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特产(音频)| 刘梓滢:家乡的传统风味特产——三稔包 (中山隆都话)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三稔包
在中山的沙溪,有这样的一味传统风味小吃。它甜酸甘辣、开胃消滞,不仅是隆都人家熟悉的贺年小吃,也是流传于港澳、海外地区的地方性代表美食,它就是中山隆都的传统风味特产——三稔包。
“三稔”
三稔,真正的学名叫做杨桃。因为杨桃有甜杨桃和酸杨桃之分,而果实又大又酸的杨桃,就被称为“三稔”。三稔其酸味较重,可以降血脂清肠胃,沙溪人就喜好将新鲜的三稔制成三稔包、三稔干等保存。
历史来源
1
源于中山沙溪申明亭村
三稔包的发明是源于中山沙溪申明亭村。清朝时期,沙溪申明亭村的杨用卿任官在外。在一次回乡探亲之时,在家吃过饭后,随手拿起了几片三稔干咀嚼,恰好同村的一户人家送来了一盆“满月姜”,又顺手吃了一块姜。他发现两种食物同时吃的话,味道很是新奇,酸辣适口。于是和家人一起用三稔干、姜丝等食物,加上各种配料,自制成了“三稔包”。
探亲过后,杨用卿将制作好的“三稔包”分给同僚们品尝,大家吃过后都赞不绝口。后来,经过杨用卿后人的改良发明,逐渐形成了如今版本的“三稔包”,并成为了沙溪镇的传统特色小吃。
2
现代发展
到了20世纪50年代,申明亭村民制作三稔包在村中的商店中出售。后来在龙头环村开设了一家三稔包厂,专门制作生产三稔包。
到了1970年代后,申明亭、龙头环村中的不少村民,以制作三稔包售卖作为家庭副业或作为家乡特产赠与亲友。当时不少海外华侨华人、港澳亲友们都会将三稔包作为手信带到境外,从此在港澳地区和海外都广为流传,成为了沙溪代表性的手信特产。
制作材料
制作三稔包的材料非常简单,只需要新鲜的三稔(杨桃)、姜蓉、干木瓜丝和片糖(黄片糖或冰片糖皆可)
(制作材料)
制作过程
01
将三稔边放在太阳底下晾晒,随后裁剪成大小均一的三稔胚,放入陶罐中密封腌制。
02
将片糖放入铜锅中用木棒不停搅拌直至融化。
03
糖浆熬化后,加入姜丝和木瓜丝,将食材全部混合搅拌。这个过程要持续2个小时,要用柴火文火慢慢熬煮。
04
在熬煮的过程中,要一直观察木瓜丝的颜色,待其颜色逐渐加深直至红棕色,食材凝成团状物搅拌不动,便可出锅。
05
将馅料舀出锅,静放冷却后,便可包入原先腌制好的三稔中。
06
将三稔边放在太阳底下晾晒,随后裁剪成大小均一的三稔胚,放入陶罐中密封腌制。
初尝三稔包,
感觉入口酸酸甜甜、清香怡人;
待细细咀嚼,
香脆嫩辣之感齐袭喉咙,
随之口腔顿感清凉生津。
希望你们来中山旅游的时候,一定要去品尝一下这个独特的地方小吃,亲自感受一下这种味觉盛宴吧。
方言点丨中山沙溪
音频来源丨刘梓滢
文字排版丨刘梓滢
图片丨网络(侵删)
本期审读丨刘梓滢
责任编辑丨甘于恩
投稿邮箱丨jnufvzx@163.com
往期编辑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