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民俗(音频)| 任佳齐:襄阳丧葬文化掠影(湖北襄阳话)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

                                  ——高尔基


襄阳人对丧葬文化非常重视,它不单单是蕴含了对死者的缅怀,还有对生者的祝福。


寿器

寿器即棺材、棺木。旧时,兴土葬,人年龄大了,就让儿女们为自己准备好寿器,也叫盖房子,据说可以保长寿。做寿器的木料,多选用杉、柏、楸等树,有“千楸万柏,杉木难得”之说。

落气

人停止呼吸,叫落气。襄阳人喜欢落叶归根,快落气之前都会把人带回老家,不想死在医院。带回老家之后子孙后辈都要在床边守候,尽尽最后的孝道,但是也不能围得太紧,以便让亡魂升天。落气之后,要把死者的嘴巴合上,拳头掰开,保持体态安详。

哭丧

亲人离去,伤心痛哭是免不了的。边哭还要边喊,表达对死者的思念。

穿衣

死者穿的衣服称寿衣,可以是死者生前自己缝制,也可到寿衣店购买。寿衣一般为3件、5件、7件,“穿单不穿双”,是为了避开祸不单行。丧服可以请人帮忙穿,子孙后代也可自行帮逝者穿衣服。外用黑色布,内用红色布或白色布制作。外面黑色是阴间的通行色,内里红色、白色,是带给后辈红红火火的日子,要求后辈清清白白地做人。

入殓

将死者放入棺材,叫“入殓”。寿器底部放入钱币,死者在寿器里仰躺,口中含一枚钱币(忙碌了一生不能缺钱;来生来世不能受穷),面部盖上纸钱,后将棺盖盖上。入殓后,子女们把死者生前用过的物品绑成一捆,背到离家较近的十字路口,烧掉。这样做,说是可将死者的物品送到阴间,死者继续享用。

灵堂

灵堂是停尸、放棺材、供人祭奠及孝子守丧的地方。一般设在堂屋里,叫寿终正寝。

棺材放在灵堂的中间,头朝外,脚在里。棺前放小方桌,方桌中间靠棺材处,放死者遗像;方桌上放供香烛、供香馍、或全猪全羊等。方桌前地上放一个瓦盆,要不停地烧纸钱(据说人死了之后,要到阴曹地府,但在去的路上,有不少小鬼设卡阻扰,烧纸钱给其用,才放死者过去)。

吊孝

死者遗体一般停放三天,也有停放五天或七天的。孝子贤孙们披麻戴孝,或缠白孝布,腰系白孝带,脚穿白鞋。来人吊丧时,快到的时侯放鞭炮,主人家由督管陪同,带上唢呐乐器班子出来迎接客人。客人对亡者鞠躬磕头时,长子也要对着客人磕头,叫“谢孝”。客人烧纸钱(火纸)、燃香时,长子要帮客人点燃。

游棺

出殡前一天晚饭后,将棺盖打开,死者脸上盖的纸钱(火纸)拿掉,亲友绕棺材慢行,左三圈,右三圈,瞻仰遗容,称为“游棺”。

出棺、送葬

出殡俗称“出棺”。第三天(或第五天、第七天)的早上,由十六个壮汉,用绳绑扁担扛起棺材。送葬路上,长子手捧遗像走在棺材前面,其他人依次跟在棺材后面,棺材后面的第一人是死者的二儿子(或其他近亲),手端筛子,筛子里面放供香馍、米饭、酒。唢呐乐器班子吹个不停,沿路放鞭炮,撒纸钱。由专人拎一筐棉花籽,不停地撒,意思是让亡灵通过棉花籽,找到回家的路。

下葬

棺材抬到墓地后,绕墓穴转一周,让死者踏看“地方”,熟悉环境。棺材入葬前,孝子们要将事先准备的祭土,放入墓底,然后鞭炮齐鸣,下棺培土。孝子贤孙们用铁锹各挖三锹土,放入墓中,然后返回家里招呼客人,由主人请的帮忙人,把坟堆好。

现代社会,早已不提倡大操大办,与其厚葬,不如厚养。丧葬文化,如今正一点点的消逝,古时的条条框框放到今日已经不合适。但孝道之根不可弃,重拾孝道,依然是当今丧葬文化的重中之重。









(向上滑动启阅)

请不要在我的墓前哭泣

【美】玛莉·伊丽莎白·弗莱

请不要站在我的墓前哭泣
我不在那里,我并没有睡去


我是激扬起的春风,千丝万缕
我是雪地里的钻石,熠熠生辉
我是温暖的阳光,亲近着稻谷
我是秋季里的细雨,轻轻柔柔


当你清醒于早晨的安宁
在鸟儿幽静的盘旋中
我奔放着飞升的激情
而在被点亮的黑夜里
我又是释放温柔的朗朗群星


请不要在我的墓前悲泣

我不在那里,我并没有离去









=往期精彩=

美馔新语(音频)| 涂雪雪:家乡的腊肉(驻马店大林话)

重庆风彩(音频)|赵晗啸:作曲家刘雪庵与《何日君再来》(重庆铜梁话)

方言与美景 | 祁晓雨:风物新疆(哈萨克语 维吾尔语 乌鲁木齐官话)


音频、文字|任佳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期审读|吴蔚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保护母语方言,

你我共同努力!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