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影视(音频)| 李敏贤:“红绡夜盗寒江雪,痴人正是十三郎”——《南海十三郎》(南海狮山话)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
心声泪影女儿香,
燕归何处觅残塘。
红绡夜盗寒江雪,
痴人正是十三郎。
(梦断秦淮月茫茫)
南海十三郎
编剧:杜国威
导演:高志森
这首诗,化用了粤剧名编剧南海十三郎的几部作品:《心声泪影》《女儿香》《燕归人未归》《残唐五代》《夜盗红绡》《寒江钓雪》《梦断秦淮月》。
▼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997年,十三郎的饰演谢君豪凭借着《南海十三郎》击败了《春光乍泄》的主演张国荣,在那之后,谢君豪更是投身于《南海十三郎》的舞台剧,这一演就是二十多年。如果说是谢君豪赋予了十三郎“活的生命”,倒不如说是十三郎的精神已经融入谢君豪的精神体系当中,尽显“痴”态。
“北有《霸王别姬》,南有《南海十三郎》”
但《南海十三郎》不同于《霸王别姬》这样的宏大叙事和华丽渲染的拍摄手法,它更像是一部人物传记,它通过细腻真实和生活化的拍摄手法让我们窥见广州以及香港地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变迁以及粤剧的兴衰,同时也借此主题感叹命运的抓弄和世事的无常。
▼
《南海十三郎》这部剧作的主要线索是借说书人之口来讲述粤剧名编剧南海十三郎艺海浮沉的一生。十三郎贯籍广东南海县,名叫誉镠,本姓江,在家中排行第十三,出生于粤剧世家——江太史第。他自幼聪慧过人,有主见有想法,不仅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就连下棋的棋艺,江太公都望尘莫及。
自小他便显露出“痴”相。小时候上学因为看见校长打学生,他自称要为民除害就把校长的蚊帐烧了,在面对家长的责罚,他依然坚持自己没有做错的态度。
这件事在他看来就不是简单地要去区分是非对错,因为他觉得校长这种做法不公,所以想要给校长一点教训,但至于后果,他并没有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
▼
“伤心泪,洒不了前尘影事,心头个种滋味,唯有自己知”
十三郎也有过一段一见钟情却爱而不得的情缘。他在舞会上初会Lily小姐便迷恋上了对方,他痴痴地感叹道“我心目中的仙女本该如此”,因对方夸赞了他的眼镜别致,他就承诺这辈子都要戴着这副眼镜。
得知Lily小姐要前往上海,他便义无反顾地抛弃自己在香港的一切,痴痴地跟随着Lily去往异乡,但相恋的两人最终还是被Lily的家人无情拆散。十三郎的一去,便是杳无音信的两年时光。
离开挚爱后失魂落魄的十三郎返回故乡后被告知自己的医学学位被取消了,他的家里人问他:“不能学医了,你以后打算怎么办?”
他听到后却坦然一笑:“俗世猪人,治不治都无所谓。”十三郎身处在麻木的人群里,是他的傲骨让他一直保持着“鹤立鸡群”的个性,标新立异并非是他的初衷,可他只有这个选择。
▼
一个唱遍“大仁大义之戏”,一个写尽“有情有义之词”。十三郎与粤剧名角薛觉先正是这样的伯乐之交。经历了求爱不得和放弃学业之后,十三郎更是投入对粤剧的编写和研究,把自己以往耳濡目染地对粤剧的领悟和对Lily小姐的情感都注入到《寒江钓雪》的编写当中,他把作品拿给薛觉先进行指导,最终得到后者的赏识和提拔,“南海十三郎”这个红极一时的名号就此诞生。
▼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20岁的十三郎凭借剧目《寒江钓雪》一炮而红,此后的创作更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就连过气的粤剧演员得到他修改后的剧本进行演出都能迅速“爆红”,可谓是“落笔如生花”。
三个同时抄写不同的工尺字乐谱的师傅都对付不了十三郎如行云流水的创作思路,被十三郎痛斥他们为“二十七流”,分别是“九流”、“九流”、“九流”,最后三位师傅都忍受不了十三郎傲慢的态度和刻薄的脾气都纷纷离他而去。
唯有一个替补抄写工尺字乐谱的年轻人能忍受得住十三郎刁钻的脾气,他不仅能跟得上十三郎的创作速度,还能与十三郎一唱一和,配合得天衣无缝,这个年轻人就是唐涤生。
两人的君子之交就凭一杯茶,成为了一生的知己。敢爱敢做的唐涤生对粤剧的创作也是具有极高的天赋,两人约定不以师徒相称,之前十三郎还膈应他说“好猫不留种”,但实质上却是惜才爱才,对唐涤生倾囊相授。十三郎看出唐涤生的才华在自己之上,得知唐涤生照搬自己的创作模式进行写作时,更是发出了“学我者生,像我者死”的肺腑警醒之言。
当十三郎问及他为什么那么想要尽快成名的原因时,唐涤生回答道:
“我要证明文章有价,再过三、五十年,没有人会记得那些股票,黄金股票、世界大事都抵是过眼云烟,可是一个好的剧本,五十年、一百年,依然有人欣赏,就算我死了,我的名字我的戏,没有人会忘记,这就叫做文章有价。”
就凭着这句“文章有价”,足矣道尽文人的风骨和傲节。十三郎听罢,表面上批评着徒弟“狂妄自大”,但却在徒弟看不见的阴影处露出欣慰的笑容。天才与天才之间就是灵魂共鸣,惺惺相惜。
▼
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州呈现出一片家破人亡的景象,十三郎也借此机会用激将法气走了唐涤生,薛觉先望着唐涤生离去的背影就说十三郎薄情寡义,十三郎却认真地说:“阿唐的前程不可限量,跟着我,他有什么作为?我不配做他的师傅”。只是不知此地一别,再见已是世事沧桑。
抗战期间,十三郎被分配到曲江写剧本劳军,他所写的仍然是大义凛然、侠肝义胆和有情有义之词。但讽刺的是,满腔的爱国理想却被隔壁轻佻、无意义的大腿舞所打败,他面对编舞的任惜花的挑衅非但没有屈服,还对之拳脚相向。
他痛斥在场的所有人:“我没疯,疯的是你们,你们全是疯的”
又向着任惜花怒吼:“做戏也是做人,戏要启示人生一条正确的路,我的戏全都是导人向善,教人有始有终的顶天立地。任惜花,你编的什么剧本?中国有你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希望?还有什么前途?”只可惜他的咆哮和呐喊还是无法唤醒那些“装睡”的人。
抗战结束,十大戏班开新戏,十三郎却因之前打伤任惜花一事被同行排斥,无人愿意找他写剧本。曾经他也试过妥协,用最大的忍耐度接受改写“猩猩强抢民女”的剧本。
但因与导演意见不合而产生纷争,于是十三郎冷眼让导演归还剧本,导演先是对十三郎进行冷热嘲讽,称他为“神憎鬼厌南海十三郎”,随之把手中的剧本摔在十三郎的跟前。十三郎这辈子唯一的低头,就是这一次弯腰把丢在地上的剧本捡起来,而向剧本低头。
▼
一个寻常的夜晚,在香港的一条普通街道上。Lily搭乘的小轿车无意撞倒了刚刚因为被导演改写了剧本进行拍摄,而与导演意见不合而被赶出剧院的十三郎。时隔多年两人再次相见,但四目相对过后,Lily小姐早已认不出眼前这个贫困潦倒的“乞丐”,十三郎呆呆地望着Lily搭乘的汽车离开的方向,悲痛绝望地喃喃自语,“不应该啊,她就算不认得我,也该认得这副眼镜,她赞美过这副眼镜。”眼镜碎了,也暗示着十三郎的命运也是同样地支离破碎。
在十三郎疯疯癫癫的后半生,时代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眼前的一切更是物是人非,薛觉先和十三郎也有过一段重逢。之前薛觉先凭借着十三郎写的《寒江钓雪》一炮而红,始终对这份恩情怀记于心,在得知十三郎流浪在香港以后,便托付徒弟去寻人。
当十三郎被薛觉先的徒弟发现,并拉着他来到薛家后,薛觉先看到十三郎如今邋遢的模样甚是心痛。他提出想要帮十三郎置换新的眼镜片,十三郎却给出回应:“其实做人用不着看得太清楚,过得去就算了,至于你想看清楚点,就看看镜片的这一面,你要看不下去,就看看另一面,什么都看得那么清楚,那是很痛苦的。”
▼
接连几次被世俗排挤与打击,十三郎眼中的“光芒”已悄然淡去,他的灵魂由于“出世”而变得空洞,疯癫后更是衣衫褴褛,以“疯相”示人。他拒绝了薛觉先的好意挽留后逃出薛家,某一天他来到一家莲香楼吃早茶,“痴人遇痴人”,这次他重逢了知己——唐涤生。
多年未见的唐涤生如今是大红大紫,他的代表作《帝女花》更是当红之际,反观十三郎却是邋遢落魄--“此刻再重逢,咫尺隔万重”。
昔日才高八斗的十三郎现如今也如词中所写——“彷似宝剑泥絮尘半封,昔日壮志与才气全告终”。
当他们俩重逢后合唱的最后一句唱词——“辜负伯牙琴,你莫个难自控,知音再复寻,俗世才未众”。
唐涤生这才总算把十三郎沉睡已久的灵魂唤醒,让他重新点燃“入世”的希望,他答应了唐涤生会去观看他的《再生红梅记》首演。
相逢的喜悦还没来得及消散,意外却又先来一步。到了晚上,十三郎把全身上下都冲洗干净,带着他那副没人能看得懂的“雪山白凤凰”图去见唐涤生。去到门口的时候得知唐涤生在观影期间突发心脏病。命运多舛,天意难测,唐涤生的突然逝世,这下彻底击溃了十三郎的精神世界。
爱人不可复寻,亲人知己纷纷离世,十三郎于这尘世的温存和眷恋,已经消弭殆尽了,他继续带着他那张“雪山白凤凰”在世俗间流浪。他先后进过两次精神病院和在一座寺庙里当过外国导游。
此时南海十三郎的故事已经步入尾声,晚年的南海十三郎与影片开头出现的用英文打电话给警局报案说自己鞋子丢了的“疯子”首尾呼应,当警察问他丢了什么鞋子的时候,十三郎回答道:
“偷我左脚鞋的是英国人,偷我右脚鞋的是日本人,中国人的鞋让他们都偷光了,无路可走,哪儿也去不了,走投无路,行不得也。”
在一个凄冷的夜里,南海十三郎客死在街头,完结了他那清醒而痛苦的一生。心生怜悯的警察把他那张除了“雪山白凤凰”这几个字以外就无其它墨迹的画盖在他的头上,终于,十三郎可以放下所有的执念了。
雪山白凤凰,并非是因为雪山,才得一身洁白。而是因为,他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一尘不染的白。
说书人最后也讲完了故事,警察问他跟十三郎是什么关系时,他说到:“一个潦倒编剧在讲另一个潦倒编剧的故事。”最后说书人走在街上碰到一个神似十三郎的年轻人,先是一愣,然后快步地追上去。以此结局来暗示编剧要追随学习十三郎的精神傲骨,献给全港编剧共勉。
曲终人散,一声长叹,彻骨悲怆。
▼
往期推荐:
人物(音视频)|梁欣:回首星洲路——三水“红头巾”的故事(三水大塘话)【更新版】
方言与美食(音频)|朱晓芸:清远旧城区,从街头食到街尾(清远清城话)
END
编辑:李敏贤
音频:李敏贤
图片:部分源于网络(侵权删)
审读:丁俊钦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地址:jnufyzx@163.com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
“语言咨询快讯”
扫码关注我们
保护母语方言,你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