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影视(视频)丨林诺舟:闽语电影文化综述
由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闽
南
电
影
闽语电影文化综述
电影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因应新的技术创造的一门新艺术门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电影文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更是有突飞猛进的表现。伴随着中国电影发展的还有中国的方言电影,本文就闽语电影的发展历史做简要的介绍。
戏曲电影
我国传统戏曲有悠久的历史,电影在中国的发展也和戏曲有许多交集。闽语区的戏曲也不例外,新中国建立以来,影响较大的戏曲电影有泉州梨园戏《陈三五娘》、潮州潮剧《陈三五娘》、莆田莆仙戏《团圆之后》。
陈三五娘闽语闽南区泉漳片
1956-1957年,福建省闽南戏实验剧团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传统梨园戏剧目《陈三五娘》。此部电影当时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其特点在于根据传统演出,又加之现代技术的升华。这部电影当时在国内取得非凡反响,上海甚至摄制了普通话版本以向全国推广,后来潮剧的同名电影的拍摄,也受到了此版《陈三五娘》的影响,主演甚至到泉州学习过。
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4411i7WK?from=search&seid=3984534853871250257
陈三五娘闽语闽南区潮汕片
《陈三五娘》的故事明代就已经在闽南和粤东的闽语区广泛流传,1961年,广东潮剧院在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了潮剧《陈三五娘》电影。此次拍摄的电影在潮汕地区和海内外有巨大的影响,时至今日,这一版的《陈三五娘》仍然在网络上有很高的点击量,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曾提及主演姚璇秋,对潮剧给予高度评价。
团圆之后闽语莆仙区
《团圆之后》是福建省仙游县鲤声剧团1960年前往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莆仙戏电影。是根据传统剧目《施天文》改编的。《团圆之后》是莆仙戏中一个影响非常大的剧目。周恩来、刘少奇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观看过《团圆之后》的实地演出。田汉认为,《团圆之后》可以列入世界悲剧之林。
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E41127vq?from=search&seid=13016092867323706104
一般电影
厦语片系列
解放前就开始出现服务于世界各地闽南人的闽南话电影,因为多采用厦门话,故称之为厦语片。这类电影虽然采用厦门话,但多不在厦门制作,而是在上海(持续至解放)、香港制作,并在港台、海外华侨聚居区上映。这类电影的制作持续了数十年,对海外闽南华人的影响十分深远。
台湾闽南话电影
台湾旧属福建省,主要的方言是闽南话。闽南话电影在台湾的发展历史也十分悠久。台湾光复之后,闽南话电影在台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当时的闽南话电影拍摄周期短,产量大。上世纪后期之后也出现了一批闽南话占主要对白内容的电影,如《悲情城市》、《人生一台戏》等。
当代闽语电影
这部分选取近年来的两部电影进行介绍。
爸,我一定行的
闽语闽南区潮汕片
《爸,我一定行的》是2018年上映的潮汕话电影。以小镇青年369的成长历程为故事的主轴。其故事情节贴近二十一世纪初年轻人成长的现实和潮汕地区的民风民情,十分贴近群众生活。2018年夏季上映后,在潮汕地区影响甚大。
蕃薯浇米
闽语闽南区泉漳片
《蕃薯浇米》是于2020年年初上映的闽南话电影,故事主要聚焦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境况。全片基本都采用闽南话对白是其主要特点。电影在泉州取景,当地群演各自的口音原汁原味地带入了电影。
这两部近年来涌现的闽语电影都有几个特点:关注社会上特定的群体、着重体现地方民俗、贴近群众生活。我们希望接下来的方言电影也积极关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在体现地方文化的同时注重与本方言区以外观众的共鸣,希望未来的中国荧幕上有更多方言电影的身影。
往期推荐
文字丨林诺舟
编辑丨芝山氏
审读丨林诺舟
责编丨老 甘
投稿邮箱丨jnufyzx@163.com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保护方言资源,你我共同努力
长按识别扫描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有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