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客家文化 | 罗鑫:新说“粄”【转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老米鴿 Author Law Him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新说“粄”

罗鑫



在西式的烤麺包传入以前,客家话是不区分包子和馒头的,统称为“粄”——就像不区分饺子和馄饨一样,统称为“饺”,其中饺子叫“大饺”,混沌叫“细饺”。





“粄”在一般的字词典中查找不到,但在《康熙字典》中找得到:“《广韵》博管切,《集韵》补满切,并音昄,屑米饼。亦作䉽、䬳。”据此可知,“粄”在古语中的发音就是“板”,异体有“䉽”和“䬳”,本意是“饼”。值得注意的是,“饼”在古代可不是指又扁又薄的饼干。《说文解字》对“饼”的解释是“麪餈也。”所谓“麪餈”,我的理解是麺食的统称,而不是具体指哪一种食物。

《宋书·郭原平传》:“宋文帝崩,原平号恸,日食麦粄一枚,如此五日。”《酉阳杂俎·前集卷七·酒食》:“刻木莲花,藉禽兽形按成之,合中累积五色竖作道,名为斗钉。色作一合者皆糖蜜,副起粄法、汤胘法、沙棋法、甘口法”。

汉字文化圈中,至今仍保留“粄”的说法的,首先是客家话,其次是越南语。但由于越南早在1950年代彻底废除了汉字,“粄”在越南语中的写法是bánh。

开篇提到,客家话一开始并不区分馒头和包子,统称为粄。就是在烤麺包刚出现的时候,客家人也很自然而然地把它归为粄食。对此,一些卖麺包的人不乐意了,为了和相对廉价的肉菜包子、馒头区分开来,发明出了“炕包”这样的说法。

“炕包”一词,有点昙花一现的感觉,因为现在大多数客家年轻人都已经把它忘记了,取而代之的是和普通话一样的说法即“麺包”。不过,“炕包”所发挥的历史作用是显著的,因为现在大多数客家人已经不会把烤麺包视为粄食,甚至不认为它是包子了。

麺包之后,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的进入,又出现了“汉堡包”这样的新名词,但这是年轻人偷懒,直接从外地端过来的说法,老人家可未必。笔者至今记得,梅州首家洋快餐店刚开张不久的时候,有个带小孙子去的老阿公,估计是第一次见吧,指着服务员身后的餐屏说要点一个“番粄”尝尝。老人家所说的“番粄”,指的当然是汉堡包。每当回想起这个词,都会会心一笑,同时不禁感叹客家话的造词能力失之久矣。

题归正转。我在想,会不会只有以前的客家人不区分包子和馒头呢?
当然不是,比如说日本人。包子在日本也叫馒头,实在要区分的话就加个“中华”二字,谓之“中華饅頭(ちゅうかまんじゅう)”。

那麺包呢?麺包日语叫做“パン”,谐音“胖”,用片假名书写的,显然是个外来语词。没错,“パン”源于葡萄牙语的Pão——是不是很像“包”字的汉语拼音bāo呢?对咯。不过像归像,Pão的发音和汉语的bāo截然不同,它是鼻音收尾的。也就是说,日语“パン”的发音和葡语Pão的原音除鼻音韵尾外几乎相差无几。

说到这,会韩语的朋友可能要发问了,韩语的“麺包”也是“빵”,谐音“棒”,和葡语Pão的发音也相差无几啊!的确如此。不过,韩语的“빵”是受日语“パン”的影响而产生的,这点,咱们只要稍微回顾一下近现代史咱们就清楚了。非得从语音上证明的话,也很简单。即:如果韩语的“빵”是直接受葡语Pão影响的话,那么谚文将会拼作“빤”而不是“빵”。

跳出东亚,我们来去欧美看看。除日语外,我发现英语也不分馒头和包子,统称为bun,谐音“粄”。例如“馒头”叫做steamed bun,“包子”叫做steamed stuffed bun。甚至于麺包,也属于bun的范畴。再查一下辞典,我发现,法语也不分馒头和包子,统称为pain,谐音“粄”。如“馒头”叫做pain cuit à la vapeur,“包子”叫做petit pain farci cuit à vapeur。

实际上,英语的bun也好,法语的pain也罢,和日语一样,都是受葡语Pão的影响而产生的新词。那么,英国人、法国人和日本人怎么就同时受到葡语影响了呢?他们又是在哪里接触到的葡萄牙人呢?答案就是澳门。

回顾历史,我们知道,葡萄牙人早在大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就已经登陆澳门,并开始在此定居。迩来,澳门一直作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最重要的窗口城市存在。在明清两朝长年闭关锁国的时期,外国船、外国人接触中国,几乎都要通过澳门。

今日说起澳门,可能大家的印象和对香港一样,似乎都觉得澳门也是清一色的广府话。殊不知,澳门是个本土语言极为丰富的地区,其中当然少不了客家话啦。根据《梅州日报》的相关报道,澳门原住民中至少有10万客家人。有10万个客家人,你说该有多少个客家粄才够吃呢?

葡语的Pão具体产生于何时我们不得而知,但我想,它的出现,一定与客家话的“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不然不可能在发音和意思(尽管Pão现在的意思是麺包(统称),“粄”也逐渐失去了对麺包、包子和馒头的“控制权”)都如此相似!

综上所述,不管你是英国的bun还是法国的pain,不管你是日本的パン还是韩国的빵,统统都是从葡萄牙的Pão那里学来的。追本溯源,葡萄牙的Pão又是从客家的“粄”变来的。至于越南的bánh,我在以前的论文中专门写过,和客家一样传承了古汉语罢了。

往期回顾😊:

客家文化 | 罗鑫:萝卜【转发】

客家文化 | 罗鑫:AA制【转发】

客家文化 | 罗鑫:有关客家女性的称谓【转发】

客家文化 | 罗鑫:讲去就百零两【转发】

扫码关注我们

本文转自公众号“老米鴿”

编辑:柯岱宏

审读:林庭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