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聚散有缘,用心治学——游汝杰先生在八十寿辰师生聚会上的感言【转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上教语言学 Author 杨文波 整理
本文转自“上教语言学”公众号
书
与
人
编者按:复旦大学游汝杰教授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语言学丛书”的编委之一,也是上海教育出版社语言文字著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在长期的教学和学术研究中,游老师对上海教育出版社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先后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上海话音档》《汉语方言学导论》《汉语方言学教程》《吴语方言学》等著作,曾担任学术集刊《吴语研究》主编。在游汝杰教授八十大寿之际,我们祝他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本文据游汝杰教授在“游汝杰先生80寿辰师生聚会”(2020年8月23日,上海经世书局)上的现场发言视频整理,略有删节。
(影像集锦,由游汝杰教授学生制作)
首先感谢大家冒着高温前来参加这个聚会。我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那一年出生的,具体出生日期应该是七月初三,我们那个时代登记户口都是讲阴历不讲阳历的,讲阳历是50年代之后的事情了。后来到上海之后要办身份证,我要求出生日期改为阳历8月25日,可以根据万年历查考的。派出所说我们没有万年历,只能根据户口簿上的记录登记为7月3号,如果要改,必须由原生地派出所出证明。我嫌麻烦,就不改了。
过几天我虚龄就80了。我这80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温州18年,然后到杭州也有18年,之后到上海待了44年,在上海待的时间是最长的。到上海来之后,我觉得一个美好的事情就是我们大家有缘分相知相识,在一起切磋学问,嘘寒问暖。现在回想起来80年光阴飞驰而过,时间过得很快,特别是退休之后的最近10年。我记得十年以前我70岁的时候我们曾经在校门口拍了一张照片,那张照片一直放在我书房的书橱上面,经常可以看到,想不到时间(过得)那么快。许多事情没有做完,已经垂垂老矣,时常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寿辰师生聚会现场,2020年)
刚退休的时候,我想退休之后干什么事情好,首先想到的是要把一本书要写完,就是《汉语方言学史》。退休之前中华书局跟我签过一份合同,这本书交给他出版。合同到期时我却没有交稿,因为这本书原是研究生课程的讲稿,还很不完备,我后来又申请上海市社科基金,想增补一些内容,但是拖了几年还是没有写成。所以想退休之后来继续写,但是没想到退休后又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一直拖到今天还没有最终完成。
去年商务印书馆跟我约稿写书,他们有出版一套丛书的计划,是一套跨学科的语言学丛书,包括像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之类的各种跨学科研究。其中有一本文化语言学,因为文化和语言的关系也是跨学科的,他们可能认为我以前写过《方言与中国文化》,现在是不是可以写成一本《文化语言学》。那本《方言与中国文化》是1986年出版的,没过几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约稿写一本《中国文化语言学》的教科书。我不想内容与《方言与中国文化》重复,但短短的几年学术积累也不多,所以最后只能写成薄薄的一本《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现在商务印书馆约写《文化语言学》,我想乘机增订这本书。这个增订本和《汉语方言学史》能不能写成,现在还不知道。刚才说心有余而力不足,反正努力去做吧。
(周振鹤、游汝杰著《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
刚才讲到我们大家在一起是缘分。我虽然不是佛教徒,但是我对缘分这个讲法还是比较认可的,我现在的感觉是,缘分对人生来说还是很重要的。我现在讲一个缘分的故事,我自己的故事。
曾经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会想到搜集传教士的方言圣经和方言学著作?当年这些资料还是很罕见的,现在已经很多了,网上也有很多,不稀奇。这件事情的来历是这样的。
我在80年代初的时候,参加许宝华老师的《汉语方言大词典》项目,这个项目我做的(工作)是很少的。当时许老师叫我去找一下浙江省六十年代调查的方言词汇。这些原始调查资料保存在浙大傅国通老师家里,我去他家里摘录了一些特色方言词汇,又摘录一些地方志记录方言词汇。这个大项目,我做的工作是很少的。
还有一件事情,许老师说要搜集一下近代吴语资料,这里面有传教士著作。当时也没有刻意地去寻找,能够找到的就把它复印一下。这些资料很难找到,这些著作以前大部分是在上海出版,出版之后每种五本存放在“样书间”,但是样书间在文革的时候烧毁了。徐家汇藏书楼应该也有,但当时还没有对外开放。我想起我在杭州的时候,去拜访过姜亮夫先生,姜先生是敦煌学者。他有一次跟我讲起,他在年轻的时候,跟王力先生一起法国留学,他到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找敦煌的手卷,他说他每天去给手卷拍照,每天带两个面包进去,开馆时进去,中午吃一点面包,下午闭馆时出来,两三个月时间,他拍了2000张左右照片,后来带回国。我想要向姜亮夫先生学习,到国外去寻找传教士著作,但当时这只是一个念头而已。
过了几年,京都大学的平田昌司先生说日本有一个学术振兴会,你可以申请到日本来做研究,但是需要日本有一个发起人,他说他可以担任发起人,要做什么研究你自己看,你自己出个题目就可以。我想机会来了,就说我要到日本去找传教士资料,他就同意了。1995年这个项目开始了,日本各大学的接待人员和工作人员非常热心,我的工作也非常顺利。
我想这些传教士资料很多不在日本,而在欧美,所以后来又申请一个叫“丰田基金会”的项目。那时候国家社科基金应该已经有了,但是经费不多,也没有重大项目的说法。当时的规定是到国外去开会或访问,需要国外单位的邀请信。我虽然申请到丰田基金,但国外没有单位邀请我去,是我自己要去。怎么办?
后来想起欧盟驻中国大使魏根深(Endymion Wilkinson),他要写一本《中国历史手册》,其中有关汉字部分,他想讲一讲方言文字。我写过一本《汉语方言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初版),里面有一节是讲方言文字的,他说在别的地方没看到过,想跟我交谈一下。他就从北京到复旦大学来找我,我们相约在校门口见面。他找我的时候带了两张照片,是《方言与中国文化》这本书上的作者照片。这本书的作者署名是周振鹤在前、我在后,照片是我在前、他在后。所以他在门口虽然已经见到我,但是等了半天还不能确定是不是我,不敢跟我打招呼,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来找我,后来他给我看照片,才联系上。
(游汝杰著《汉语方言学导论》(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
这件事已经过去几年了,现在拿到丰田基金,我想起能不能请他写一封推荐信,他很快就寄来推荐信。这样我就凭他的推荐信,顺利申请出国,访问了英国圣经会、瑞士巴色教会和美国圣经会及国外各大学的图书馆,复印了大量传教士的方言学著作。有一年从美国回上海,行李中有一袋从伯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复印的传教士资料,放在出租车上。途中下车打公共电话,返回时发现出租车已载行李逃走。这些复印资料中最珍贵的是1850年的手稿本《上海话课本》,好在我在美国的时候,曾将此书复印一本给张洪明。张洪明得知此事,又重新复印一本给我。后来依据这些从国内外搜集的资料写成《西洋传教士汉语方言学著作书目考述》一书,这本书的增订本计划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这就是我说的缘分的故事,各种各样的缘分,没有缘分,许多事情都做不了。我跟你们在一起,我觉得真的是很开心的。有缘分大家才能在一起。我的想法是,人生就是由缘分加个人的努力构成的。我后半生有缘与大家相识,因此增添了人生的色彩。所以非常感谢大家。
游汝杰教授部分著作
(部分图书点击图片有购买链接)
1992
汉语方言学导论
1994
上海话音档
1998
上海话音档(重印本)
2000
汉语方言学导论(修订本)
2004
语言接触论集(主编)
2004
汉语方言学教程
2011
吴语研究(第六辑)(主编)
2014
吴语研究(第七辑)(主编)
2016
汉语方言学教程(第二版)
2018
汉语方言学导论(修订本)
2018
吴语方言学
本期编辑:黄莉莉
审读人员:陈敏华
责任主编: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推荐:
学人 | 黄伟亮:《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方言与文化调查研究》前言
学人 | 约定俗成:考本字的目的与基本原则——李永明教授访问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