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景点(音频)| 唐若石:福州泛船浦教堂(福州话)
福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城市,有人说,它的城市风貌留下了封建主义(鼓楼区三坊七巷)、资本主义(台江区上下杭)和帝国主义(仓山区,因为鸦片战争以后,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之一,仓前山设立了各国领事馆、外商洋行、教堂、教会学校、医院等)的痕迹,今天就给大家介绍有欧洲建筑风格的泛船浦天主教堂。
“泛船浦”原来叫“番船浦”, 福州人有个俗对:走马仓前观走马,番船浦内看番船。上联说的是仓前山南面在清光绪年间被辟为占地达250多亩的跑马场(现在改成运动场)。下联就是指原来的地名。因为明弘治年间(1498年)将中洲无偿割让给外国人开辟新港,以便外国船停泊而得名,后谐音改称“泛船浦”。
02
福州明朝就有教堂,因为清康熙至道光年间,清政府实行禁教,闽浙总督驱逐外国天主教传教士,有的天主教堂被查禁、没收改为关帝庙。福州成为通商口岸后,传教士接踵而来,恢复传教工作。清同治三年(1864年)福建省通商总局以泛船浦民田抵换原来被没收的教堂,就在这里盖了教堂。
1932年,将旧堂拆除重建,设计师是法国人,因此教堂混合了哥特式和法国式(罗马式)的建筑风格。教堂外墙用青砖砌造;堂身整体为十字型,长60.2米,宽19.52米,面积为1371.4平方米,可容几千人。主堂北端,建有20多米高的楼,楼顶竖立近3米高的十字架。塔楼装有法国进口大钟,昔日报时声扬十余里,号称“江南第一大堂”。
03
教堂内两边并立11根直径约为1米的欧式水泥柱,堂顶呈拱形穹窿,缀以星辰。设计上,教堂的拱状天花实际上不承屋顶重量,拱顶内部的三角屋架才是真正的受力体,屋面荷载通过三角屋架传向墙、柱、地面,这种西式正统的肋骨拱顶从未在本地出现过。
教堂还经历了一件奇妙的事。2008年因道路建设需要,教堂背后的神父楼不得不进行迁移。考虑到其为文物,故有关方面选择了整体平移的方式来迁移该建筑。经过一个多月平移80.7米后,安全抵达指定位置,开始进行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转身”,由原东西朝向变为南北朝向,最终与主教堂平行。
04
该教堂在1946年福州教区升格为省总主教区后,成为福建天主教主教区总堂所在地,至今仍为福建最大的天主教堂,为福建省、福州市天主教总堂。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往期精彩内容链接
1
END
1
文字图片|唐若石 音频|唐若石
本期编辑|闫景瑞
本期审读|宋敏昱
责任编辑|老甘
别瞅了
快关注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