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音的故事(六十五)| 朱晓农:声纹能定罪吗?(连载)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2


点击上方蓝字 · 关注我们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过《梦溪笔谈》里面的故事,宋代人就已经懂得利用辅助声源来帮助司法断案。在人类的历史上,由于技术的限制,语音证据一直没有像人证、物证那样成为司法判决的重要参考因素。大概在古代用得最多的方法就是听声辨人。让几个嫌疑人站在证人看不见的地方说话,然后让证人确认其中哪一个声音与犯罪者的相似。这种手段和现代司法语音学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对声音的辨认。只不过古代的时候靠的是证人的心理感觉,而今天的司法语音学鉴定所使用的则是基于现代技术的声学分析。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年—1095年)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在现代的司法语音学里面,一个人的全部个人语音特征被称作声纹。由于每个人的发音器官以及后天环境影响导致的发音习惯都不一样,所以人的声纹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因此,这也是进行声纹辨认的基础。1981年在美国密歇根州成立了“国际声纹鉴定学会”,标志着声纹鉴定这项技术开始得到了法庭科学的承认。

声纹分析所使用的技术和前面所讲的频谱分析差不多,不同的语图也称作不同的声纹图。目前应用的语图仪可以制作七种声纹图:宽带声纹、窄带声纹、振幅声纹、等高线声纹、时间波谱声纹、断面声纹(又分宽带、窄带二种)。它们分别对应于语音学上的宽带语图,窄带语图,音强图,波形图以及频谱图。而在声纹分析中最常用的语图则是宽带语图,而宽带语图主要的分析对象是语音中的共振峰。对于声纹鉴定来说,最稳定的个人语音特征莫过于代表发音人声道特征的共振峰。共振峰的数量,走向和频率都是声纹鉴定的重要对象。

  声纹鉴定主要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说话人辨认(Speaker Identification)。说话人辨认用于判断某段语音是若干人中的哪个人所说的;而第二种则是说话人确认(Speaker Verification)则是用以确认某段语音是否是指定的某个人所说的。一般在某个案件中,首先获得的是现场录音,然后将其与取证时录制的嫌犯录音样本相比照,然后从中确定嫌犯。对于声纹鉴定来说,样本的采样率越高,越清晰,越是有利于声学分析,但是犯罪现场的录音往往不能尽如人意(或许是因为所谓墨菲定律?)。此外,即使是同一个人说同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环境、情绪之下,其声纹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声纹鉴定存在着鉴定错误的可能性。一般来说,这是个概率上的问题。我们可以说,语音学家所能提供的,只是现场录音与取证时的嫌犯样本之间相似度的大小,而究竟是否定罪,仍然要取决于法官的判决。声纹本身不能定罪,能定罪的是法官,他是按照社会常识和统计学原理,两相结合来判案的。



(《声纹鉴定技术》,王英利编著,群众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



朱晓农曾经在澳大利亚参与过两次刑事案件的声纹鉴定。记得某次声纹鉴定的结果是,现场录音与嫌犯样本的符合度是99.7%,如果判嫌犯有罪,那么就有千分之三的可能性错判。就是说如果判1000次这样的案子,997次会判对,但有可能3次判错。这当然是个概率问题,语音学家的证词只能说到这儿为止。接下去的判断,此处“判断”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判断了,而是“判案”,那是法官的职责,他的工作。法官会怎么判呢?那就要依据社会常识,当时当地的生活哲学了。如果一个社会信奉“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放过一个”,那么,就如朱晓农某次讲座谈到这个例子时,一位听众急切地喊道:“要判的!要判的!朱老师你可不知道那些罪犯有多凶恶!”这是一种判法,也是一个社会的某种“活法”——生活哲学。不过,要是一个社会信奉“宁可错放一千,也不冤枉一个”,那么,正如上面举的那个案例,法官为了避免该嫌疑犯成为那倒霉的千分之三,最终还是将其释放了。

那么,可能有读者会质疑了,这么放走了嫌犯,不是便宜他了吗?他不是犯罪的几率很高很高吗?是的,这次是便宜了他。但如果他再犯,还碰到类似的语音证据,那么两次独立的千分之三犯罪可能性,相乘起来,就是百万分之九。这时概率小到像DNA的证据一样,是个小概率近似于不可能事件。法官就会毫不犹豫地送他去坐牢。那么,可能还会有读者要问,要是他以后不犯了呢,这次不是给他逃过了吗?——不犯了不是很好吗?法律不就是要起到这种震慑作用,防范于未然吗?你判了他坐牢,出来说不定成惯犯。但如果放过这一次,而他从此金盆洗手,那是法律的胜利,而不是失败。


(原载《语音的故事——叫我如何不想她》,朱晓农、焦磊著,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一版)








往期推荐

语音的故事(六十一)| 焦磊:水是眼波横:横波与纵波(连载)

语音的故事(六十二)| 焦磊:数学家傅立叶(连载)

语音的故事(六十三)| 焦磊:语图仪和可视语言(连载)

语音的故事(六十四)| 朱晓农:降调短,升调长(连载)



本期编辑:何秋茹

本期审读:余燕妮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