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馔新语(音频)| 张倩:信丰铁石口美食——粑粑(赣南信丰客家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2-12-22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信丰铁石口美食——粑粑


“推砻,咿啊,推米米,做粑粑,做倒粑粑去舅舅家。怎么去?两只篮子荷得去。”从我小时候起,这首童谣便深深印在我脑海里。这其中缘由,除了妈妈背着孩子推磨的温情,最关键的,是我老家信丰铁石口的美食“粑粑”实在让人垂涎欲滴。

粑粑也叫米果,制作工艺繁琐。一般过年前几天,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制作,边做粑粑边聊天,好不热闹。做粑粑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洗米、磨米浆,二是准备馅料。

首先,用水把米(粘米,不是糯米)浸湿。然后,用石灰或者碱把浸湿的米腌两个小时左右,直到米变成黄色。接着,一遍又一遍地清洗米,把米里面的石灰或者碱清洗干净。最后,用煮沸后冷却的草木灰水浸泡米,再把米磨成米浆(以前用石磨,现在用机器)。



有人会在磨米浆的时候放点切碎的韭菜进去,这样磨出来的米浆就不是黄色而是绿色的,做出来的粑粑也是绿色的(见图1)。磨好米浆之后,就要准备馅料。馅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口味来准备。我们老家人普遍喜欢的是冬笋酸菜肉馅,和萝卜肉馅,也有喜欢茄子肉馅的,当然都少不了辣椒。


图1 黄米果和绿米果


万事俱备,就是见证美食的时刻。



第一步,将米浆倒进大灶锅里,边搅拌边添柴火,火不能太大,不然容易有锅巴。米浆慢慢由稀变稠,变稠之后还要继续在锅里翻转,直到变熟成为一个大米团。这个过程非常需要耐心和臂力,力气大的男丁这个时候就能帮上大忙了。米团熟没熟,有经验的人捏一捏就知道了。

第二步,将熟了的米团整个从锅里搬到事先准备好的簸箕里,用干净的布盖上,防止热气走失。因为凉了的米团,一是不好揉、搓,二是做出来的粑粑容易有裂纹。


第三步,趁米团冷却之前,把大米团分成几个小米团,不停地揉搓,揉搓好之后,或者做成长条形(见图3、图4);



或者每个小米团再分成几个更小的米团(大致介于乒乓球和网球之间的大小)揉成圆润的球形,然后再压成薄薄的一片(现在有专门的工具很方便),类似于饺子皮,暂且叫“粑粑皮”吧。

接下来就像包饺子一样,把适量的馅料放进粑粑皮里,然后对折封口(封口是平整的,不像饺子那样有褶皱),成品我们叫 “茄包子”(见图5)。为什么叫“茄包子”呢,现在已经无从考证,可能最初是用茄子做馅料的吧。


这个环节是最热闹的,人多手多,有人负责揉、搓,有人负责做粑粑皮,有人负责做条形粑粑,有人负责做茄包子。

第四步,蒸粑粑。蒸笼里铺上一层粽叶或者蒸布,再把做好的条形粑粑和茄包子整齐摆在上面,放入煮好沸水的大灶锅里,盖上锅盖,大火蒸20分钟左右出锅,就可以品尝美味啦!

茄包子有馅料,直接吃就很美味。条形粑粑可以蘸葱油、辣酱吃,Q弹又有劲道;可以切成片,用蔬菜、猪肉炒,又是一道美食;还可以切成片晒干,用油炸,吃起来像加厚版的薯片,口感稍硬但也很香脆。



家乡的粑粑既是美食,也是乡愁。每次返乡吃到粑粑,才感觉真正回到了家。




END


文字、图片、音频:张倩

本期编辑:王 艳

本期审读:陈灵梓

责任编辑:老 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推荐


赣南风物(音频)| 温梦婷:高田沙琪(江西石城高田话)
美馔新语(音频)| 东方滢:赣南的年味——云片(江西于都话)
赣南风物(音频)| 刘怡:橙子熟了(瑞金象湖话)
扫码关注我们
保护母语方言你我共同努力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