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非遗(音频/视频)| 徐萌:川北民俗舞蹈:翻山铰子(四川巴中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1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08年,翻山铰

成功申报为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钹到铰子:

“翻山铰子”是一种挥舞和击打铰子(铜质小镲)的男子舞蹈。“铰子”既是乐器,也是手中的道具。

“铰子”实际上是巴山人对钹[bó]的俗称(钹,民间称镲,打击乐器)。这可能是因为两片钹打击的时候形似饺子,因此变称“铰子”。舞者双手各持一只“铰子”,两只铰子的系带一长一短,长绳铰子越长难度越大,现在艺人一般可打一米多的长绳铰子。


铰子打法:

  来看一段视频就知道啦~

   

翻山铰子舞技巧性强,一般以单人或双人表演为主,后来发展了多人表演形式。在平地上表演的铰子统称为“平地铰子”;揉合民间杂耍技艺在方桌和长凳上表演的称为“高台铰子”。

平地铰子

(图源 平昌县文化馆)

高台铰子

(图源 平昌县文化馆)


历史起源:

“翻山铰子”发源于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的七涧岩,初传于营山明德乡。据老辈民间艺人讲述推算,翻山铰子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咸丰七年(1857年),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

翻山铰子起源于傩戏。很久以前,每当逢灾遇害时,人们便请巫师跳翻山铰子,而铰子就是他们的法器,巫师边打铰子边作法事,以达到祭神、驱邪的目的。

清朝末年,平昌县龙岗乡的铰子艺人对铰子进行改造,逐渐在婚嫁、寿诞等各种喜事中广泛演出,用来烘托喜庆热闹的气氛,变娱鬼为娱人。

建国后,尤其是在解放初期的土改中,农民们庆祝翻身时,翻山铰子抒发了他们无比强烈的翻身感,曾被誉为“翻身铰子”。

后来,翻山铰子逐步发展成为“跳喜不跳丧”的特定形式,特别是迎娶新娘一定要有吹打铰子的队伍相随,因而当地有“离了和尚不念经,离了铰子不送亲”的说法。

翻山铰子艺人在刷铰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铰子表演戳视频↓

 翻山铰子是汉民族舞蹈中十分独特的表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巴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和文化习俗,代表了川东北汉民族的精神风貌。传承和传播翻山铰子,既是对地方民俗文化的珍视和保护,也是对川北人民精神文化的挖掘和发扬。

现在川北人民不仅把翻山铰子跳到了更大的舞台上,还创编了适合少儿、成人强身健体的版本,如“少儿铰子”、“成人铰子”、“老年铰子”、 “舞台铰子”、“广场铰子”等多种版本,将翻山铰子这一汉民族民俗文化遗产继续传承光大。




文字 | 徐萌

音频 | 潘星月

图片视频 | 来源网络(侵删)

方言点 | 西南官话川黔片成渝小片

本期审读 | 吴雯欣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推荐

方言与民俗(音频)丨李思学:绵竹年画(四川绵竹话)

方言与景点(音频)| 李凤莲:成都东山五场之西河场(四川成都客家话)

乡音山水(音频)| 方舒雅:蜀南竹海——爱上满眼苍翠与无限宁静(四川宜宾翠屏区话)

美馔新语(音频)|徐萌:啥子?你竟然没听说过豆瓣儿!(四川巴中话)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