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田野杂记丨胡松柏:《铅山太源畲话研究》后记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铅山太源畲话研究》后记
还是在读初中的时候,我认识了在镇医院里工作的父亲的一位同事,知道了这位姓兰的医生居然是畲族人。自己总纳闷的是,兰医师和他的家人,穿衣和说话和我们都一样,哪里看得出少数民族的样子?后来到了1985年,我在上饶师专(现在是师院了)工作,兼任新生班主任,学生中有一位兰姓同学便属畲族,从他那里知道他母亲也即他外婆家里还说着叫做“兰雷话”的一种畲族语言(他家里父亲和他已经不说)。已经做了语言学专业教师的我,立即意识到在赣东北(当时师专生源都来自赣东北本地)大多数地方畲民已经使用当地汉语方言的背景下,这种“兰雷话”有着珍贵的语言学价值。遗憾并且惭愧的是后来很长时间都没能腾出时间去作更多的了解。
十年前的“五一”假日,因为做项目研究,我第一次去了位于铅山县西南一隅的太源。就住在乡政府楼上那久未有来客住过的客房里。乡政府所在的太源坪只有几十户人家,两山夹溪,傍水一坪,小街依山而蜿蜒。几天里,举目野花翠竹,入耳溪声鸟鸣,倒也领略了些山居野趣。当然更有收获的是,对因了地理之隔得以保存在深山里的畲民语言,有了一个概况性的初步了解。
2006年,我已经在南昌大学供职,获批立项了以畲族语言为题的专项课题,决定对太源畲话作全面深入的调查。德荣刚考入随我攻读硕士学位,便带上他一起再赴铅山。这一次,我们进入了畲山更深处。太源民族学校的雷化老师安排我们去他家。我们与学校的几位老师相伴,搭乘电动车顺山间公路盘旋而上,在一处山湾把车停放在路边人家屋檐下,徒步登山,迤逦数里,来到查家岭——本书主要发音合作人雷申有先生所住的村落。查家岭位于岭上山坳里,有十多户人家,松竹繁茂,绿树掩映中瓦屋菜畦相间,只是手机接打电话要爬到更高的坡上才行,畲民每家庭院里都架着一口用来接收电视信号的“锅”。
雷申有一家以“山客人”特有的热情接待我们,以对民族文化的挚爱配合我们的调查。此后,我和德荣前前后后去了多次,其中德荣还两次只身前往。这样算下来我们在雷先生家里住的日子不少。夏午纳凉,冬夜向火,主客围桌共餐,师生抵足而眠,这种真正最基层的田野调查虽说有苦有累,然而更多乐趣、情调也在其中。下面选录两首即景小诗以作回味:
其一
炊烟轻上坳风凉, 捺菜堪调麂肉香。
饭罢庭前闲话趣, 祖孙三代不同腔。
捺菜(山民自制的一种腌菜)和麂子肉是地道的山珍,其味入口难忘。麂子肉在城里自属罕见,捺菜虽说在浙赣线南昌至上饶段列车上也有作为土特产卖的,但那用料和味道与雷家所制自是有所不及。作为语言工作者,“三代不同腔”的情状更让我们思索良多。雷申有夫妇相互说畲话,他们与儿子雷化只是偶尔说畲话而主要说铅山话,因为雷化已不太会说畲话了,至于对在山外工作的非畲民的儿媳只能说铅山话,而更令人惊讶的是对上幼儿园的孙子都说普通话了。我们不由深深感慨这个畲民家庭语言更替演变速度之快。
其二
电筒光曳霰纷落, 簌簌惟闻打叶声。
脚底相呼慎冰溜, 晓行下岭赴归程。
上面这首诗所记,是南方大冰雪的2008年冬天。那次在山里住了三四天,夜里骤冷,雷先生凭他的山居生活经验判断马上要下雪。情况紧急,一商量,决定第二天立即下山。于是天未大亮,冒着直灌脖子的雪霰,踏着吱嘎作响的冰凌,雷氏父子打着手电陪送我们登上返程。下得山来,雷化一辆车带我和德荣两人,过太源坪直奔陈坊,搭班车到湖坊,再搭车到弋阳,等到上了去南昌的火车,那雪花已经纷纷扬扬举目四下茫茫了。我想,那回如果稍有迟疑,困在山上至少十天半个月的,还真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情形哪。
寒暑易节,从2002年首次去太源算起,十年过去了。太源畲话的书稿也终于完成。其实,书稿还是有不少粗疏之处,本应再放一放,沉淀一下,想来可以琢磨得更完善一些。只是已经处于濒危状态的太源畲话的衰颓演变眼下正呈现出加速的趋势,似乎容不得我们再慢工出细活了。今年春上为了最后核对一下语料去铅山,考虑食宿的方便,我们只到陈坊,把雷申有先生邀到陈坊街上来住。才两年功夫,陈坊这样一个小地方居然也有了不亚于准三星级的酒店,开着宝马的老板是本地人,晚饭后邀我们去KTV包厢K歌,只是苦了雷先生一直靠着沙发打盹。雷化已经由太源调出山来到陈坊中心小学教书,并且在县城买了房子,正在装修,即将携妻儿搬到县城河口镇去住。畲话在雷氏这一家,确乎难以为继了。太源畲话从总体上看也正是在这样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激烈冲突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走向衰亡。作为语文工作者,我们唯一能做的恐怕也只有对太源畲话尽快作好抢救性记录了。现在我们把书稿付梓,也正是想把所记录的全面资料尽早地呈现给社会。
(铅山太源畲话研究,胡松柏、胡德荣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校毕出版社寄来的校样,心里泛起了几丝轻松、几丝欣慰。畲族语言的研究今后还有许多事要做,但这毕竟也算是有了一个阶段性的收获。回首为了这一收获而付出劳动的漫长过程,我要深深地感谢给予我们这项工作以诸多帮助、支持的人们。
多次太源之行,我们有幸结识了许多朋友。雷申有先生一家,是我们作田野调查的“堡垒户”,虽说只是工作上的关系,但彼此之间的情谊,我想是会弥久而长存的。德荣毕业考公务员去了江苏一座城市的检察院系统工作,他与雷氏父子几年来还一直保持着联系。在太源以及相邻陈坊,因为是同行的缘故,除了雷化之外,我还认识了太源民族学校和陈坊中学、陈坊中心小学的几位领导和老师。他们对我们的工作也多有关注和支持。特别是太源民族学校的张涛老师(近日得知他刚调往汪二镇中心小学)还成为我的忘年交。平时他会经常与我联系,就工作、学习等方面交流信息,讨论一些问题,并在网上发来他的文章给我看。只是遗憾不能给这位渴望进步的山区青年教师有更多的切实的帮助,令我时时不安。
在铅山县委机关工作的丁方平同志,是我从前的学生。在我调研、写作有关铅山县语言的两本著作(拙著《铅山方言研究》已于2008年出版)的过程中,多年来也给了我各方面的诸多帮助。此外,我的工作也不时会得到一些其他旧时学生的关切。这都令从教多年的我增添了因职业缘故而带来的欣慰。
南昌大学的领导和同事,一直在工作上给以支持和配合;语言学界的前辈时贤,长期以来也在学术上多有关注和赐教。这些都是我得以顺利完成关于太源畲话这一研究任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谨致以谢忱。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任明先生,长期以来一直给我们的工作以大力支持。最近为本书的出版他更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再一次献上对他的谢意。
德荣在南昌大学攻读三年,作为在读研究生随我参加了太源畲话的项目研究,承担了相当部分的田野调查、资料整理和初稿撰写任务,并以太源畲话的动词体貌为题完成了学位论文。虽说他现在的工作与学术研究已经没有太多关系,但我想,调查研究的学习实践对他养成刻苦耐劳精神和文字写作能力应该是有很大帮助的。希望他现在的工作更加出色。今天是南昌大学2012级新生报到的日子,我也希望我所带的新一届研究生都能有像德荣一样的踏实求学的追求和韧性。
胡松柏
2012年9月8日晨6时于南昌红谷滩江信国际花园家中
排版:区淑妍
审读:谢方铤
责编:老甘
往期热文: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