抗疫特备节目(音频)|芷菡:木棉花开的春天(诵读:老马,泉州话)
文字音频:朱晓琳
图片来源:网络
本期审读:王雅茜
责任编辑:老甘
投稿邮箱:jnufzx@163.com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