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舞蹈(音视频)|张蔚昕、马韵莹:木屐声声,回响西关(广州话)
广府木屐
木屐,简称屐,是一种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木屐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是隋唐以前,特别是汉朝时期的常见服饰,在中国,是汉服足衣的一种,是最古老的足衣。其名来自中古音“屐屉”,常称作木屐,使用于室外。后传入日本,在日本流行至今。若鞋面为帛制成,则称为帛屐。牛皮制作则称作牛皮屐。木制底下是四个铁钉,耐磨、防滑。
广州老西关与木屐
在广州老西关,有许多由青石板铺成的小巷。小时候的老广们时常穿着木屐在青石板路上行走嬉戏,木屐在老广心目中是一种特殊的象征与情怀寄托。原来广州气候潮湿,炎热,在这里生活久了,很多人会得脚气,俗称“香港脚”。治疗“香港脚”,要么赤足,要么穿木屐,木屐吸收脚汗,透气。穿一阵子木屐,“香港脚”不治而愈。
那时候广州大街小巷穿梭的人们都穿木屐。一双好的木屐,除了木料上等之外,还反复涂了清漆,上边钉了一块似布非的料,好一点用皮。木屐用各种木料做鞋底,上边钉一块料,脚往里面一套,方便又舒服,木屐可以是原色或五颜六色,早年广州上下九一带,商店卖木屐摆一溜的,各种颜色,各种木料都有,可好看了。走在西关用条石砌起来的街道上,发出“嗒嗒嗒”的声音,清脆灵动。50年代,广州一大批从中国北方南下移民,看大街上着木屐的市民,如看稀罕物一般!没过多久,北方南下的移民也喜欢上木屐了。
现在青石板铺成的老街越来越少了。广州城里,这清脆、闲适的声响已经被那纷纷扰扰的现代化所取代。那些被埋葬了的青石板上的木屐声了,已经成为一段被尘封的过去。在广州街坊们的心里,它永远也不会消失,将会一直萦绕在我们内心的深处。
西关风情舞蹈
西关,位于广州城的西城,也是历史上广州古城西门外重要的军事、经济、交通要地,格外繁荣。
“西关小姐”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部分出身西关中上人家,既受到传统礼教的影响,又接触了新的思潮,稍具开放意识的知识青年女性。特定的时代、社区环境和家庭背景,决定了“西关小姐”这一族群的属性和特征。
“西关小姐”有文化,有知识,举止斯文大方。她们可以活泼地说笑,却从不会光着膀子见人,上街时,衣袖必略长于肘。她们不梳辫子,也不烫发,梳着有刘海的短发。她们能和男朋友一起上街,但若谈婚论嫁,仍需凭媒问聘。她们萌发自由的追求,也具有开放意识,但依然留有旧传统的长尾巴。
《西关风情》舞蹈出品自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舞者用她们的舞姿为我们展示一幅西关风情图,穿着木屐演绎出西关小姐的形象。
往期推荐
美馔新语(音频)| 龙祉均:广式牛三星汤(广州话)
方言与民俗(音频)| 曹海曼: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广州话)
方言诵读经典(音频)| (清)谭敬昭: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广州话,诵读:黎秋婷)
图片来源网络
撰稿:张蔚昕
编辑:马韵莹
审读:宋敏昱
责编:甘于恩
保护母语方言,
你我共同努力!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