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文化(音频) | 谭智雅:大街小巷的凉茶铺(佛山南海话)
由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的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俗语说:“广州有三宝:荔枝、烧鹅、凉茶铺。”按照中医五行学说,“南方生热,热生火。”先民为除湿祛热,采用一些能清热解毒、清暑祛湿的草药,经过医生配方,形成各种各样的凉茶,知名的有王老吉、廿四味、五花茶、竹蔗水等等。
广州街头的凉茶,与北方的大碗茶有点相似。20世纪80年代,凉茶铺的经营方式大多是在街头巷口设一小档,摆上几个碗。随处可见五花八门的凉茶牌子,比如“黄振龙癍痧凉茶”就最为常见。
各家牌子自称秘方,常用草药不外乎是夏枯草、冬桑叶、野菊花、棉茵陈等等。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凉茶铺改进了经营方式和产品,先有干品半成品,顾客买回家备用,随要随煲;又有以药料加工成茶叶碎末状,用时拿开水即冲即服。
各家药店各出宣传怪招,例如“常炯堂”就请人扮演青面雷公,一手拿凿一手举锤,追赶“发冷鬼”,一边还唱:“常炯堂,一声雷;发冷病,尽驱除。”雷公还给追看热闹的孩子散发糖果,让他们追着唱。“神农茶”则让人扮演神农氏,披头散发,腰围树叶,边走边唱:“神农茶,神农茶,发热发烧有揸拿(有把握之意)”。电台广告也反复播放,传诵一时。
20世纪90年代以后,凉茶铺装修也上了档次,门面装饰得古色古香,店内有座位,凉茶品种增加,采用一次性茶杯,可以打包带走,有的还摆上了制冷机,兼制冷冻果汁豆浆、竹蔗水、椰子汁、酸梅汤等等,甚至还有经营牛杂、蒸饭蒸菜的。
可以说,凉茶伴随着一代代老广成长。难怪有人打趣说:“没有凉茶,我活不到现在。”依小编看,正因为我们从小就尝过凉茶之苦,所以成了最能“吃苦”的人,所以能披荆斩棘,走到美美的现在、走向甜甜的未来!
往期回顾: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