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传说(音频) | 龙井萍:千年宝塔,马精传说(湖南攸县江桥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1

由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马精传说

        从攸县西门码头登船,沿洣水西行三十余里,登右岸进入江桥街道阴山港村。这里山青水秀,田舍相映,民风纯朴。众山之中,突显一山,形如马鞍,横在衡攸交界之处。山上有一塔,高七层,远看像一个跨在马鞍上的将军,傲然俯视全境,这就是攸县有名的马鞍山凌云塔。关于这座塔,民间流传着一个古老而神奇的传说。

       据说在很久以前,攸县叫阴山县,县衙门设在现阴山港村。说来也怪,自立阴山县邑以来,到这里作县令的,像走马灯似的年年调换,原因是这里百姓太穷,穷的原因也古怪,老百姓年年栽下的禾苗刚刚长成,就像被牲畜啃过的一样,收获时打不了几粒谷子,以致饥民遍野困苦不堪。县令都为此寝食不安,呆不上一年就走了。而处在马鞍山西面的衡山乌塘却年年粮食丰产,老百姓富得冒油。一山之隔,却天壤之别,这流传开来,甚是稀奇,但都说不上究竟。朝廷也为没人敢到阴山县做官而犯愁。这时,一位精通周易之道,颇晓阴阳之理的萧姓朝官,闻说此事,大为好奇,向皇上进言,愿到阴山县为官。皇上龙颜大悦,嘉许之为阴山县令,诏告即日起行。

        话说这萧县令领旨,从水路进湘江,入洣水,向阴山县日夜兼程,船至衡山高潮,远见一山,形如马鞍,头东尾西,高耸在洣水之滨,船主用手一指,对萧县令说“过了那山,就是阴山县城”,萧县令站在船头,望着那突兀的马鞍山形暗暗称奇。来到县衙后,萧县令行为更是怪怪,每日不在衙门里处事,却轻装便服,头戴草帽,足穿草鞋,围着马鞍山转悠,有时深夜才归,叫衙里人迷惑不解。忽一日,萧县令叫师爷行文,遍请地方乡绅到衙里议事。人都到齐后,设茶水招待,萧县令起身向大家打了个拱手,说:“本官初到贵地,为民所忧,今察本邑百姓之贫,皆因马鞍山所起,此山奇特,状如马鞍,山内藏一马精,这畜生昼伏夜出,头朝东,专吃本邑百姓庄稼,以致粮食歉收;尾在西,把屎拉在衡山乌塘,所以乌塘土地肥沃,粮食丰足。现若解本邑百姓之穷,须在马鞍山顶造一座七层宝塔,塔下埋一金耙,以镇马精作怪。如是,则邑民富矣!目前,诸位所知,县库贫乏,故请诸位贤达鼎力帮助,凑金建塔,以造福我百姓,此乃万载之功德也。”说完拱手频频。众乡绅闻此言都觉奇异,虽心存疑虑,但还是解囊捐助,大多以捐金为主,用以打造金耙。萧县令为之大喜。

        越数月,宝塔建成。萧县令选好日子,带着特制的金耙登上马鞍山顶进入塔内,叫人掘了个深穴,然后口中念念有词,双手将金耗高举头顶,气运丹田,狠狠插入穴内,再叫人用砖石封了穴口。说来奇怪,这金耗刚一插下,山体为之一震。山脚下洣水河里涌起一股血样红水,整整冒了七日七夜,染红了半边洣江。    

        就像应了萧县令的话一样,阴山县百姓从此种庄稼顺利,粮食年年丰产,日子越过越好,老百姓丰衣足食。萧县令在阴山县作了三年县官后,因政绩显着被朝廷高升。调离之时,众绅士与百姓感其功德,夹道欢送,依依不舍。

        过了许多年,县城从阴山港迁址到现在的县体育场,老辈人称那儿为老衙坪,县名也改作攸县,马鞍山上的塔历经风雨剥蚀渐渐破败。到了清嘉靖年间,一位叫赵襄的县官来到攸县坐衙,考察民间风情之时,闻此奇事,心为所动,也仿前任召众乡绅凑金凑银,在马鞍山上重建宝塔,塔成之日为感激攸邑人士,勃兴大发,感慨“昔司马相如既奏大人之赋,飘飘有凌云气,攸之人士,何独不然”,将塔取名为“凌云”,并亲书碑文以记之。从此,马鞍山上凌云塔与洣水上游文明三塔连成一道人文景观。


音频|龙井萍

文字|阴山港村村委会

编辑|龙井萍

图片|阴山港村村委会、网络

审读|龙井萍

责编|甘于恩

投稿邮箱| jnufyzx@163.com

【往期推荐】

1、方言与美食(音频) | 龙井萍:攸县米粉(湖南攸县话)

2、方言与美食(音频) | 龙井萍:攸县米粉(湖南攸县话)

3、江西风物(音频)  | 熊乙君:井冈山的茶叶与传说(江西吉安话)

4、方言与传说(音频)| 邓欢姣:星星和月亮的三两事(湖南邵阳话)

扫码关注我们

语言资源快讯

保护母语方言,你我共同努力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