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丁石庆:语言资源的多元化开发路径【转发】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2

以下文章来源于语言与全球治理,作者丁石庆

语言资源的多元化开发路径

丁石庆,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锦芳调查广东吴川吉兆话。资料图片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简称“语保工程”)正面临如何开展语言资源开发应用等后续任务,需要科学的顶层规划,并确定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笔者认为有以下思路:

01


社会化

  社会化是语保工程的重要定位之一,这种定位有其深刻的动因。社会效益在语保工程一期初露其一举多功之实效:党和政府“保护传承方言文化”“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在民族地区甚至偏远村落、山寨和牧区得到了进一步宣传。一些发音合作人的积极参与,保障了调研的顺利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语保工程人力不足,且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参与课题实施人员覆盖地域广、涉及语种多、来源广泛,形成了若干技术过硬、态度严肃、学风严谨的语保团队,涌现了一批兼具优秀品格、专业素养的优秀语保人。他们是语言资源保护与开发应用的生力军。

今后在社会化的理念之下,语保工程可以用多种开放的方式,吸引更多母语人和热衷于语言资源保护及开发应用的社会人士关注并参与到语保工作中来。如以多媒体平台形式,让母语人积极参与,充当监督员与校对员,对上述工作予以校正和补充完善。此外,通过建立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将收集到的传统故事音频,上传至平台上,并以互动的形式与母语人保持联系和沟通,同时以此开放的形式激发母语人的参与积极性并提供更多的语料资源,保证语言资源库得以不断扩展。

02


智能化

语言资源的开发应用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仅语料的标音、翻译、标注等工作,就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因此,语保工程尤其是“后语保”时期,应充分利用当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和迅猛发展的通信技术为语言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应用提供必要条件。简言之,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共享现代科技和互联网带来的各种便利条件和先进手段。

如通过新媒体、手机软件等助力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编撰各种音像同步、图文声并茂、多语言对照的教材、数字词典、手机词典等;开放目标语言的数字化信息及音视频资料,为需求方提供各种服务;构建内容涵盖民族学、人类学、语言学、宗教学、教育学、文化学、旅游学等多行业的领域知识图谱,实现多领域多学科知识的多维度关联与信息共享,满足于相关领域的不同需求;开展诸如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智慧系统建设等特定语言服务产品的研发及其成果也将反哺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开发应用事业。

为实现语言资源库的持续有效增长,使其成为国内甚至国际上也称得上真正的包罗万象的持久发展的百科全书般的数据库,必须始终坚持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常态化的重要原则和立场,以保障所有后续陆续入库的语料资源全部达标。同时,还需坚持规范与标准先行,开发与应用在后的原则,并在正式展开开发应用前进行试点工作,已检验制定的各种规范和标准是否适合实际情况。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是建立在语保工程原有的规范和要求的基础之上的沿袭和补充完善,而不是另起炉灶重新制定的规范和标准。

03


国际化

语保工程的实施,为更好地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作出了特殊贡献。2018年10月在湖南长沙召开的世界语保大会及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发表的“岳麓宣言”,标志着世界语言资源保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形成了新的维护世界性语言文化多样性之“中国波”,也必将加快我国各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的国际化步伐。

我国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国际公约签约国之一,理应在维护语言文化多样性方面走在前列,并占据应有的领地,争取国际舞台及学术研究的话语权。我们在所获得语言资源保护基础上的开发应用将为我国培育和储备更多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多语言人才,也将服务于国家经济强国、文化强国、互联网+战略。

近年来,我国学者提出了“一带一路,语言铺路”的口号。实际上,国内已有多所高校响应国家非通用语外语语种人才培养的号召,开设“一带一路”非通用语或小语种语言课程,旨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语言支持。

文章来源

丁石庆,语言资源的多元化开发路径,《光明日报》,2021年5月3日。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近期热点消息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tjglobalgovernance@163.com





语言与全球治理

审核:沈 骑

编辑:康铭浩

本期编辑:陈恺橦

本期审读:陈恺橦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希望各位点进广告或者通过打赏来支持我们的事业,谢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