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人|庄初升:《东莞方言调查报告》后记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2






 由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的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XUE REN

《东莞方言调查报告》后记






|后记

 |Afterword  



东莞是珠江口东岸广州与深港之间一颗璀璨的明珠。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在经济建设方面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东莞市在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成绩卓著,令人向往。东莞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对文化传统的坚守,一直非常令我景仰。 特别是2011年上半年,我先后两次到莞城做过短暂的方言调查,有幸认识了东莞文史名家杨宝霖先生和翟学良先生,东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东莞市民对东莞方言文化的深切热爱,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在汉语方言地理上,东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粤语和粤东客家方言的结合部,尽管只有粤语和客家方言两大类本地方言,但因为都属于边界方言,所以显得特别复杂。就粤语来说,几乎每个镇街的口音都不同,甚至同一个镇街的不同村落口音也有所不同,有的差别甚至还非常显著, 到了相互无法通话的程度。就客家方言来说,樟木头、清溪、凤岗与大岭山、东城的口音也明显不同。

早在清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就有东莞粤语的记录。清末莫韶阶、唐芝房校正的韵书《字汇校正》(1887)是一部方言韵书,系统辑录了东莞粤语的语音系统。民国出版的陈伯陶 《东莞县志》(1921),则收录了不少东莞粤语词汇。根据杨宝霖先生的考证,《字汇校正》的第一作者莫韶阶是东莞茶山人。

用现代语言学方法研究东莞粤语始于19纪末。英国人Dyer Ball和C.J. Saunders分别在《中国评论》( China Review) 上用英文发表了The Tung-kwun Dialect(《东莞方言》) (1889) 和The Tungkwun Dialect of Cantonese(《粤语东莞方言》)(1896)这两篇文章,报告了石龙粤语的概貌。早在一百多年前,Dyer Ball已经意识到将来交通越来越发达,东莞的方言数量会不断减少,要 趁早做记录。

我国学者关于东莞方言的研究,比较重要的有王力、钱淞生两位先生于1949年发表的《东莞方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关东莞方言研究的著作不断涌现,陈晓锦教授很早就出版了 《东莞方言说略》(1993),而后还出现了以东莞方言研究作为专题的博士论文《东莞话和广州话词汇比较研究》(陈晓锦,1995)、《东莞粤语语音研究》(李立林,2010)。东莞本地文化人如李吉劭先生和陈贺周先生,前几年分别出版了《东莞音字典》(2012)、《东莞方言分类词 典》(2013)和《莞语探源:东莞方言语音研究及词语考释》(2015),也非常值得称颂。应该说,以上的调查研究成果涉及的东莞方言主要有莞城、茶山粤语和清溪客家方言,其他方言点则鲜有人问津。

地域方言的多样性是地域文化多元化的最重要表现,一种方言消失了,也就意味着这种方言所标志的族群民系和所滋生的文化认同随之丧失或者褪色,这几乎成了学界和民间的共识。具体到东莞方言,它无疑是东莞传统地域文化的最重要载体,也是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近几十年来,随着普通话的逐步推广和普及,全国各地汉语方言的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东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又夹在广州和香港这两大使用广州话的城市之间,本地方言面临广州话的冲击和同化也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我们欣喜地看到,东莞人历来非常喜爱自己的方言母语,珍视本土的语言文化。至今许多老一辈的东莞人都以传承方言母语为己任,为方言母语的丢失感到遗憾甚至焦虑。还有许多年轻一代的东莞人,在自觉地学习普通话和广州话的同时仍然有意识地保留和使用方言母语。可以说,东莞人对东莞方言的喜爱,实际上是对东莞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热爱家乡、不忘乡愁的具体体现。近十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东莞市的很多传统村落陆续拆迁,本土方言迅速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可谓“无可奈何花落去”,因此科学地记录、保存逐渐逝去的乡音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东莞市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关于“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和“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给我国语言资源的科学保护和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东莞市人民政府具有远见卓识,大力支持东莞市档案馆开展东莞方言的建档工作。2014年2月东莞市政府批准了《建立东莞方言档案工作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东莞方言建档工作由东莞市档案馆牵头,多个政府机关、部门以及各镇街和有关专家共同参与。2014年6月,东莞市档案馆委托我和中山大学的团队开展“建立东莞方言档案”的课题,争取在若干年后出版《东莞方言调查报告》和建立东莞方言有声语料库。这项工作顺民心、合民意,与2015年起教育部、 国家语委启动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不谋而合,开创了地方政府与高校合作进行方言调查、建档工作的先例,这对于政府的档案工作和学界的语言资源保护工作两方面来说都是一个显著的工 作创新。总而言之,保护语言资源正在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东莞市走在全国前列,体现了 东莞市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包括方言母语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建立东莞方言档案”的课题是历来有关东莞方言调查研究活动中投入人力、物力最多的一个,前后共有超过30位的课题组成员参加实地调查和材料整理,他们大部分是方言学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还有少数是博士后、专职研究员和进修教师等。关于调查的内容和方法,请参阅导论,此处不赘。2014年初夏,课题成立之后我便带领博士生姚琼姿、张倩和硕士生刘敏玲调查莞城话,先后去了几次,其间博士生李莉亚、温东芳、李宁参加,记录了多位发音人的口音, 收集了近万条的语料;2014年8月初起,我带领温东芳、李莉亚、姚琼姿调查樟木头客家方言, 除了调查字、词、句、篇,还收集了不少俗语、山歌等口头文化材料,其间参加的还有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赵越博士和肇庆学院黄年丰博士等;2014年9月起我带领姚琼姿、李宁、李欢调查石龙话,石龙与莞城相距只有十来公里,但是口音差别悬殊,我们第一次领略了东莞粤语的显著差异 性;2014年冬天我还分别带队调查了清溪(温东芳、李欢。括弧内为调查者,下同)、凤岗(姚 琼姿、李宁、李欢)。莞城、樟木头的调查体量较大,2015年之后我又多次带课题组成员前往补 充、核对。2015年1月初起至2017年3月,我又先后带队调查了虎门(姚琼姿、李欢、温东芳、李 宁)、谢岗(姚琼姿、温东芳)、大岭山(姚琼姿、温东芳、李宁)、常平(李宁)、大朗(李宁)、塘厦(姚琼姿、龙翔、丁沾沾)、长安(姚琼姿、丁沾沾、温东芳)、东城(姚琼姿、李 欢)、洪梅(姚琼姿、丁沾沾、李欢、李宁)、麻涌(姚琼姿、黄淑芬、李莉亚)、沙田(姚琼 姿、黄淑芬、李莉亚)、厚街(姚琼姿、黄淑芬、李莉亚)、东坑(侯兴泉)、茶山(李莉亚、 黄淑芬、丁沾沾、李宁)、寮步(李宁、姚琼姿、黄淑芬、李莉亚)、横沥(钟蔚苹)、黄江 (李宁)、桥头(李宁)、中堂(姚琼姿、徐国莉、刘燕婷、吴若凡)、企石(刘燕婷、张坚、 邓秋玲)、石碣(钟蔚苹、蔡芳)、石排(李立林、冯冬梅、徐国莉、姚琼姿)、道滘(李立林、冯冬梅、徐国莉、李洁玲)、望牛墩(钟蔚苹、冯冬梅、徐晓娴、张坚)、高埗(姚琼姿、 徐晓娴、刘燕婷、邓秋玲)、万江(刘燕婷、邓秋玲、余鹏)、南城(钟蔚苹、徐国莉、冯冬梅)。整整3年时间内我跑遍了东莞全部32个镇街,有的方言点我去了好几次,完成了全部的调查 工作;有的方言点实在忙不过来,我只待一天甚至半天,大致定了个音系就离开了,剩下的工作 由课题组成员完成。

大概是在2017年春夏之交,32个方言点初步的调查工作完成之后,我们便转入前期材料的录 入和整理工作,姚琼姿、李宁、温东芳、刘燕婷、钟蔚苹、李欢、蔡芳、徐国莉、徐晓娴、莫嘉 琪等花了较多的时间,刘燕婷、钟蔚苹还帮忙做了统一补录前语料汇总的校对工作。2018年8月,我把课题成员分为4组,到东莞对32个方言点进行校对和补录,为期一周左右,成员有姚琼姿、钟 蔚苹、李宁、丁沾沾、李莉亚、邓秋玲、张坚、刘燕婷、徐国莉、蔡芳、莫嘉琪、吴若凡、刘健彤等;接着还逐个方言点进行语料汇总校音,李莉亚、徐国莉、吴若凡、刘健彤等花了较多的时 间;之后由姚琼姿、刘燕婷、邓秋玲、余鹏等对调查报告的3个大型语料对照表进行排版。此外, 前后还有几位博士生、硕士生帮忙录音、整理和校对,或者随队进行调查实习,恕不一一具名, 在此一并致谢!

我所指导的博士生姚琼姿还以东莞方言的语言接触为内容撰写博士论文《东莞粤方言语音的 语言接触研究》(2017),硕士生邓秋玲以东莞方言词汇为内容撰写了硕士论文《东莞方言词汇 比较研究》(2019),刘燕婷以东莞语法为内容撰写博士论文《东莞(企石)粤方言语法特点探 究》(2022)。此外,课题组还发表了一批与东莞方言有关的论文,如《关于东莞方言的调查和 建档工作》(2016)、《东莞常平粤语的韵母系统及相关问题》(2020)、《东莞(企石)粤语 的“阿NP”结构》(2021)、《东莞(企石)粤语的“人X”结构》(2021)、《粤港澳大湾区 的语言资源及抢救性调查和保存工作》(2021)等,还接受电台有关东莞方言的采访,我们相信 东莞方言在学界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2014年课题立项以来,东莞市档案馆先后三任的领导成洪生局(馆)长、连希波局(馆) 长、翟婥莹馆长、陈美婵副局(馆)长、林俊强副馆长、袁鸣春副馆长、夏闻生副局(馆)长 等,以及黄晓静、潘艳等干部和其他多位工作人员,还有32个镇街负责联络、安排的领导以及档 案员,对课题的开展给予大力支持和协助,我谨代表课题组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我们还要特别感谢32个镇街的发音合作人(他们的芳名见本书导论),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 退休老师、干部和文化人。在我们到各镇街调查、记录期间,他们都能克服各种困难,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地给予配合,尽管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我们每次的调查工作都非常顺利,也为此与发音合作人结下了友谊。尤其令我们感动的是,杨宝霖先生和翟学良先生不顾年事已高,多次接受我们的专访,为我们指点迷津和指明方向,还为我们的初稿提出了增补和修改意见,在此不是一个“谢”字能够表达我们的心情。

本书是“建立东莞方言档案”的课题成果之一,以提供32个点的基础语料为基本目标,所以 下编的“语料汇”占据了绝大部分篇幅,包括字音对照表、词汇对照表、语法例句对照表和口头 传统举例4大部分,因此全书名曰“调查报告”。导论和上编“方言概貌”的第一章、第二章主要 来自姚琼姿2017年的博士论文,第四章主要来自邓秋玲的硕士论文,而第五章则由刘燕婷另外撰写,导论的第三章和下编“语料汇”一样由课题调查的语料形成。我提出了本书的编写框架,初 稿完成之后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2019年9月30日,东莞市档案馆组织了课题结项验收会,夏闻生副馆长主持,连希波馆长致辞,应邀参加的专家有南城地方志办公室总撰翟学良先生,暨南大学伍巍教授、甘于恩教授、侯兴泉教授和中山大学林华勇教授,他们都充分肯定了本书的学术水平 和应用价值,也提出了很有见地的修订意见。

广东人民出版社承担了本书的出版任务,钟菱女士和刘承源先生付出了许多劳动,谨此一并 致谢!本书清样出来之后,主要由姚琼姿、刘燕婷和邓秋玲进行校对,尽管工作量巨大,但是她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是本书得以最终出版的最主要“功臣”。特别是姚琼姿,她承担了最主要和最繁重的任务。她博士毕业后到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任教,教学之余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这本书的编校工作中,厥功至伟。

“建立东莞方言档案”这个课题的难度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因此从立项到本书出版用了将近9年时间!2019年9月我调到了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任教,兼任汉语史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和国家语 言文字推广基地执行主任。两年来杭州、广州多次往返,本书的出版进度一直牵动着我的心,也考验了东莞档案馆对我们的宽容和耐心。本书出版之后,我们将继续协助东莞市档案馆,尽早把 我们所录制的超过8万条的有声语料建成有声语料库,供永久保存和广泛传播,为东莞市语言资源 的保护挖掘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谨代表课题组,诚恳地希望本书出版之后,得到学界朋友和社会公众的批评指正。

 

庄初升 

2022年12月12日

《东莞方言调查报告》,庄初升主编,姚琼姿等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一版)


-THE END-


往期推荐

快讯 | 庄初升教授主编《东莞方言调查报告》出版【转发】

学人 | 伍巍:《粤东闽语前后鼻音韵尾类型研究》序

学人 | 陈忠敏:怀念丁邦新老师

学人 | 邢福义:《邢福义学术论著选》自序

本期编辑|陈悦蕾

本期审读|陈悦蕾

责任编辑|甘于恩

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投稿邮箱 | jnufyzx@163.com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