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 | 张玉金: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一)【转发】
由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的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注:以下文章转自“古代散文”公众号
阅读原文: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张玉金老师口述史
张玉金老师——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从事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古文字学和汉字学研究。
(一)
百学须先立志
我读中学时正赶上文革,没学到多少知识。高中一年级学了点数理化,高二又赶上了教育改革,取消考试上大学,改成为农村的需要培养人才。我老家在农村,农村需要什么呢?——赤脚医生[1]。
在我们高二那年,学校办了赤脚医生班,教授医学知识。我进入这个班学习而且学得不错,高中毕业后被直接任命为村里赤脚医生。
后来我又当了民办教师,一方面是因为我不是从正规的医学院出来的,没有经过专业化的训练,只是在高中的赤脚医生班上学过一些,医学方面还是不太专业,觉得当赤脚医生不适合。而且当时我们村里正好要办中学,他们可能觉得我在其他知识方面也学得很好,就将我从赤脚医生调到中学里当老师。
张玉金老师
那时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下乡接受再教育,很多知识青年来到我们村里,而且成立了知识青年点,一开始青年点盖在我们村里,后来在我们村北边比较远的地方专门盖了个砖瓦房,让知识青年在那里生活。那时知识青年要参加劳动,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有些知识青年水平挺不错的,我记得有个知青跟我讨论一些物理问题,题目还很深奥。但多数的知青文化知识没好好学,我跟他们比起来,知识不比他们少。
在知青点需要写一些大字在墙上,像“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都是我去帮他们写。按道理,应该他们自己来写,但是都让我去给他们写。我记得当时的村书记挺喜欢我写的字,陪着我往墙上写。
大字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考大学那年是1977年,是粉碎四人帮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在此之前都是通过推荐上大学的,根本没有高考这一说。上大学要推荐,当时推荐也要走后门,要有人脉才能被推荐。
恢复高考之后,我还有点犹豫,因为在高中学的知识太少了,只在高一学了点数理化,后来去上赤脚医生班、学水泵抽水原理等。但我的高中老师很鼓励我参加高考,当时他说如果是在过去,我能考上北大清华,所以我到现在都非常感谢那位老师。
下定决心准备高考时,我原本想报考医科大学,因为我当过赤脚医生。但是医科大学是理科,我高中数理化没怎么学,最后没办法就只能报考文科。文科考语文、数学、政治、地理、历史等,我语文的基础还不错,但数学很多没学过,没学过就自己现学。
1977年恢复高考(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记得很清楚的是微积分,微积分没学过,但高考要考。我觉得我是很幸运的,我复习的那本书有一道微积分题,我开始不会,弄懂之后就记住这道题。结果高考时就考了这道题,而且占的分值还挺多。
考语文时,作文写得洋洋洒洒,我还记得当时文言文考的是《列子》里面的一篇文章——疑人偷斧,说的是有个人斧头丢了,怀疑是邻居偷的,后来自己在别处找回斧头,又怎么看邻居都不像是偷斧的人。
在我们那个年代,中文系是最热门的,财经学院在当时都没多少人知道,历史也比较冷门。
当时我报考的是东北师范大学。进入东北师范大学的录取线后还十个录取一个,加上那一年是积累了十年的高中毕业生一起考,竞争相当激烈的,最后我考上了也算是比较幸运。
东北师范大学(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分农民身份、工人身份和干部身份。上了大学,成了大学生就成为国家干部,接受国家干部待遇,变成非农业户口。
读大学时国家发补贴、免费发教材,住宿吃饭都不用学生自己花钱,而且每个月每人发4块零花钱,当时4块跟现在真是不一样,4块的价值很大,国家给予大学生的福利待遇很好。
我们那时的大学生有种自豪的感觉,出门都愿意戴校徽——东北师范大学的校徽,出去的时候别人看到校徽都很羡慕,因为大学生在当时是凤毛麟角。
考上大学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从小树立志向,想着要有所作为,不想只是平平淡淡地过完一生,一直在探讨出路。
当时当军人是令人羡慕的,高考出现之前参军也是一条出路,于是我就想去参军。但后来因为眼睛近视,不能参军。恢复高考之后,虽然有过犹豫,但最后还是坚定自己信念,考上了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校徽(图片来源于网络)
通过这个经历,我知道人需要有志向,不应甘于平庸。有志向和没志向是不一样的,明确志向后平时就能多做准备,机会来了就能抓住,这是第一点心得。
第二点心得就是一遇机会就要及时把握,不要犹犹豫豫、止步不前。假如我没参加高考,那我现在是什么情况就很难说。所以要对自己有信心,就算这件事我好像没什么把握,也要敢于尝试,万一成功了呢?
第三个心得是平时要有准备。像我当年读高中的时候,上大学要靠推荐,还没有高考这一说。但我平时爱看书,高考时我能取得比较理想的语文成绩也得益于看书的爱好。数学容易突击,但语文不行,平时要有积累,做出决定后临阵磨枪,平时积累和临阵磨枪相结合是成功的一个重要方法。
(未完)
注释:
[1]赤脚医生,是上世纪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期开始出现的名词,指一般未经正式医疗训练、仍持农业户口、一些情况下“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
往期回顾:
学人 | 陆俭明:要有问题意识,更要有未来意识 ——小议未来的中国的语言研究和语言生活【转发】
学人 | 童嶺:平田如棋局 ——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平田昌司教授訪談録【转发】
本期排版:邱煌明
本期审读:黄夏东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