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文化(音频)| 马文洪:现在哪儿还有锔匠呢(济南章丘绣惠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0

现在哪儿还有锔匠呢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我最喜欢小时候夏末午后的街道,炎热又带了些秋的凉意,这时候的村子可热闹了。这个胡同口来了一个锔匠,那个胡同口来了一个爆爆米花的,再往前两步来了一辆大大的车,车上装满了大西瓜,还有磨剪子菜刀的,桥上还有个修车的爷爷。我最喜欢锔匠,我喜欢动手,也喜欢看人家做东西。锔匠的家当很简单,他们通常会骑一辆高高的自行车,带着长长的大梁,车把的这一边挂着一个饭盒,饭盒里装的不是饭,是白白的泥巴,一种我不认识的泥巴,另一边挂着一个提包,很古老的公文包,里面装了些方方的白片儿、铁片儿,亮闪闪的,还有剪刀和一些工具。







      村里的奶奶爷爷们拿着漏了的水壶、盆子,提着一壶茶和一个马扎就往锔匠这儿走。按照来的先后顺序,大家自觉排上了队,家里有事的放下东西就走了,说是一会儿来取。没事儿的就把马扎撑开,把茶放下,盆子水壶往旁边一放,坐下了。锔匠慢慢把车子停稳,拿出马扎放好,一件一件拿出他的家当,剪子饭盒放在一边,方方的铁片片放在另一边。一切收拾妥当,他环视一下四周,问:“谁先来的?”先来的婶婶拿出了搪瓷盆子,锔匠一手接过盆子,冲着太阳举起来,盆子上画的小花从上面转到下面,又从下面转回去。“是这儿么?”“对,就漏了这一点。”“行。”锔匠用手比划着,拿出一个白片片儿,剪出合适的大小,打开他的饭盒,用手指捻一坨白白的泥巴,涂在漏水的地方,晾一晾,又把剪好的白片片贴上。“回去试试还漏不漏。”接着,他又拿起一个水壶,“哪儿漏了?”“底儿漏了呢,一把老壶了这是,你看还能不能修。”“能修。”他又不说话了,细细地摸着那把壶,又在漏的地方锤几个洞,剪下一块铁片片,这么锤几下,那么锤几下,抹点白白的泥巴,他又修好了。“奶奶,这样就不漏了吗?”“嗯,人家修好了。”“为什么还要砸几个洞呢?洞里不漏水吗?那……”“哎呀,不漏不漏,快去边上玩吧。”我小时候觉得锔匠很神奇,坏了的东西能变好,还想找机会偷偷问他这是什么没见过的魔术,我能不能学。      时间变成了锔匠手里白白的泥巴,一点一点没有了,天慢慢黑了,东西补得差不多,热心的爷爷邀请锔匠去家里喝两杯再走,锔匠摆摆手,说是等下回,家里还等着。他收好他的家当,把一下午收的钱放到一块手帕里,包了一层又一层,塞到衣服里面的口袋,用手拍了拍,骑上他的自行车,摇摇晃晃地去追太阳了。      长大后偶然想起了锔匠,跟奶奶说起来这事,奶奶说“现在哪儿还有锔匠呢?漏了都买新的了。”也是,现在哪儿还有锔匠呢?可是锔匠不做锔匠他又在做什么呢?(朗读、撰稿:马文洪,华侨大学)  




END



本期编辑 | 马文洪

本期审读 | 李笑菲

图片| 网络(侵删)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推荐


1.方言与文化(音频)| 李烨彤:粤语吟诵(广州话)

2.方言与文化(音频)|李超超:我眼中的惠安女(惠安山霞话)

3.方言与文化(音频)丨罗琳:逝去的记忆,山城棒棒军(重庆话)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