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民俗(音频)| 牙一淇:故乡水土(广西河池南丹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2-12-22

  故乡水土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



01

     依旧记得每次离开家乡到外地读书的时候,外婆总会托母亲交给我两样东西,一样是用小瓶子装好的水,另一件是用塑料袋装好的泥土。

     以前曾思考过外婆这样做的原因,原来她是担心我在别的地方会水土不服,所以需要把家乡的水土随身携带。身体能产生“水土不服”的反应是由于不适应地域环境,气候时差改变,加之舟车劳顿,精神疲惫、饮食习惯等不适应而使得身体免疫力下降,之后产生身体上的不适宜。随身携带家乡的水和土,更多时候带给我的是心理层面的安慰,这也常常会让我想到家乡。

      家乡处于南部山区地带,从北方搭乘飞机回到家中,透过窗口,能看到最大的变化便是云层之下那平旷无边的大片土地逐渐被分割细碎,然后不断有河流注入,一大块土地开始散开,蓝绿相间。再过几个小时,飞机彻底飞入了南部地区,就可以看到低处开始出现一个个小山丘,高高低低不断起伏,随后大地从蓝绿相间彻底变成了墨绿色,矮矮的山丘突然变为高耸的山峰,犹如翠绿的柱子,直立于天地之间。



02

      家乡的“水”在记忆中是一条小河,被一个个小山包围起来的小县城,车流不断,行人来来往往,人们生活在被山切断的小块陆地上。这片不大的地面依旧被河道分隔,而在人群聚集的商圈有一条河道一直不断向远处延伸。听母亲说在她小的时候,县城河道修不好,隔三岔五下一场大雨,河水泛滥,能淹到房子里去。在大水退去后,家家户户门前又留下了一些鱼虾。没有搬家之前,老房子旁也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住在河边,气候往往比城中心更加凉爽,在闷热的夏天打开纱窗,窗外便拂来一阵凉风,带走热气。在冬天时这样的风便不再友好,偶尔吹来,能让人冷出一口白气。

     家乡的“水”也可以是一场未能预料到的雨。在北方学习时就能感受到,这边确实是不常下雨的。在南方,天气变化多端,天气预报总是不准确。一场雨可以在东边下,西边不下,可以在早上、中午或晚上任何一个时段下,也可以今天和明天都下。在下雨之前,就能闻出空气中潮湿的气味,天空中的云层逐渐变黑,之后响出雷声,雨滴由小变大,密密麻麻。雨水过后,变得凉爽,空气中只剩下泥土清新的味道。



03

      说了家乡的“水”就再来聊聊家乡的“土”吧。它在印象中是清明节上山祭拜祖宗时,路面上难走的泥。“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话是不假,在细雨过后,山间松动的泥土被不断冲刷。小土坡的树根就会裹挟着泥一同暴露出来,这时候的泥土是黄色,偶尔也露出点深红色的部分,这种土一般种不了农作物,只能长出一些野花野草。能种蔬菜的土在外婆家那边,村子的对面曾有一块大面积的农田,那里的土和山上的颜色不同,整体呈现黑色,土质很松软。土壤上面被农民施加了一层肥料,在部分土地上还有被烧到一半的秸秆。一开始显得光秃秃的黑土之后会被种上绿油油的青菜,偶尔落下的雨滴或是早晨的大露珠点缀在上面,显得十分可爱。

     现在外婆给的水土被我好好地藏在衣柜里面。依托水土就能避免疾病的想法不免迷信,可是无论走到何处,在随身的行李箱里都会存着那一份默默守护着我的水土。



本期作者 | 牙一淇

      音频 | 牙一淇

            图片来源 | 图片馆(侵删)

               方言点 | 广西河池南丹话

 本期编辑 | 牙一淇

本期审读 | 杨智惠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回顾

诵读 | 翁佳鹏:中古汉语播送国产新冠疫苗捷报

预告 |  “岭南方言与文化概论”课程简介

词汇学 | 邓燚霖:高安方言词考源

语言资源快讯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