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异域行旅 | 陈晓锦:有惊无险三国行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2-12-22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有惊无险三国行


海外汉语方言

陈晓锦 教授

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听说我申请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南亚华人社区汉语方言比较研究”,听说我得跑东南亚了,就不断有亲朋好友关心地提醒我:千万小心,外面乱啊!也有的给我传授经验:遇到海关或什么刁难时,不妨递上点小礼金或小礼品。

我感谢亲友们的好意, 但心里也不免嘀咕:乱,能乱到哪儿去?报纸、电视上是天天有恐怖袭击的报道,但此前几次出国调查,除了一次在泰国曼谷国际机场,应允来接机的朋友的朋友忘记航班,我被“晾”在机场两个多小时,在泰国曼谷、在越南胡志明市有几次自己一个人迷了路,在人生地不熟的大街上不安地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地问路以外,我好像还没在治安等方面碰到其他更大的麻烦。你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吗?再说,每次从机场海关进出,官员们也都还客气,我也还未遇到过特别有意为难的情况。

其实,以往域外田野作业,我主要担忧的并不是治安问题,不是没有可口的饭菜,也不是因为经费问题只能选择便宜的旅店,我每每最担心的都是外出后能否顺利开展工作。这方面我倒是有不少铭心的记忆。比如,眼瞅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却找不到合适的发音人,找不到帮助你的人;比如,早已联系好的调查忽然有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而拒绝你的理由竟然是“这里的公安(警察)会盯着的”;比如,为了完成调查豁出去了,背着背囊有点尴尬地在街上“扫街”(寻找发音人)……所以,当暑假来临,我打算开始新一轮的工作时,心里顾虑的依旧是发音人,依旧是任务能否如期完成。

做足了所能想象到的各种准备,我开始了越南 、柬埔寨 、老挝三国之行。

事情的开头似乎很正常,坐飞机到越南胡志明市会合了合作伙伴—该市国家大学所属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东方学系的胡明光博士,搭乘胡志明市到柬埔寨金边的大巴,包括出入境,七八个小时的路程还算愉快。一路饱览湄公河三角洲的风光:掩避在林木中,用木板建造或砖砌的幽静的高脚楼,还有大片大片的绿地。很诧异为什么有那么多空置的绿地,被告知雨季就要来临,那些地方是会被一年一度泛滥的湄公河淹没的。

胡博士在柬埔寨的同学帮助我们开始工作后,就携新婚妻子到新加坡度蜜月了。几天后,胡博士也因为临时有事回了越南。于是,我独自一人在摩托车行人挤成一团的金边工作。不料,就在胡博士离开的当天,一件横想竖想都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我入住的客栈,发生了一起谋财害命案,凶手杀死了一同入住的伙伴,抢走了摩托车等财物。

早上出门调查时,周围一切如常。下午四五点我还在记音,一位刚认识的华人朋友惶惑地对我说,他刚经过我住的地方,不知为什么围满了警察和观望的人。我惊问是否应该回去看看,在座的华人都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在这种时候最好别去掺和,待事情平息了再说。于是我继续进行记音工作。工作至晚上9点多,当我疲 惫地回到客栈时,只见整座楼房漆黑一团,大门上贴着封条,我 “无家可归”了!

怎么办?我的所有行李都被封在里面。

在这座陌生的城市, 我没有其他办法,行前专门开通的手机国际漫游也一直没有信号,不能工作。无可奈何,只能再折回初识的发音人处,请求帮助。不幸中的万幸,护照在身上,一些钱也还在身上。发音人带我另找了一家客栈,一夜无眠到天亮。

第二天一早,凶杀案上了金边报纸的头条。热心肠的发音人帮我联系了出事客栈的老板,请求拿回我的行李。老板先是答应了,我满怀希望地等了两个多小时,再联系他时, 他却再也不接电话了。万般无奈中,我想起了大使馆。在国内时,不是常说“有困难找警察”吗,在国外,大使馆就是家呀。于是,我直奔坐落于金边毛泽东大道的中国大使馆 。使馆的负责人听了我的陈述,打了一通电话,然后出来对我说:“金边市警察局的电话打通了,对方说得找具体办案的区警察局,可是区警察局的电话就是没人接。陈老师, 你还是自己去找区警察局吧。外国人的东西,他们应该会归还的。”

迈着沉甸甸的步子和发音人走出使馆大门,发音人一拍脑袋,突然说:“对了,先去问问我的当警察的邻居吧。”他的邻居就是那个区的警察。警察邻居也是打了一阵电话,给了我们他上司的手机号码,告诉我们,这事要大使馆亲自出面或亲自打电话才行。接过那个重要的手机号码,发音人又赶紧发动摩托车,载我返回大使馆。使馆负责人又是一通电话,这回出来时对我说:“哎呀,麻烦了,老师,都说是人命案,上了封条,要打开就不易了。”我再三请求他想想办法,负责人回答说,下午3点再来一趟吧 。

下午不到3点,我们已在使馆等待了,可过了3点,仍不见传唤。正焦急时,发音人的手机突然响了,客栈老板叫我们赶快去拿东西。摩托车几乎是飞驰般地开到了客栈, 十几位警察端坐在客栈的大厅,我的东西已被搬了下来。在催促声中,我急急忙忙地检查了一下行李,匆匆忙忙地结账,谢过阿Sir(警察)们后,赶紧离开。我一边走一边给使馆负责人打电话。电话一通,对方一听是我,就说:“陈老师啊,还没有消息呢……”我连忙回答:“我正是要告知你们,行李我拿到了,谢谢了!”

处理完这桩 “天降” 的麻烦, 庆幸没有成为谋财害命者的目标之余,我赶紧继续工作,记完了柬埔寨80%以上的华人使用的潮州话,又在潮州会馆的帮助下想办法记录了另一些华人讲的广府话。等到胡博士从越南返回,我们就起程去了老挝的首都万象。因为金边到万象之间没有直达的汽车,故搭乘的是飞机。

老挝是个只有500万人口的小国家,与泰国隔着湄公河相望的首都万象更像一个悠闲的小镇,路上有慢慢地踱着步的行人、穿着绣花边筒裙的女性、呷着咖啡在湄公河边享受清风的旅游者。在这个天蓝树绿的地方,人待久了怕是想不慵懒也很难吧。按老挝中华理事会掌握的数据,全老挝大约只有两万华人,华人主要使用潮州话。于是,和着老挝人 的慢节拍,上午两小时、下午两小时地做了潮州话的调查。

完成任务后,打听到万象每星期有几班飞昆明的飞机,但这样再从昆明回广州不但时间长,费用也不菲。如坐车直接回国呢,从万象到与中国交界的云南省边境,汽车得走3天山路,且金三角一带不很平静。顾忌到这点,我打消了坐车从中老边境回国的念头,转而决定与胡博士一起坐车到越南河内,毕竟,我前两次到越南都只是去了南方,也应该了解了解越南北方的情况了。

没想到,就是这个决定,令我又有了另一次前所未有的经历 。

那天晚上从万象出发时是7点,山路崎岖,九曲十八弯,破旧的车子在黑黢黢的山路上忽上忽下,人似睡似醒,一直很奇怪为什么路两边残旧的茅草房都点着长明灯。汽车颠颠簸簸,直到凌晨3点多抵达老挝、越南的边境关卡。关卡就在一个两边都是山的小山口上,呼呼的山风把人的疲累一扫而光。好不容易等到7点钟,边防官员上班,顺利地出了老挝,以为很快就可以再上路,没想到竟被越南海关拦住了。

被拦的不止我一个人,还有一些西方的背包游客。我们被要求出示身份证,我没有带身份证,有的背包游客也没带,我一向以为出国只要有护照就行了,带身份证,丢了怎么办?海关柜台并无电脑,那个官员慢吞吞地拿着护照前翻后翻、左看右看,最后在西方背包游客的英语叫骂声中(不知他们为何对叫骂无动于衷)放行了除我以外的所有人。我惊问为什么,回答是护照有问题 。

护照有问题?我手持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去了好些国家, 就是越南这也是 第三次来了。十二万分之担心,我已出了老挝 不可能再进入,我乘坐的汽车也早已载着我们的行李过了越南海关,如果过不了关,如果汽车不等人,那该怎么办?我质问有什么问题,但胡博士示意我别吭气。他不断用越南语和海关官员交涉,告诉他们他本人是越南一所大学的教师,我是中国一所大学的教授。此时,汽车的乘务员也等得不耐烦了,折回来问我是否没有签证。我说有,而且还是半年内可以多次进入的。乘务员常年跑这条线, 听后做了一个数钱的手势 。想起行前亲友的告诫, 我终于相信有的地方海关官员甚至打开抽屉示意你放钱进去的说法。但是我该怎么给?那个小关卡是开放式的,一排柜台前挤满了要入境的人,柜台后并排坐着几个官员 。真真是难煞人。这时,那位乘务员也自告奋勇地加入了交涉。

海关官员进进出出办公室几次,说是要请示上级,最后不知是顾及胡博士和我的身份,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终于在收了我一美元后同意放行。看看手表,已是上午9点多。就这一美元,整车人被耽搁了两三个小时,我惊出了一身汗。

汽车重新向河内开进。越南的中、北部不似南方,这里多山,而且已经不是湄公河流域,流经这一带的是水色浊红的红河。在越南南方、柬埔寨、老挝常见的高脚楼不再出现。如同灰与黄是撒哈拉大沙漠的主色调一样,青与绿是整个东南亚的主色调。虽然放眼所及,山峦依然一片郁郁葱葱,但除了河内的周边,其他地区从路旁的民居来看,民众的生活并不富裕。

傍晚六七点,汽车终于抵达河内,整整一天一夜的摇晃,我双脚坐肿了,下了车还有一种怪怪的飘浮感。河内不算太大,尽管街道上的摩托车也是多得很,可到底是首都,市容似乎比胡志明市整洁,绿化也更好。我在此了解了一些问题。两天后,我决定还是坐汽车回国,因为这样能够看到很多搭乘飞机无法见到的人和物。

从河内到广西凭祥的路虽然不是高速公路,但路况还不错,汽车一路穿行于遍植林檎 (一种热带水果,也称“番鬼荔枝”)的群山中,经过谅山、同登,不过三四个小时光景,当双脚踏上友谊关时,我不禁长长地呼了一口气:我回来了。我终于完成此次三国行回来了,沉甸甸的装满调查资料的背囊,就是我此行的收获 。

广西边境友谊关,柬埔寨、老挝、越南三国调查归来


回国了,一切的辛劳惊恐好像一下子随风飘走了。有惊无险三国行, 完成了此行还有下行。为了海外汉语方言研究, 我该着手准备下一次的外出了。

 

2007年12月草于广州华景新城


(原载《方言那些事儿》,中山大学出版社,2021)


本期编辑:龙祉均图文:由陈晓锦教授提供本期审读:王 艳责任编辑:甘于恩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回顾

行走田野杂记 | 陈晓锦:疫情之下的征战——巴拿马田调历险记

行走田野杂记 | 陈晓锦:《泰国的三个汉语方言》后记

报道 | 陈晓锦教授畅谈汉语的海洋方言

海外方言 | 陈晓锦、任士友:英国华人及华人的汉语方言


语言资源快讯

保护母语方言

你我共同努力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