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走田野杂记 | 胡松柏:《铅山方言研究》后记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铅山方言研究》书影)

       本书是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客赣方言研究丛书”中的一种。

  

      三年前,我领下了撰写铅山方言专书的任务。不过由于诸事耽搁,真正沉下心来作深入的调研还是从去年初才开始。三月下旬,我和林雅芝在宁波出席“第四届吴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后,即返上饶与我的研究生会合赶赴铅山永平。时有小诗纪行如下:

二月春风柳色青,

雨城会毕赴铅城。

鹅湖山下桐江路,

细觅稼轩豪放情。

                          (《赴永平》)


       八百年前,开词坛风气之先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正侨寓于此并终老于此。当我们同样奔波于上饶至永平的县道上,辗转于沿东田畈的阡陌之间,永平之行便增添了些许怀古的幽思。就这样,或携伴同行,或轻装独往,由春天始,历酷暑而至金秋,半年多的时间内,我五赴铅山,在永平前后共待了一个多月的日子。


      永平自唐乾元年间设场而有铅山之名以来,千二百余年皆为治所。千年古镇,老街旧院,寻常巷陌之中每每蕴藏着许多历史痕迹。下面小诗记录的便是我们在江边城畔的菜园中寻访发音合作人作民间故事录音调查的情景:

藤萝葱郁故城垣,

石径瓜畦径港沿。

咻罢老翁斜坐处,

坐朝轶事话因缘。

  (《永平大义桥头问得费宏、蒋仕诠故事》)


      在永平的调查,获得了大量的铅山方言的第一手资料。之后便进入紧张的撰稿阶段。再历半年,书稿始告完成。

林雅芝随担了本书第二作者的工作。由于所学专业相同,她不仅是我家庭中的晚辈成员,而且也充任着我学术上的助手。她完成了部分调查、撰稿以及资料整理、文稿校核等任务。


      接到出版社寄来的校样,在键盘上开始敲写“后记”,我不由生出一丝可以长舒一口气的感觉。面对不能算薄的稿本,总算有了自我安慰的理由。作方言研究,或野外奔波,或夤夜伏案,个中甘苦,自不足为外人道,而能有机会在求知之旅上多作几番跋涉,实在也是一种人生之缘。为此缘分我特作如下致谢:

      首先要感谢程伯传先生等发音合作人。他们可贵的合作精神和对母语的挚爱之情,始终是方言工作者能有所收获的最重要的基本保证。

      要感谢为我在铅山作调研提供热情帮助的我从前的学生,其中主要有:时任铅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蒋莉华同志,在县委老干局工作的丁方平同志。

       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编审者,他们的大力支持和一丝不苟的工作,让我们的成果能最快地获得社会承认,也使本书的质量有了可靠保证。

      更要感谢我博士阶段的导师、著名语言学家詹伯慧先生为本书作序。他的“大力开展交界地区的调查研究”的呼吁既是对本书的评价,更为我今后的方言调研指点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最后,我要感谢内人士王菊梅女士。正是她全身心的支持,使我学有所成,研有所得。这种支持,让我们共同走过了三十六年的生活之路,在今后的日子里,将愈益显示出其重要与可贵。


      敲键至此,不觉2008年已到眼前。就以本书为过去的一年作结吧。而新的一年中,还有更多的事在等着自己去做。也权以此书自勉。

 

                 胡松柏

            2007年12月31日

      南昌红谷滩江信国际花园

 

(《铅山方言研究》,胡松柏、林芝雅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1

END

1

作      者|胡松柏

本期编辑 |宋城林

本期审读 | 区淑妍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1


1


往期回顾:

行走田野杂记 | 胡松柏:心底长存万里桥——《赣东北徽语调查研究》后记

行走田野杂记丨胡松柏:《铅山太源畲话研究》后记

博士论文撮要 |胡松柏:赣东北汉语方言接触研究

专论 | 胡松柏:方言语典编写中语的分类与归类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