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客家文化 | 罗鑫:挂纸和酾地【转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老米鴿 Author Law Him






今天是清明节,和大家聊一聊祭祀的客家话表达。






祖先崇拜可以说是客家人的核心信仰之一。客家人崇先敬祖,不一定集中在清明节。毋宁说,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一年之中最重要也最热闹的节日,才是客家人“敬祖公”的最佳时机。这是因为,“敬祖公”不仅是一项崇高的精神文明活动,更是彰显宗族经济实力、政治地位和文化水平的绝好机会,当然要选择人员最集中也最有空的时间段举行。这样才使得团结宗亲、威慑四邻的效用最大化。


扫墓,客家话有以下两个常见的说法。

一个是“酾地”,读作sāi tì。酾,就是“倒酒倒茶”的意思,古语词,见苏东坡《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梅县人管“倒酒”叫“斟酒”,兴宁人、赣南客家人则说“酾酒”——当然,梅县话也有同音的另一个词sāi jiǔ,汉字作“舐酒”,形容嗜酒如命。




地,在客家话中不是地板的意思(地板叫“地泥”),而是指坟墓,特指祖坟。例如,选址造坟,客家话叫“做地”。

酾地,就是斟好茶、倒好酒,准备祭拜祖先的意思。


扫墓另一个说法叫“挂纸”。潮汕话也是这么说,但发音不同,读作“过纸”。纸,有的地方指草纸,有的地方指剪纸,有的指纸钱,扫墓时或用石块压在坟头之上,或黏贴在树枝上悬挂起来。我怀疑,这些会不会是讹传之下发明出来的风俗?





“纸”的本字,有可能是“祇”,意思是“土地神”,见《吕氏春秋·季冬》:“乃毕行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地之神祇。”至于“挂”,我觉得就是“过”,经过的意思。




保留中原遗风的粤东人民建造墓地时都会在祖坟旁边立一块后土墓碑(名称未必叫后土),专门祭祀土地之神后土(也叫皇地祇)。根据华夏传统礼仪,清明祭扫时,要先经过祭拜皇地祇的这一环节,然后才酾酒祭拜祖先。





也就是说,“过祇(挂纸)”“酾地”原本是祭祀的术语,从顺序上讲,先“过祇(挂纸)”後“酾地”。但由于这两个环节是缺一不可,久而久之,不少人把它们的顺序搞混了,“挂纸”和“酾地”均成为扫墓祭祀的代名词

殡葬改革之後,传统墓地不复存在,都统一为一块小小的、方方正正的墓碑,且都集中在一起,以致现代人对“过祇(挂纸)”和“酾地”就更不知所云了。



END


本期编辑:陈雅婷

本期审读:陈娟娟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精彩回顾:

1.声音|接力客家话(广东大埔话)

2.客家文化|罗鑫:新说“粄”【转发】

3.方言诗歌(音频)|何建新:重启2020(普通话+兴宁客家话)【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