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戏曲(音频) | 李硕:听戏看戏—农村人的精神娱乐(山东郓城话)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郓城素有“戏曲之乡”的称号,是全国四大古老剧种之一柳子戏的发祥地和全国独有剧种枣梆的发源地。清朝素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的说法,指四大剧种,“东柳”便是鲁西南地区流传的柳子戏。柳子戏又名"弦子戏",亦称"北调子"、"糠窝子",由元明以来流行于中原地区的俗曲小令衍化而成,在清代中叶盛极一时。同时,郓城也是鲁西南流行最广的剧种山东梆子、两夹弦的根据地。多种戏曲形式在这里相互交融,蓬勃发展,戏曲理所当然也成为了家乡人心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儿时在农村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印象最为深刻的情节就是爷爷每天搬着小板凳坐在院子里,和三五好友一起,晒暖儿,听戏。磁带里放的戏曲我自是听不懂的,咿咿呀呀,我在小板凳上如坐针毡,心里盼望着这场戏赶快结束,拉着爷爷去买糖吃。在一场戏没有结束前打断爷爷他们,是万万不敢的,他们在太阳底下晒着暖儿,闭着眼,有时也跟着磁带哼两句,如果这时我不识趣儿的跑过去嚷嚷着要走,不但没有糖吃,还会挨一顿严厉的训斥。
不仅如此,村里人最快乐的几天是有戏班来的时候,年后、秋收或者有钱人家有喜事时,村里常有戏班来演出。演出前好几天,村里人便开始在街头议论,这次是哪里的戏班,唱得是哪首曲子。爷爷也在戏班来的前几天心情大好,几乎我任何无理取闹的要求他都会答应。演出当天,家家户户都起得很早,去占一个好位子。村里戏台前人山人海,甚至都挤到了大街上,堵得水泄不通,还有大点儿的孩子站到屋顶上看戏。对于村里的人来说,这可是一次难得的视听盛宴。
现在戏班在农村逐渐消失了,可爷爷还有其他的老人们,仍然每天坐在院里听戏晒暖儿,或许戏曲在老一辈心中,是不可替代的精神文化食粮。如今国家倡导弘扬传统戏曲文化,戏曲进校园,许多戏剧名角也在尝试戏曲与流行的碰撞融合,戏曲在当今社会定能以新面貌继续传承下去。
方言与民俗(音频)| 李硕:诵经祈福——奶奶的精神寄托(山东郓城话)
方言与戏曲(音视频)| 盘海丽:岑溪牛娘戏《鸡环》(梧州岑溪大业话)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