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甘于恩、邵慧君:广东四邑方言词汇特点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广东四邑方言词汇特点
甘于恩、邵慧君
一 引言
1.1 四邑方言是粤方言中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个次方言,《珠江三角洲方言综述》①认为它 是“珠江三角洲粤语中最有特色的一个支系”,应是平实之论。这从拙文《广东四邑方言语 音特点》②中也可以得到较全面的印证。本文接续该文探讨四邑方言的词汇特点。
1.2 四邑片的个性鲜明,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兼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笔者在《试论 客家方言对粤语语音的影响》③一文中已有所涉及。不过,客家方言的影响只是一方面的因 素,四邑方言之所以具有丰富多样的特性,还与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关,这些因素我们在探讨 四邑话的词汇特点时将作详细分析。
1.3 本文涉及的方言点与《广东四邑方言语音特点》一文略有不同,这些点是:斗门上横、 斗门斗门镇、江门白沙、新会会城、台山台城、开平赤坎、恩平牛江、鹤山雅瑶,共计八个方言点。
二 方言特有语词
2.1 方言特有语词最能体现方言词汇的个性特征。当然,所谓“特有”只是相对而言, 以四邑话为例,某些词语与广州话相比,应属特有语词,但对于客家方言来说,有是通用语 词。本节所称的“特有语词”,则是指在四邑片内具有一致性,而对于其他粤方言(非四邑 片)具有排他性的那些语词。而比较的重点,则侧重于那部分与广州话相异的语词。
2.2 四邑话的特有语词,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这三类,以名词为最多。
(一)在名词类中,四邑话与普通话、广州话的关系体现得较为错综,有些词语与广州 话相异而与普通话相同,如:黄豆(白豆括号内为广州话的说法,下同)、马铃薯(薯仔)、苦楝(森树)、 花蕾(花林)、葡萄(葡提子)、象(大笨象)、童养媳(心抱仔)、尼姑(师姑)等;还有一 部分词广州话、普通话说法相同,而四邑话则有不同的说法,例如:“闪电”除斗门斗门镇、 鹤山雅瑶外皆说“天霎”,“冰雹”除斗门上横、鹤山雅瑶外都叫做“鑿”,“石榴”各点说成“花 棯”,“胎盘”在台山台城、开平赤坎、恩平牛江三点说成“人仔里”,“尿壶”台山台城、开平赤坎的 说法是“尿瓮”(“尿壶”则专指小孩的尿具),“脚盆”开平赤坎、恩平牛江称为“脚钵”。不过,最具四邑话特色的,还是体现在与粤方言特有语词的差异上。换言之,粤方言有 不少语词与共同语有较大的差别,这部分语词带有较浓的粤语色彩,在粤方言的多数区域皆 有较强的共性。但在四邑片,却往往采用本片的独特说法,例如(=号表示与广州话等粤语 点的说法相同):
另外,“气量小”台山台城、开平赤坎谓之“针鼠”,“凸”谓之“努”[nu˥],“舒服”台山台 城、开平赤坎、恩平牛江三地说成“乐着”,这些都与广州话的说法不同。2.3 除了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外,其他词类(副词、量词等)也有少量特有词,如“故 意”江门、新会、台山、开平四点说成“行特”,“就要”台山、开平、恩平三点则说“好快”。
三 与客家话说法相同之语词
3.1 历史上客家话曾与四邑地区有较大的影响,现在仍在七县市的局部地区通行。因此, 四邑话中不可避免地会留下客家话的烙印,语音系统如此,词汇系统也不例外。
3.2 四邑话有些说法与客家话、普通话相同,如各点皆说“肩头”,不说粤语通用的“膊 头”;斗门上横、江门白沙、新会会城、台山台城、开平赤坎、恩平牛江六点说“阉鸡”,不说粤语通用 的“鏾鸡”;台山台城、开平赤坎、恩平牛江三点说“脱(衣服)”,不说粤语通用的“除”。这类 说法虽然也与普通话相同,但受客家话影响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四邑话与客家话的接触较之 与普通话多得多。
3.3 四邑话有些词语较有可能来自客家话,如“糕”曰“糍”,见于江门白沙、新会会城、 台山台城、开平赤坎、恩平牛江五个点,“下雨”说成“落水”见于除斗门上横外的各点,“猪食” 各点皆说成“猪馓”(不用粤语的通用说法“猪潲”),四邑话的这些词语在客家话中通用而 粤语甚少见。有的词表面上与粤语相同,但用法仍有差异,如“乳房”粤、客都说“脌”(广 州话[nin˥],写作“ ”),不过客家话“脌”还可以指“乳汁”,四邑话(除江门外)“乳房”、 “乳汁”都用“脌”,有较大可能是受了客家话的影响④。
3.4 粤、客两种方言表示雄性哺乳动物的词尾各不相同:粤方言“在动物的后面加上表 性别的语素‘公’”,客家方言则主要使用“牯”表阳性,“偶然用于人物”⑤。四邑话“牯” 尾颇常见,也是近于客家话,远于粤方言。例如:
四 与广州话部分相同之语词
4.1 四邑话毕竟是粤语的次方言,词汇与广州话既有相异的一面,又有相同的一面。不 过,在许多情形底下,这种相同往往又体现出“同中有异”的特点。
4.2 四邑话有些词从词源上看,与广州话是相同的,但读音差别却比较大,反映了语音 演变的不同特色。例如:
“乘凉”广州话为“敨凉”[tʻ lœ ],四邑话的 s-当从广州话的 tʻ-转变而来,虽然 tʻ变 s 的情形似不多见,但音理上仍有合理的解释:透母(如“敨”)在四邑话普遍擦音化,读 h, 而 h 和 s 皆是擦音,从 h 变为 s 是可能的。“老鹰”广州话说成“麻鹰”,四邑话的“牙鹰” 只在首音节的声母略有不同:从双唇鼻音 m 变为舌根鼻音,台山、开平的“牛鹰”则是更 进一步的演变——由a 变为au,增加了韵母 u(两点“牛”读au,四邑话大多无短元音)。“玩耍”不少粤语点说“嫽”,语音形式为[liu],四邑多为[lau],[lau]与[liu]当属同源,试比 较佛山市区读[lɛu],应是从 [liu]变为[lau]的中间环节。“妇”为古奉母字,广州话读“新妇” 如“心抱”,保留了古无轻唇音的特点,四邑话“妇”读为[fu],则是后来的演变。至于“跨” 广州话曰 [lam˧],四邑话曰[lap˧],韵尾都属双唇音,只是前者为鼻音,后者为塞音。
4.3 还有一些词语,广州话和四邑话尽管词性相同,用法和意义却有所差异。例如四邑 话“ ”指的是“睁眼”,广州话则是“瞪眼”的意思;“喊”广州话意为“哭”,四邑话却 意为“叫”或“向”[向他借]。
4.4 少数语词的“同中有异”则反映在构词方式上,请看以下数例:
“东西”类似四邑话的说法在南海沙头可以见到,写作“闲嘢”[hɛŋ˦jiɛ ],但[h-]这一音 节写成“闲”只是同音代替而已,本字暂不可考,因此,“东西”这个意思在广州话体现为 一个词素,而四邑话则是两个词素;广州话的“欢喜”在构词上是联合式,四邑话则为主谓 式;“角落头”与“角落索”的差异,仅在于词尾。
五 四邑话保留的古词古义
5.1 四邑话现仍保留不少古词古义,有些见于其他粤方言,有些则仅见于该方言。5.1 四邑话现仍保留不少古词古义,有些见于其他粤方言,有些则仅见于该方言。
5.2 四邑话和广州话一样,都保留了一些古语词,如“脖子”谓之“颈”,“锅”谓之“镬”, “戳”谓之“ ”(各点多写成“督”或“笃”),“倒[茶]”谓之“斟”,“捂住”谓之“揞”, “看”谓之“睇”,“喝”谓之“饮”,“宽”谓之“阔”,“[人]胖”亦称“肥”,这些在粤语 中都是比较通用的。还有一些粤语词,则仅见于部分四邑方言点,如“肋骨”谓之“ ”(恩 平牛江),“黑”谓之“乌”(江门白沙)等;有些古义在特定的词语中欧保留(部分保留), 如“黑”谓之“乌”尽管见于江门白沙,但“黑豆“在江门白沙、新会会城、台山台城、开平赤坎和 鹤山雅瑶五个点中仍称为“乌豆”。
5.3 四邑话保留的古语词,有些则在其他粤语中比较少见,一下略举几例:
“蟾蜍”古汉语为联绵词,四邑话的“蠄”[k]实际上是“蟾”的变音;“筷子”古汉语 曰“箸”,四邑话虽已通用“筷子”一词,开平、恩平、鹤山仍用“箸笼”,保留着“筷子”5 的古义。
六 来源不明之语词
6.1 四邑话还有部分语词“身份”不太清晰,我们暂把它们称为“来源不明词”。主要情 况有两种:一种是由于音变造成来源难以断定,另一种属于较早期的说法,但同样无法追溯 其源。
6.2 音变往往使得人们对共时的语词产生“似是而非”的感觉,一时难辨其庐山真面目。“鸡肾”一词在各点的说法便是一典型的例子:
东莞莞城、宝安沙井都有“鸡近”(“近”读 k-)的说法,笔者曾怀疑“近”是“肾”的音 变,“肾”的音韵地位在臻开三禅上轸韵,按规律应如广州话读为[sɐn ],不过也有的粤语读 为送气的 ts-,如澳门市区、南海沙头读为[kɐi˥ tsɐn ],顺德大良、三水西南读为[kɐi˥ tsɐn ],似乎 是从 ts-变来的。但是,类似“鸡近”的读法,在客家话、闽语中都有,如东莞清溪的[kai˧ k ɐn˧]、厦门话的[kue˦ kian˩](《厦门方言词典》认定[kian˩]的本字为“胘”)、福州话的[kie˥ kie ],不知粤语读送气[k-]的“近”是否便是闽语的“胘”?
“门槛”粤语多称“门[tsam ]([tsan ])”或“地伏”,恩平牛江则称“门等”[mɔn˨ taŋ˥], 闽南话称“门槛”为“门橂”(厦门[bən tai˧]、泉州[bən tũi˧]),恩平的“等”似是“橂”, 但恩平方言如何接受闽方言词,则不得而知⑥。
6.3 有些日常生活较常用的语词,四邑话与广州话的说法显示出明显的差异,但周边地 区的粤方言仍可见到。这一类当是较早期、较具方言特色的词语。例如:
上述词语并非四邑话所特有。“疲劳”说成“夠”,尚见于其他粤方言,从化城内说成“好 夠”,三水西南、高明明城说成“夠癐”,南海沙头则径说“夠”;“臭虫”粤方言多称为“木虱”, 以 k-p-作双音节开首的说法尚见于客家话,如东莞清溪、深圳沙头角溪读作[kɔn˧ pi˧](写作“干 瘪”),从化吕田读作[ku˦ pi˧],当是同源词,不知是谁影响谁⑦;“顽皮”说成[kai]或[kuai], 见于珠海前山[k ]、中山石歧[k ];“祖母”称“阿人”,不知是否与旧时称“婆婆”为“安 人”有关:南海沙头、顺德大良分别作“阿人”、“阿仁”,与四邑的说法相同;“蝴蝶”有类似 “崩沙”的称说,则见于高明明城“冰沙”[pəŋ˥ sa˦]。
七 余论
7.1 从词汇的整体演化格局看,四邑方言还有以下四个特点值得注意。
7.2 四邑话单音节词相对多于广州话,表明四邑话双音节化的速度比较缓慢。请看以下 例子:
7.3 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广州话不少词语现已接受了普通话的说法,具体体现为反映 现代生活的新概念、新语词较为通行。相对而言,四邑话则保留较多传统的说法,如“竃下” 或“下间”(厨房)、“天霎”(闪电)、“书馆”或“馆仔”(学校)、“翻馆”或“去馆”(翻学 =上学)、“唔识字”(文盲),有的甚至带有迷信的色彩,如把“虹”称作“龙孔”(斗门上横、 斗门斗门镇)、“镬耳”(新会会城、台山台城)或“镬耳龙”(开平赤坎、恩平牛江)。有些词语广州话 是新、旧用法并用,而四邑话则偏向旧的用法,如广州话既说“星期”、“彗星”,也用“礼 拜”、“扫把星”,四邑话多仅用后者。
7.4 平行的说法在四邑话中相当多见,以四邑话的代表方言台山话为例,在我们调查的 1400 条词语中,两可的说法占了近 80 条,比例达 5.7%,这不包括有些两可说法在调查时 可能被遗漏。而与广州府片临界的江门、斗门、鹤山等方言,这种情形则更严重。这种现象 表明本地固有说法不够稳定,容易受外来语汇的影响(主要是广州话)。以下是几个较具代 表性的例子:
“怀孕”广州话说成“有身已/大肚”,“四眼”的说法则见于香港锦田、番禺市桥、顺德大良 等点,因此“戴仔”较可能是四邑话固有说法;“阿爹/阿爷”是四邑话原有的用法,“阿爸” 大概是作为新词传入四邑话的,这从鹤山雅瑶一点可以看得很清楚:鹤山音系原无 p 声母,但 “阿爸”却读为[a˧ pa˥],显然直接采纳了广州话“爸爸”[ pa˥]后一音节的读音;四邑话 “乳房”“乳汁”不分,皆曰“脌”,故江门“食奶”的说法是外来的;“扑克”称为“ 牌” 源于英语的 pair⑧,但直接的源头恐怕还是广州话,“博架”一词则系英语 poker 的音译。
7.5 在四邑片中,以台山、开平、恩平三处最能体现本片方言词汇的个性特征,也就是 说,台山、开平、恩平是四邑方言的核心层,随着范围的向外扩展,这种个性特征便逐渐减 弱。这一特点在我们论述的以上各节都体现得颇为突出,当然,这与其他语言因素(粤语广 府片、客家话)的影响不无关系。江门白沙、鹤山雅瑶皆处于四邑片的边缘地带,不但词汇上深受广府片的影响,语音上也带有广府片的色彩⑨;新会、斗门三点居于中间,所受影响相 对较弱。
【甘于恩,任职于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邵慧君,任职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原载《第七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方言》增刊,商务印书馆,2000 年第一版)
END
撰稿|甘于恩、邵慧君
本期编辑|黄银飞
本期审读|章策
本期责编|老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